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探究

2024-02-13 00:00:00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要】文本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教师应以文本细读为教学基础,让学生与文字进行友好“交流”,并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了解文学内涵,从而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加强其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开展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加强文学品读指导,将文本细读应用于日常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引导小学生参与文本细读,使其感受文学韵味,以此培养文学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细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2-0166-03

一、引言

文本细读是一项需要耐心的阅读形式,也是全面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应融入创新元素,追求文本细读可以与生活相互融合,从而加强小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其建立阅读信心。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可以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创作环境来分析文章情感,丰富其文学视野,使其在细读中提升创作水平,拓展文学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内容,旨在提升核心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本文细读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二、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运用文本细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小学生阅读教学质量,强化小学生综合文学素养,合理运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并提高其阅读水平,使其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构建完善的文学知识体系。教师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实行教学,可以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拓展学生语文素养,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融入细读技巧,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并通过对学生的细读指导,深度了解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深化小学生文本细读能力,也可以加强其文字表达方式与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并在细读中完善创作水平。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其自主阅读兴趣。教师通过合理的细读指导,并给予学生丰富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搭建完善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来探究文章内涵,分析作者情感,并通过自主阅读的形式加强阅读能力。且传统阅读形式仅流于文字表面,多采用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方式,单一进行文本阅读,无法深度了解文章内涵。因此,全面运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并将其融入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感受文本的艺术气息,加强学生阅读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控,提高小学生综合阅读水平,深化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热爱阅读,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建立成效[1]。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体系

基于新课标改革,小学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阅读水平,还应完成各种识字任务和写作任务,导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足,使得其忽视正确的阅读教学方式。没有建立科学的阅读体系,会导致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思维,缺少文学理解能力,不能将阅读知识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相关创作水平不足,在生活中不能掌握充分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其次,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但由于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致使作业布置形同虚设,缺少正确的阅读思维与方式,难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阅读体系[2]。

(二)学生自主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且刚步入校园进行系统的学习模式,使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保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要求学生安排课余时间进行文学阅读,直接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丧失,不利于其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小学生思想发育较为缓慢,相关知识掌握不佳,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味地完成阅读任务也会使其阅读兴趣匮乏,难以理解阅读知识,无法在阅读中强化知识水平,阅读准确率不足,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内化。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易被周围事物吸引,没有良好的阅读体系,使其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研究不足

结合新课标要求,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教材研究,系统剖析教材相关知识点,合理挖掘教育资源并进行实时更新,以此推进科学化的教学理念。然而,当下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教材内容的系统研究,没有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度内涵,只是一味根据教案进行课程设计,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过于重视形式而忽略教学目标。同时,没有从学生视角出发,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足,也不利于新课标的改革创新理念,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开展中,无法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有效拓展,难以实现教学进步[3]。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一)先引出问题质疑再安排文本细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应加强小学生文本细读能力,可以将自身融入文章当中,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与文章思想,深度了解文章内涵,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及其所表达的文学素养。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中,先引出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逐渐递进相关知识点,以质疑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针对文本细读的教学指导中,应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开展相关问题讨论。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组细读,并在文本细读后,积极开展内容知识讨论,合理引出课前的问题质疑,结合当下所理解的文本思想,进行有效分析,各小组整合细读中挖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组分享与讨论,分析各组间的文章理解内容与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文本资源整合。

其次,可以结合设定的相关文本细读主题,引入符合主题中心思想的相关文本内容,并组织文本阅读设计,真正做到把阅读引入课堂,再进行细读内化。且在文本细读教学形式中,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拓展学生阅读深度,搭建目标学习任务,来强化文本细读教育形式。可以布置文本细读作业,让学生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想象作者所处的写作环境,并通过生动的词语表达形式,感受文章内涵。同时,为了丰富文本细读资源,教师也可以整合相关内容为主题的其他文章,并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分析,结合文章的相同形式与不同点,培养学生的不同写作手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丰富其文学素养,了解不同作者在描写相同事物上,所产生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提高小学生创作深度,也可以提升其写作创新思维,进一步唤醒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多种表现形式下,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帮助小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增强自主意识,强化创新思维,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深化核心素养[4]。

(二)强化文本细读体验重视艺术解析

语文是一个充满艺术的文学创作领域,在强化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解析能力。在小学语文文本细读学习中,积极探索文章所表达的重点知识与情感感悟,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其艺术内涵,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的教育形式。通过培养小学生文本细读理解能力,剖析阅读中的艺术涵养,品味文章所展现的艺术表达形式,以此明确文字内涵艺术价值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阅读体系与文本细读进行有效整合,从中提取相关知识点的艺术解析,深度培养小学生文字审美认知。

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引导让学生模仿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仿写,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艺术内涵,并结合自身生活环境,仿写相关句子,展示文字的艺术气息。以此,强化学生文本细读体验,再结合多种写作形式,挖掘文本的深度内涵,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深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提升创作水平。通过艺术培养与解析,拓展学生创作灵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读技巧,并在细读过程中挖掘文字艺术信息。以多元化、多角度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创新其阅读与写作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细读技巧的同时,强化语文学习能力[5]。

(三)加强教材品读指导剖析教学内容

为发展新课标教学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知识解析,并结合文本细读,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迎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目标,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紧随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且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尚未成型。因此,全面加强教师阅读指导,通过剖析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加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基础,传授教学知识点,使其在有限的理解范围中,重视文本品读能力。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大文本细读的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强化细读技巧。

部分文本细读内容以相关句子为文章主题,通过细读文字了解其中心思想,帮助学生在阅读全篇内容后,针对重点句子与词语,进行深度分析,加深文章内容的立体感,从而加强学生文本理解程度。同时,在文本细读中,有针对性的文字细读也至关重要。在同一文章下,不同的词语表达方式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特定的文学词语,并对相关词语进行创作应用。帮助学生在实践创作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进行有效的词语置换,感受不同词句表达是否拥有相同的中心思想,以此提升学生细读兴趣,培养其文学创新思维,加深创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当下文本细读中了解重点词汇的使用方法,合理应用于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创作" 能力[6]。

(四)以单元整合为主题拓展文本细读

教师可以拓展以单元整合为主题的文本细读实践活动,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把教材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首先,教师可以积极拓展相关的文本教育资源,并结合所制定的活动主题,设计文本细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细读技巧,加强其阅读能力。通过拓展实践活动,把文本细读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包含《猫》《母鸡》《白鹅》三篇文章,本单元主要使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表情对动物的感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动物的特征描写。

教师可以在单元整合教学中,结合不同文章的表现形式,制定文本细读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名家对不同动物的描述方法与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设计初期,制定细读任务,以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为主导,拓展其想象空间,结合单元主题,完成文本细读任务。基于此,教师帮助学生强化对教材单元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文本细读技巧的有效提升。学生通过对单元整合文本细读的有效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其创作思维,增强小学生想象空间,同时深化文本细读水平,帮助小学生养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唤醒其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核心素养[7]。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全面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形式,并加强相关拓展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魅力,通过阅读交流获取文学知识。因此,本文细读不仅可以帮助阅读理解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还可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使阅读不再流于形式。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能力,还应强化其细读技巧,感受文字的艺术气息,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帮助其理解文本情感与相关知识,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其综合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东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汉字文化,2022(19):107-109.

[2]李文萍.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8):116-117.

[3]赵芝萍,石群,王艳红,等.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围绕《中国民间故事》教学的沙龙研讨[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12):98-105.

[4]陈霞.与文本深度对话,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开展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1):97-98.

[5]李淑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探究[J].名师在线,2023(5):26-28.

[6]曾祥芹.语文教育理论界又一锐意创新的论著——序杨道麟博士《语文教育学新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4):130-137.

[7]陈江.求几字下落,见满文真情——《秋天的怀念》文本细读及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22(1):59-61.

作者简介:

王艳(1986年3月—),女,汉族,甘肃省西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用“文本细读”探讨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49:36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