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云 雷燕慧 张玉涛
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群,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具有较强工程性、设计性的专业,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与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密切相关,其专业培养目标应紧跟化工相关行业的发展,确保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但现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专创融合相去甚远,需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革。基于此,在新工科视域下,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化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将“专创融合”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是新工科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调动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双创”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及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与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重构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入专创思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点,设置专创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化工分离工程》第1章内容绪论,专创融入点是化工企业家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第3章多组分精馏与特殊精馏,其融入点是化工人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技能训练。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任课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向学转变、知识传授向问题解决转变,达到“教—学—做”三位一体。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板书、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引导式教学与自主性学习、实训项目与学科竞赛项目等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方法(见图1),使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在授课过程中适度增加课堂练习和基于真实问题讨论(如搜集大量化工企业案例资源和典型项目)的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解决有创新意义的化工行业问题,将问题课题化,并组织部分学生将有实战意义的结果应用于各类化工专业竞赛的作品设计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为未来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化工行业的发展,发动师生搜集近年来重点化工企业生产案例编辑成册,从中优选典型、多学科交融的生产工艺编写为产业应用的教学案例库。通过对化工生产案例再现产业应用的真实情景进行讨论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化工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中,将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化工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调研报告、科普视频等也纳入教学案例库,使产业应用的教学案例库得到实时更新及补充,形成“学有所用,用而再学”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应用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更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首先,高校要鼓励和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创新创业的教师加入专创融合教育师资队伍中,可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技术经济、化工生产仿真实验等的任课教师作为首选对象,也欢迎其他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其次,高校可定期对有学习意愿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帮助教师通过再学习方式,使教师能将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再次,高校还需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化工企业工程师作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从而更全面地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最后,高校应建立评估机制或激励机制,在政策上支持专创融合教学建设,并设置专项经费用于保障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教师在专创融合教学中取得成效给予鼓励与肯定。
合理的教学成效考核评价是保障“专创融合”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大多数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评定为主,注重考核的是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为了实现专创融合育人的目标,需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考核方式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纳入“双创”表现情况到过程性考评范围,采用课程设计情况、创新问题讨论表现情况、课下查阅文献情况、实验实践过程创新情况等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计入平時成绩,并综合期末考试成绩,从而更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解决化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下未来化工行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聚焦课程内容重组优化、丰富教学方法、产业应用的教学案例库建立,搭建专创融合师资团队,落实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制,切实有效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进而为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文系202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2252)与2022年贵州省级“金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序号: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