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芬
摘 要: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满足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本文中总结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推动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体育技能教学 中小学生 健康成长
一、 当前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缺乏指导思想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教师不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很难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正确的体育技能教学指导思想,导致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会对体育技能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容易产生“唯分数论”的倾向,这种“唯分数论”的教学思想会导致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
(二)中小学体育器材和设备落后
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器材和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时,无法让所有学生用上体育器材和设备,这样会导致学生很难有课堂参与感。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确保相关体育器材和设备的充分利用,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二、当前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的策略
(一)以“健康第一”的鲜明思想为指导,促进教师体育技能教学观念的形成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全民体育的主旨,也是体育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和贯彻的理念。“健康第一”的思想本质上表达的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参与体育技能学习,而应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课堂,科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对知识技能的讲解,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趣味元素的忽略,恰恰成为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所有学生都希望能够快乐地掌握体育技能,因此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深化落实教学改革,积极组织体育锻炼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业压力是阻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学生几乎把课余时间都用来“刷题”,很少有时间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活动。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化,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自主支配。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必须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充分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教师采用合理且有趣的教學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技能学习氛围。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教师要能够在言语和行动中不断强调体育精神,促使学生理解体育的本质和真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做好铺垫。
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领悟体育精神。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时,要融入“玩”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育”。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实施体育教学工作,以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帮助学生领悟体育精神。
只有高质量的体育技能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体育精神。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精神。教师还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步骤,让学生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发掘自身的运动潜力,让学生在自己喜爱、擅长的运动中领悟体育精神。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我们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得到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目前,中小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领悟还远远不足,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与几十年前相比也有所下降。按理说,我国的经济正在腾飞,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应该稳步提升才对,然而结果却与大众预想的截然相反。深究原因,无外乎是体育精神渗透不足,体育技能训练不被重视,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因此,在当下的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必须弄清学情,探索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让学生逐步领悟体育精神的重要性。这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体育评价和反馈机制,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科学地看待体育。
(三)完善体育教学器材和设备,推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备较为落后,对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完善相关的体育教学器材和设备配置,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必须明白,竞争是强化一个团队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培养中,竞赛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态度。在体育教学器材和设备得到完善之后,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竞争精神,以此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促使学生重视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
同时,良好的体育氛围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能够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各中小学要积极响应“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坚持“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的组织方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
在国家不断强调和提高体育地位的当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技能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缺乏指导思想、弱化体育精神、器材设备落后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广、普及,因此我们必须解决现存的问题。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武术,2023(10):102-104.
[2]李彦龙,徐硕,於梦婷等.“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困境与纾解[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5):13-18.
[3]李亚斌.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J].体育世界,2023(8):95-97.
[4]杨波.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6):72-74.◆(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体育课程一体化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选项课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K20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