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探讨

2024-02-01 13:55:25袁敏敏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袁敏敏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活动.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帮助,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动手实践环境.本文首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价值做出阐述,并分析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而具体探讨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度学习知识,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物理问题.而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发展不够重视,没有给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的空间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师要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1 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的价值

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物理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的关键学科,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注重课堂主体的轉换,能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缺失,过于依赖教师,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在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各种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使学生逐渐产生自主操作、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传统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而在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转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灌输转变为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学生拥有了实践的机会,同时提升了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学习、深度理解有重要价值,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际观察物理现象,深度理解物理原理,实现了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呈现,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不断优化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重视.虽然新课标中一再强调要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但是部分教师仍然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未能真正重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导致在教学工作中无法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落到实处,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培养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认知比较局限,未能充分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内涵及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的培养方法相对单一.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这种能力培养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素养,最终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验教学有待创新.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大量实验内容,但是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学生实际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另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能够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通常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实验指导方式,忽视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导致实验教学中并未能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的.

3 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实践策略

3.1 创建情境激发动手操作兴趣

初中生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的自主意识较为薄弱,在动手操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实验、探究中来完成,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动手操作产生兴趣,才能为后续提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效果提供保障.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的互动与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操作、主动实践,为动手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 在进行“声音的特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给学生创建趣味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豆子、鼓、鼓槌等工具,在课上教师先给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将豆子放在鼓面上,然后用鼓槌敲击鼓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发现鼓面上的豆子会发生跳动的现象.基于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敲击鼓面,会让鼓面上的豆子出现跳动的现象.另外,鼓槌敲击鼓面的力度是否会对豆子的跳动情况产生影响?在这一趣味情境以及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得到激发.此时教师将动手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不断操作、观察,发现其中的物理知识,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又能为接下来的物理课程教学打好基础,保障课上教学的实效.

3.2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手思维,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探讨,对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效果等有重要意义.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究中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动手操作中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对物理问题的探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合理分组,确保各小组能够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为整体上提升班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保障.

例如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由教师板书绘制的解析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这种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过于抽象,理解过于困难,而且未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动手实践机会,难以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各小组通过内部讨论、演示操作等方式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由小组长分享本组的设计思路.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的现象以及相关实验数据,并做好实验结果的整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操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且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3.3 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而且实验教学本身的操作性较强,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空间有限,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动手能力培养效果.而且大部分物理实验都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操作,缺乏创新,无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规范的物理实验操作,也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学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材料,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教师要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 在进行“压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来完成对有关压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与传统的实验教学不同,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气球、大头针、充气筒、粉笔等,让学生尝试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大胆设计与操作,用充气筒将气球充满气,分别用粉笔和大头针扎气球,采用同样的力度,大头针能够轻松扎破气球,而粉笔却不能.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应用生活材料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意识.

3.4 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设置课后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强化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从以往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情况来看,教师主要以知识巩固和习题训练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提升不重视.在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给学生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的作业内容.这样一来,既能够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同时也能够强化课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例如 在完成“电路初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探究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这易操作性作业,为了保障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完成作业过程的安全,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由家长陪同学生共同完成这项作业.学生需要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家中电路的具体情况,然后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材料模拟家中电路,完成电路的连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学生将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分享给教师和同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课后操作类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同时,整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上教学时进行统一指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等都有重要价值,物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发展需求,科学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物理实验活动等,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此外,在作业设计上加强优化,为学生设计可操作、可实践的课后作业,从而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瑞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开展策略[J].亚太教育,2022(17):115-117.

[2]田胜平,魏玲.趣味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資讯,2020,18(20):165-167.

[3]白广虎.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17(36):96-97.

[4]马晓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34):146-147.

[5]李晓芸.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5):152+154.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5:54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