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萍
【摘 要】班主任教育情怀的独特之处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投入真诚的感情,以成就学生为己任,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要关注“人”,教育的过程要注重“方”“法”。班主任要在不同的尝试教育中,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法,扮演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多元角色:当“严师”、扮“慈母”、做“良友”。班主任只有严而有法,爱而有方,用善守望,学生才可能未来可期。
【关键词】班主任;教师成长;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1-0037-03
回顾个人的成长历程,我遇见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逐渐形成了“亲、实、严、活”的教育教学风格。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全心全意关爱他们、尊重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让自信的阳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头。
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们常常教导我:“诚实、善良是为人之本”“懂规矩守本分”……他们从来不打骂我,幸福的家庭是我成长的摇篮。
中学时,饱读诗书、平易近人的学科教师,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同学,令人起敬的“五四堂”和图书馆等都令我至今难忘。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让我都感到无比充实。同时也让我萌生了最初的职业理想:做一名教师。
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30多年来坚守在课堂上、班级里、校园中,这样充满活力与乐趣的教育生活让我的生命因忙碌而充实,因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富有诗意。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需要班主任扮演好多重角色:严师、慈母、良友。
当“严师”
初任班主任时,我就告诉自己,要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进行约束,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这里的“严”是严格,不是打骂,不是一味斥责,“严”意在强调严格要求,强调规则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
第一,从头开始。特别是低年级,我侧重抓好三个“一”,即开学第一天、第一周、第一个月。我通过系列教育场景、指导方法、管理策略与具体事件,让学生明白规则意识是整个自然界包括人类在内必须拥有的一种生存意识,让学生逐渐明白,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时每刻可能都在变换人生角色,每个人都应该明晰规则、敬畏规则。
第二,全程管理。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校园守则》。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共同严格执行。我每天安排值日班长和纪律委员认真记录班级日志,放学前全班总结,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此外,我班的期末评价与常规表现紧密相关,如迟到两次视为自动放弃“公民素养星”。学生逐渐达成共识:迟到是可原谅的错误,考试作弊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有了严格的制度,大家都认真执行,班级才会有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
第三,立体化推进。班主任可以协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校,我组织学生制定班级学习制度、活动规则等。在家庭中,我指导父母与孩子一起商讨生活规则及社会交往规则。此外,我还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如去社区、市民中心当志愿者,解读、宣传规范,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才能让我们更安全、更自由。
扮“慈母”
在班级制度逐渐成熟、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我发现,只当“严师”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的心理多变、复杂,且可塑性较强。我想,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能被更好地内化。我从小接受的是爱的教育,因此,我要将它传承下去,让“爱”在班级工作中发挥作用。于是,我给学生以慈母般的关心与帮助,让学生在班级获得安全感,形成对我的信任、对班级的信任和对学校的信任。我积极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在强调规则意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唤醒主体意识。
第一,善于换位思考。班主任应树立学生观,用心与学生交流。我与学生交流谈话分为三部曲:打消戒心—积极鼓励—冷静对待。班主任要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研究,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关于换位思考,有一个对我触动很大的故事。
一次,上海市尚文中学黄老师班上有三个学生放学后结伴去超市“拿”了喜欢的圆珠笔。她很着急,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买了三支新款圆珠笔,分别送到这三个学生手中,并对学生说:“以后有什么需求,可以向父母提,向老师提。只要条件许可,你的父母、老师都能满足你。但是千万不能再做糊涂的事啦!”本来害怕的学生备受感动,表示以后不会再犯此错了……
用童心理解学生的“荒唐”,原谅他们的“过失”,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平时,我在班级设立“道德银行”“班级法庭”等,若有学生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做好事,就给他(她)一定的“银行存款”;如有学生产生矛盾,就让他们一起上“道德法庭”,“陪审团”“审判长”等角色让学生自己选择,过程中可以交换角色……“移情”或者“演心理剧”等也是处理学生矛盾的好方法。
第二,富有同情心和耐心。同情心是真善美的表现,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班级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要有耐心指导学生。特别是在处理偶发事件或特殊情况时,班主任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有一双善听的耳朵和一颗公正的心,给予学生温柔的安抚和恰当的鼓励。
作为班主任,我与学生进行具体情感沟通时,注重做到“五要”:要明确学生的情感需求,觉察其情感变化,并保持师者的冷静和理性;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症结,保持开放的心态, 拥有一双倾听的耳朵;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客观分析学生的情感矛盾;要给予学生温柔的安抚,正向激励学生,唤醒其内在情感能量;要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指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做“良友”
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在学生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学生产生焦虑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第一,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有6大活动主题:体育节主题、艺术节主题、外语节主题、读书节主题、学术诚信主题、心理健康主题。学校国际部有三年一贯的教育主题:日常规范(适应环境)、生涯规划(发展自我)、成人担当(服务社会)。我基于学校的主题活动,与学生共同策划班级主题活动方案。开学初,我与班委拟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再分组制定细则,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共同确定方案。每次活动都由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后一同复盘,总结经验。
此外,我班班委都是竞选上岗,试用期一至两周,各负其责。值日班长轮流当,记录班级情况,督促大家完成各项任务。学习委员检查大家的学习,内容如下:学习任务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学习效果如何?小组是否有进步?每天反思,每周总结得失并分析原因。
第二,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有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成长动力,也就是一种内在建设性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周围环境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下能促使人健康地成长。只有家校共育,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家校联系方面,除了“家访”和用QQ群、微信群等线上平臺,我还设置了班主任信箱、家长留言板等。另外,我在班级开设“家长课堂”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我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孩子,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我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亲子活动”等,让家长深度参与孩子的校园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拉近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的距离。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曾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和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收获,就会有命运的收获。”每个学生都是纯真善良的天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