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宋彦卓
摘 要:強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校教师工作是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推动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发展,是实现新时代强师目标的有力保证,是“双一流”建设大业取得新成就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文章将从“五个全面”探讨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机制,通过思想上、规划上、工作上、制度上和服务上的全面融合,实现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在价值认知、方向目标、配合协同、原则标准、虚实结合上的一体推进,切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一流大学建设;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082-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进行了强调和部署[1]。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深刻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需要立足高校、放眼全局,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教师工作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机制,推动高校教师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二者互促共进的关系,创造性、全方位地将二者一体推进、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和谐共生、互促共进的效果。
(一)实现新时代强师目标的有力保证
做好教师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思想引领、典型激励、制度保障、暖心服务都是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途径,每一种途径的实现都离不开学校工作的支持,都需要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统筹考虑。在思想引领上,教师工作要主动融合学校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在典型激励上,教师工作要主动融合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健全学校荣誉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在制度保障上,教师工作要主动融合学校人事人才工作,构建新型举校人才工作体制,营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在暖心服务上,教师工作要主动融合学校管理服务工作,上下同心,建设温暖、共情的校园环境。将教师工作始终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全过程中,既是做好学校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师工作成效的有力保证。
(二)“双一流”建设大业取得新成就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终目标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创造性有无,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学校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水平。做好教师工作,充分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巩固学校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实现全面图强的根基。推动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发展,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学术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是学校实现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实现“双一流”建设新发展、以教育现代化带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师工作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教师工作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之大者”的思路举措。高校作为“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和“三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回答好“教育强国、高教何为”的时代之问,需要强化系统观念和质量导向,将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创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聚焦到人民期盼和国家需求上,以内涵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3]。
二、教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教师工作举措仍需拓展完善,工作抓手仍需明确有力
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教师工作肩负的责任使命更加艰巨。新形势下,做好教师工作应该遵循什么途径、利用什么载体、搭建什么平台,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新时代下教师工作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理念和举措还未及时跟上要求,融合发展的工作抓手仍需明确。教师工作仍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探索,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既有经验、有益做法,不断创新完善教师工作方式举措。还需统筹兼顾重点与全面,精心谋划一些牵引性、撬动性强的教师工作抓手,持续抓、聚力抓,以“点”突破,事半功倍推动各项教师工作整体提升、全面进步。
(二)教师工作与学校工作融合点仍需找准抓牢
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是共促共进、相辅相成的,推进教师工作和学校工作深度融合,必须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准结合点。当下,教师工作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不够,统筹考虑教师工作与学校工作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动与各部门、各学院互联互动、上下联动、协同发力、整体推进上还存在差距。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背景下,仍需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统筹协同,在具体职能开展中交叉融合,将做好教师工作与学科建设、教师发展、人才培养等学校工作紧密结合,系统谋划发展、体系化推动学校中心工作,为高校“强师”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方位有力保障。
(三)教师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扩大彰显
目前,学校教师工作分属多个部门,工作未能较好地统筹部署,导致教师工作亮点不足,未能形成品牌效应。要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考核办法等方式加强各单位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发掘、梳理、放大各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做好教师工作的天然优势,发现和培树形式丰富、涵盖学校各项工作内容的工作载体。以荣誉体系建设、队伍能力建设、教师考核评价等为重点,打造覆盖全体教师、富有教师工作特点的工作平台,以目标可及、措施可行、效果可见为导向,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力度,发挥品牌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三、教师工作深度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的优化路径
(一)思想上全面融合,做到价值认知的统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坚持“四个相统一”,成为“四个引路人”,这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必须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全体教职工的行为中,体现到各类工作的岗位上。对于开展教师工作的专职管理人员,必须站在教育事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筹划开展工作,增强开展工作的探索性和主动性,积极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不断破解困难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工作质量。对于各二级单位教师工作队伍,需要认识到教师工作是自己岗位的重要职责,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作为教师工作分管领导、基层党支部书记或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内涵,加强担当意识,主动开展教师工作,逐步强化相关人员作为教师工作队伍一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对于普通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时代教师工作新领域、新职责和新要求的认识,认识到落实教师的工作就是落实学校的工作,主动配合教师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教师工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按照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把自己全面塑造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优秀人民教师[4]。
(二)规划上全面融合,做到方向目标的统一
教师工作必须在国家总体发展、学校事业发展的框架轨道下设计、规划、实施,才能保证工作开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不断推动工作高质量开展。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就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规划设计教师工作的方向、框架、原则、制度、举措等,要通过开展好教师工作,让全体教师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学校发展战略方面,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等战略部署中,均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工作必须立足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研究运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设计谋划教师工作的目标、步骤、运转机制等,以教师工作的不断蓬勃发展,支撑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伟大事业的实现。在年度工作计划方面,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和年度工作要点,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列明了具体工作事项和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工作要脚踏实地,围绕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详细制订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保证学校年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工作上全面融合,做到配合协同的统一
教师工作渗透在学校事业的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也明确规定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一是要进一步挖掘交叉点结合点。结合《指导意见》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工作开展,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部门间的分工配合更加清晰明确,教师工作要求也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方面,各二级单位的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压紧压实。但是很多领域仍有许多工作值得合作研究,需要进一步沟通了解,在原有领域挖掘增长点或在新的领域建立生长点。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定期集中或单独交流涉及教师工作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教师思想行为动态,重要时间事件节点强化重点人员的动态信息掌握,加强应对实施的针对性及时性;完善协同制度,围绕工作任务建立常设或临时工作组织,通过协商会、专题会等方式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三是要进一步做好跟踪问效。教师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担起本领域教师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涉及的相关问题,在各部门通力协作完成的基础上,加强本领域工作效果的跟踪和监督,确保工作任务各环节的推进和完成。
(四)制度上全面融合,做到原则标准的统一
教师工作的内容、程序、标准等制度的制订必须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融入学校各类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中。在制定师德培训制度时,内容上除体现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外,应融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内容,让培训效果更好地体现在推动学校发展上;对象上应面向教师、管理、教辅等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使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在培训中受益。在制定典型宣传制度时,推选对象上要扩大覆盖面,挖掘在学校各类岗位上精耕细作、勤恳付出的典型,让更多在平凡岗位上的优秀代表走进全体教职医务员工的视野,成为全校推崇效仿的榜样。宣传方式上,在打造推出标志性宣传品牌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网页、抖音、微信、视频等现代化媒体,常态化立体化宣传,达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宣传效果。在制定考核评价制度时,要把个人师德师风表现作为个人年度、聘期等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查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要把单位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单位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工作组织实施、建设成效、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在奖惩制度、纪律监督制度建设方面也应更深地融入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原则要求,真正把教师工作渗透到学校发展的每一個环节。
(五)服务上全面融合,做到虚实结合的统一
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解决教师的思想政治问题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能只注重解决思想政治问题而忽视其实际问题,也不能只注重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而缺乏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关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服务解决好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一是关注教师发展问题。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自身发展,为此,必须要在充分调研了解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与学校包括教学、科研、人事人才等在内的职能部门的合作,了解他们在教学能力增长、科研水平提高、岗位晋升发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协助相关部门为教师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解开他们的思想疑惑,在不断发展中实现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二是关注教师生活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面临不同的生活问题。青年教师来到学校面临成家、住房、融入新环境等问题,中年教师面临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经济支出等问题,老年教师面临交通、医疗、退休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调动和推动学校工会、后勤、离退休等各方力量和资源,着力解决不同阶段教师最关注最棘手的问题,讓教师感受学校温暖、感受国家关心,使思想政治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浸润升华。三是关注教师特殊和关键时节需求。比如在节日期间、重大事件期间、重要节点期间等,要重点关注教师的阶段性需求,做好针对性服务保障,帮助教师放松思想压力、渡过难关,尽快使工作生活走上正轨[5]。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做好教师工作是基础的基础。要坚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走好新时代教师工作与学校工作融合发展的强师、强校、强教之路,培育更多“四有”好老师,造就更多“大先生”,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大助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2023-05-30(01).
[3] 王传毅,辜刘建.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J]. 中国高教研究,2023,(02):16-23.
[4] 马俊,王长华. 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特征和优化路径——学习习近平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J]. 社会主义研究,2018,(03):63-69.
[5] 宁滨. 新时代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4):5-8.
(荐稿人:张权,山东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董斌(1980—),男,硕士,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宋彦卓(1998—),女,硕士,山东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