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1-27 13:40:24葛述苹吉燕宁麻洪旭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葛述苹 吉燕宁 麻洪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应该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建筑人才为目标,探索符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区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建筑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要优化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030-04

在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中,需要注重理念的更新,在前沿理念的引导下建立教学体系、育人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同推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重要,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予以高度重视,持续进行探索,以科学的策略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除了理论人才外,还需得到应用型人才的支持,以理论为指导,以高超的专业水平落实各项工作。首先,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渠道,彰显出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模式,着重发展多元多维培养模式,除知识的传授外,还融合思想教育、科研实践等。应积极深化学生工作的内涵,扩宽教育覆盖面,实现对全员的培养。其次,持续优化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再次,构建并持续完善团队,结合合作机制和竞争机制,依托良好的氛围促进团队的进步,使团队强化内部力量,激发团队间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高效合作。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

建立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并结合应用型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持续完善,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在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引入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协调基础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控制各类型课程的比重。课程系列划分基于知识点进行,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着重考虑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结合实践成果深化理论,进而提高实践水平,即建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模式。

拓展知识面,结合专业发展状况适时增添新技术内容。在应用型本科建筑专业中,需突出建筑设计主干课的地位,为此方面安排足够的学时,在教学中释放学科知识的活力。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搭建竞赛项目平台,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工作。学校层面宏观统筹引导各竞赛组织实施单位,积极协调帮助承办单位做好相关学科竞赛组织工作;学院积极承办并负责竞赛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委派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具体负责竞赛的指导工作[1]。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建设模式探索——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

(一)建筑学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五实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以“带着真实问题学,对着真实技术练,按着真实岗位训,拿着真实项目做,照着真实情境育”为核心,开展“五实”教育活动,作为优质的育人模式,可培养满足基层和工程一线需要的人才,而这也正是顺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行之举[2]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项目立足三个专业的基本特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三个专业共同开设的跨专业的平台课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平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团队,以此形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应用,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根据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三个专业特点,构建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各专业不局限于传统狭窄的专业范围,培养的学生均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建筑类三大平台体系:基础平台课,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1、设计基础2;专业平台课,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城乡规划原理、住宅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论;实践平台课,基础平台:模型制作。认知平台为摄影基础、测量基础。专业平台为BIM技术实训。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建筑类平台课和产业学院课程建设,完善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建筑类15门平台课程进行建设,通过各教学团队老师多轮研讨并邀请兄弟院校专家进行点评与指导,得出更加明确的整改方案,为建筑类平台课和产业学院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 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业学院课程。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21年成功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乡村振兴智库,依托产业学院及省智库建设的基础上,更高层次、深化服务辽沈城乡建设,深化落实学校“五实”教育理念、“七个一”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養方法,形成以乡镇建设为主要特色,将专业核心课中的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3定为产业学院课程。设计1和设计3课程任务书来源于产业学院横向课题,可以做到真实项目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定期向甲方汇报,实现产教融合,真题真做,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

1.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路径

(1)理论课实施路径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五大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职业发展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培养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带着真实问题学习,就是通过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将来做什么,为适应岗位需要应具备哪些知识,使学生带着真实问题主动学;对着真实技术练,就是通过核心设计课程,让同学了解专业相应的职业需要哪些技能,使学生从每一个设计做起,针对真实职业技术进行练习;按真实岗位实训,就是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在真实岗位上实习实训;拿着真实项目做,就是要求毕业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完成,真题真做;照着真实情境育,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志愿服务、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过程,培育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意识。

(2)实践课实施路径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实践环节设置方面主要想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空间组织能力、空间整合能力、专题应用能力及综合创作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对应设置了认知实践模块、操作实践模块、现场实践、拓展实践和实地实践五大模块,通过对应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3]

2.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措施

(1)OBE理念下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从三年级开始,在主线课程之外,根据教师企业背景和赴企业调研得到行业需求后,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即建筑设计方向与建筑技术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及未来就业意愿对其中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2)拟定符合三专业模块化平台课教学大纲。以现有建筑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以专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内核,拟定符合三个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兼顾三个专业基本知识储备,简化深度、拓展宽度;使学生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多角度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共建、共享优质的平台教学资源库。平台课所涉及的教学元素需足够完善,考虑到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内容,调用教学元素,经过组合后进行充分利用,还可打通各专业教学资源的“分隔墙”,便于专业间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全方位培养应用型人才[4]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制度保障

制订毕业设计成果深度标准。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复习、巩固学生五年来的专业学习成果,拓展专业知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应该具有的建筑设计及表达能力,是否具有建筑学专业本科水平的思维素养。毕业设计既是五年本科学习的谢幕表演,也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和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序曲。

制订专业实习标准。在应用型办学特色下,专业实习活动需落实到位,依托此途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保证专业实习的成效,需要加强专业实习标准的制订,在标准的引导下,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五实”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制订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标准。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课程体系中占据最多课程。除规范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任务书外,应制定每次课行课计划、过程管理、评价体系等,以提升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1.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应用型“双师”队伍。聘请企业行业高级工程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将企业的经验和行业前沿课题带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组合式优势,形成分工协作,相互促进的“双转双换”师资队伍建设机制[5]

组建教学团队。组建专业课教学团队。建筑学专业共分为四个教研组,分别对应四个年级。各教研组组长负责该年级的课程群建设及审核课程的教学文件。每门课程由一名老师负责(课程负责人制),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日历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及教学研究及团队建设。跨专业组建平台课教学团队。学院教学主任为总负责人,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大专业带头人为首,以学院专业群建设所设置的基础平台课、专业平台、实验平台三大体系课程负责人为中心组建专业群教学团队,深入研究建筑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

2. 师资队伍管理

建立合理的教学组织体系。建筑学专业共分为四个教研组,分别对应四个年级。各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该年级的课程建设、监管及教研室的日常管理。各个教研组根据课程成立各门课程的教研团队。每个教研团队至少三位教师,负责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日历等教学文件的制订及教学研究。

实现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开展,根据《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标准及结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现状,建筑学专业分为四个学科方向,分别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方向。每个学科方向对应一个教研室及研究所。具体教科研机设置详见图2。

构建建筑专业保障机制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在应用型本科建筑专业教学活动中,教研室需要为本专业建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综合考虑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多项内容,建立集多方面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建设工作制度,依托制度的引导作用,起到运作规范、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多项效果。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合格标準出发,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专员参与,实现对学生实践情况的全面管控。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最后运用于建筑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根据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专业建设的状况与水平。

四、结语

通过对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得出,人才培养须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做好多元论证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以专业知识为导向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以就业和能力应用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多维评估与修正四大方面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并获得社会价值,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建设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科奇. 建筑学专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探析[J]. 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5):126-132.

[2] 黄云峰. 思政元素融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探索:以安徽XX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105-108.

[3] 吴一凡,倪丹菲,李宝宏,等. 转型发展背景下普通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 中外建筑,2022(04):86-90.

[4] 李冠群,陈纲伦.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 广西城镇建设,2021(11):134-138.

[5] 苏梦蓓,宋学友,曹海.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筑设计1课程改革思考[J]. 科技风,2021(21):25-26.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培养建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葛述苹(1982—),女,硕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性能化分析;吉燕宁(1975—),女,硕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乡镇及社区建筑规划设计及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麻洪旭(1982—),男,硕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1:26:00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12:30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0:57:5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23:29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54:52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