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 荆若晨
摘 要:课堂提效,概念先行。历史课程长期存在有限课时与细碎知识之间的矛盾,概念教学是提质增效的好方法。依托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要求,本文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一课展开概念教学在学历案中的应用探索研究,选取“经济体制”大概念统摄课程,以问题链统领学习过程,以学历案为实践渠道,将教、学、评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学历案;深度学习;教学评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77
大概念又称为大观念、核心观念、核心概念等,是指能够将分散的知識、技能、观念等有机联结成整体,并且赋予他们意义的概念、观念。历史大概念,即能够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居于历史学科中心地位的核心观念。基于大概念的教学,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提取核心概念,剥茧抽丝地厘清具体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老师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情境化教学;深度挖掘历史教材。本课采用学历案为媒介,构建多种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的趣味性与深度性的统一。
1 概念统帅,构建结构化课程体系
历史课程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是大概念。第一,大概念能够起到统帅作用,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与重心,可以使课程内容结构更明晰,内容更系统。第二,大概念揭示事实性知识背后的规律,是知识的凝结点和中心点,能够化零为整,使碎片化知识发生有机联系。有机联系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深入学科本质,达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中,涉及到“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众多概念,在精读全文、精研课程标准、精准分析学生情况的前提下,确定经济体制为核心概念。
1.1 围绕核心概念,问题驱动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经济体制。通过设置问题链来构建细碎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设置了如下问题链来构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问题一:何谓经济体制?
问题二: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三: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怎么改?
问题四:从经济体制改革中,感悟到什么精神?
1.2 精准解读概念,挖掘联系
教师通过分析整合,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深挖概念内部的联系。
1.2.1 何谓经济体制?
在突破何谓经济体制这一问题时,选取一段材料,以问题驱动来深度解读:
经济体制是一定时期关于资源占有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性制度安排。
——姚先国、罗卫东《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笔者设置的问题是找出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谈谈对经济体制的初步理解。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逐渐展开深度思考,能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解读之后,学生可以明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所有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展开,这就为之后具体内容的学习初步建构了框架。
1.2.2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关于这三个概念,不仅抽象而且难懂,如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三个名词,明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非常关键。笔者的对策是设置情境,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支付、纸币支付手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
情境如下:图片展示了粮票,支付宝、微信,人民币三种不同的支付方式,请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纸币支付和电子支付是生活中常用的支付方式,大部分同学说出来这些支付方式非常灵活方便,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物。但粮票则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物,学生比较难理解,但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解读,学生不难理解粮票的作用及缺点。
在分析之后,学生知道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国家计划主导,稳定有余而活力不足;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主导,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二者之长,发挥计划的稳定性与市场的灵活性,缔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创新模式。
2 概念教学与学历案结合,促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给出的教学建议中强调:教学中的大概念是课程内容围绕的核心与基石,处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关于学历案的“历”字,我的理解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思维活动过程和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类似“导游”,引导学生通向教学目标达成的脚手架,是贯彻深度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新路径。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层面上,批判性接受新知识,创造性转化新所得,并发生新旧知识间的同化顺应,最终达到平衡。其观点与当代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倡的理性思维、批判思维不谋而合。本课以经济体制大概念为依托,以学历案为载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因此能促进深度学习,锻炼历史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以下环节来贯彻概念教学与学历案结合,实现深度学习。
2.1 从宏观出发,构建单元联系
经济体制改革一课属于部编版中学历史八年级下册属于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但是与第二单元这一部分的课本内容联系起来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及必要性。为此,在学历案中,教师设置了
学习目标:能够归纳对比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为让学生深度理解这一区别,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课前任务:找找身边计划经济的痕迹!
情境导入:
组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二市两<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三市斤<1955>
组图二:支付宝、微信图标,最新版全套面值人民币图片
学生自主解读图片信息,通过对比,学生深度解读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初步理解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合理性。
2.2 从具体出发,问题链突破大概念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怎么改?这一待解决问题的突破是本课的关键。如果集中突破这一任务,面临的挑战是知识点众多,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历史思维能力要求高。教师采取的解决方法为:任务分散化、情境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2.2.1 用好学历案,分解任务突破难点
在学历案前置任务中,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根据表格框架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点。为课中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在课中教学期间,通过教材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的经济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在深化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降低学习难度,畏难情绪也得到缓解,学习兴趣较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精准解读教材,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抽象概念,采用史料探究的方式来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内容。
2.2.2 多元情境与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班级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甚至是“10后”,本课所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看似无关,实则息息相关,难点在于如何构建本课与其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来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情境一:选取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思考当时农业面临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意义,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情境,运用问题链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强调学习过程,符合学历案的内涵要求,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情境二:以广州地标建筑之一——中信大厦为导入,选取荣氏家族实业救国的家族传承作为线索,以书信史料来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难点内容。结合广州历史,感受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史料一:(图片)广州中信大厦
史料二:1979年,荣毅仁给邓小平的一封信——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
宗旨: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聘请各业专家来投入国家经济建设,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任务:集中統一吸收愿意为我国建设投资的外国资本,爱国侨胞、港澳同胞、华裔的资金等投资国内建设。投资形式可以单独投资,国家与各种国外资金联合投资。
分配方式:分红,固定利息,固定利息加部分分红
财务: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
经营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中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运用的部分,扬弃资本主义方式中的腐朽部分。
——《艰难的辉煌》
设问:结合课本第40页第一段思考,荣毅仁的信中,体现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哪些内容?
书信体裁能帮助学生体会书写者当下心境,拉近时代距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课本,可以从所有制、分配方式、经营方式3个方面梳理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广州地标建筑之一——中信大厦为切入点,体会中信集团的强大与活力,感受荣毅仁先生的开创性与远见卓识,深度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
3 概念教学贯彻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中,要教、要学、要考的重难点内容往往就是大概念。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具有明晰的学习目标、精准的核心问题、有效的表现性任务、科学的评价手段,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为了监测目标达成程度,设置评价任务。依托大概念展开的教学能够将学、教、评三者有机联系起来,能够较好地贯彻教学评一体化。
3.1 精准制定学习目标
优质学习目标的制定离不开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分析学情和教材,运用科学的叙述方法。在分析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之后,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教师确立了本课的大概念——经济体制,并且叙写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及史料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归纳对比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3.2 依托目标展开学历案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大概念——经济体制为核心,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最终指向达到有意义学习结果的深度学习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此,设计了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1)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初步建立起知识结构。
(2)深化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度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学生自主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初步感悟改革精神。
(3)巩固练习。运用客观性测验评价和学科表现性评价来检验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在巩固联系部分,运用选择题来进行客观性检测评价,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运用主观题来检测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及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基础训练及落实:选取五道广州市中考题(略)
(原创)方法创新及运用:改革开放是伟大转折。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经历着我国的经济欣欣向荣。为深入感知我国经济的腾飞,同学们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选择不同资料可以拟定不同研究主题,仿照示例,选择有关资料完成填空。
A.居民使用的各种票证
B.1992—2022年,我国GDP增长数据
C.1992年、2002年、2012年和2022年的广州街头照片
D.互联网支付成为21世纪的流行支付手段
E.某国有企业1979年与2020年的收入对比图
F.广州市1980年的企业类型图与2020年的企业类型对比图
示例:选择资料C,可以研究改革开放对城市的影响
选择资料 可以研究
②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选择研究资料,明确研究内容后,请谈一谈你将如何展开你的研究?
第①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该情境为简单情境,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对应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要求,通过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尝试对基础知识的浅层次应用和综合性考查,体现了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学生需要在掌握改革开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第②问为开放性设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展研究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运用理论开展实践的能力。
3.3 实施与教、学相一致的评价方法
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高效的解决方法在于设置针对性的评价,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对应的评价方法。在制定了符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后,结合学情展开教学活动,力争达到深度学习的结果,保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一致,围绕目标开展教学评价,然后通过评价来评估学习目标完成度,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科學运用历史学科客观性测验评价。老师关注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紧扣课程标准,在课前预习部分设置了基础知识填空题,在课后巩固练习设置了基础知识选择题和提升型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效果。
其次,重视历史学科表现性评价的选用。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去完成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以证明其知识或技能等,即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表现其所知与所能。这一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关注学生“何以学会”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挑整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托。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反思,为之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教训。
4 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以大概念为核心,以学历案为媒介展开的教学是一种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突破难题,是创新型课堂的有效途径。在大概念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满足了历史思维的培养,体现了大历史观的宏观视野。以学历案为媒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符合“知行合一”的理念,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思维与素养,课内与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蓝.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09):37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3]尤小平,崔允漷.学历案与深度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08.
[4]王伟群.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M].中信出版集团,2020,(04):3334.
[5]徐洁.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
[6]李坤崇著.多元化教学评量[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