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敬国 李秀美
摘 要:本文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学院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结合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重点就创新项目开展实施的方法、创新作品的发掘、设计、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从思想建设、团队建设、项目选定、项目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及做法,其做法对相关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85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高职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能力联系专业知识追求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大众广泛关注,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忘师者初心,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坚守职教梦想,胸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1年8月,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团队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年来该团队一直重视强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再到课程创新模块的增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时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1 学习思想,注重实践
落实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市场调研,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设计思路,建立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到课程的动态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搭建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创新实训教学项目。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讲授和活动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的创新实验、技术研发、论文发表、专利申报、技能大赛和自主创业等活动折算为创新创业学分增加到人才培养总学分要求中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创新创业认知、创新创业进阶和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构成。将创新创业教育统一纳入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撑。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学习课程模块化,学习内容模块化,将思政元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2 优势互补,组建团队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优势互补的团队建设。打造以创新社团学生和大赛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为主的创新学习团队。技术创新以技术为基础,创新为导向,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创建可行性技术模型,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即使不是直接发现或发明新的产品,也是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对已有产品或技术,工艺进行改造,重组;或者将成熟的技术理论应用于新的领域,这也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从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投放到市场的过程。
目前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大多是在创新创业大赛、申报科技课题时临时组织起来的,而且部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申报科技课题是凭一时的热情,把它们当作一项具体的活动而没有当作自己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机会。
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思维与意识,创新作品设计无从下手,申报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申报后也缺乏长期从事创新活动的耐心,使科技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以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社团学生和社团、大赛指导教师为主体,在学生中开展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创新专利申报、创新大赛以及服务企业或社区的科技服务等活动,探索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学习团队,使具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大学期间“入门—提高—竞赛或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电产品创新协会下设机电产品创新兴趣小组、机器人操作兴趣小组、PLC设备装调兴趣小组、无人机设计操作兴趣小组、数控编程与维修兴趣小组和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兴趣小组。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身优势,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有效整合、利用团队的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共振,相得益彰,组建高效的团队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开端。
3 调研痛点,定位载体
统计工业生产、生活中的痛点,分析产生痛点的原因,思考利用专业所学解决痛点的办法,确定创新载体。可以是产品、可以是工艺,还可以是服务。可以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的大项目,也可以是同学们身边息息相关的诸如宿舍晾衣架、垃圾桶之类的小项目。
创新的意义在于“新颖+有价值”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困难的创新,可以是从无到有,也可以是从有到新,做到“从人所共见,到人所未想”。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创新研究改进工作,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带学习,将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作为学习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合理规划学习工作进度,不断补充学习新的知识,将新理论、新想法应用于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使创新更有价值。
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认真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将创新活动融入教学课程项目中,开展创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师科研项目申报和学生创新科研基金申报)、专利申报、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等。借助大学生创新类校赛、省赛、国赛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
首先,要查看大赛通知要求,关注大赛主题,参赛类别,参赛作品形式,参赛时间进度等内容。第二就是组织选拔团体成员。发挥学生专业优势,提倡跨专业组建最强团队。调动每位成员积极性。第三,交流创新设计思想。从主题出发,利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从自己和身边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找到创意和点子,限定大体设计范围。接下来,开展项目调研活动,通过现场调研、问卷、微信、电话、网络等形式;在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学校、企业、公园、农村范围内,对学生、企业员工、市民、农民等开展实际调研。最后确定创新项目题目,讨论确定一个能“吸引人”的参赛题目,题目中最好能够直接表明设计项目的用途、功能、创新点。
5 结束语
适应社会需求,从课堂教学入手,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和研究,专业技术赋能生产生活,能为解决企业员工技能创新不足的问题提供保障,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彭崧.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56.
[2]左俊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 入高职院校基础教育[J].经济师,2023(07):144145.
[3]林克松,吴娜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民至上逻辑[J].职教 发展研究,2023(02):0108.
[4]郑宾.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