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浅析

2024-01-25 17:41何继翠
高考·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新课改高中数学

何继翠

摘 要:新课改教学任务的全面推进再一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中,倡导教师要推动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响应这一要求,教师需深入解读现行课程目标,把握课程结构,有方向地调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丰富资源的支撑下,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所形成的诸多障碍。文章基于新课改教学,以高中数学为主要对象,提出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难度有目共睹,很多学生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情绪。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所影响,习惯性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只知表层,不知内涵,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的重要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至关重要。为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教学创新,能够结合当下的教学情况,剖析问题,把握原则,提出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实施课堂提问时需把握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意识,利用基础性问题,延伸学生的思考,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进行提问,使得学生逐渐把握知识的基础信息,在稳定的教学基调下,逐渐探究知识的内涵本质[1]。相比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基础性问题更加灵活,也能够贴合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开放性原则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跳出应试教育理念所形成的固化性问题,以开放性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其主动思考。并且开放性的问题也可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递进性原则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彼此之间会呈现出明显的能力差异。同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调整问题难度与复杂程度,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使之在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掌握知识点,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贴合实际,突出问题目的性

作为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大环节,课堂提问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能力的稳步提高,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线索,挖掘知识本质。教师要深入落实目的性原则,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把握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所形成的了解认识,使之可以借助带有目的性的问题,有效地构建知识框架,顺利完成自主建构,避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同时,教师要落实人本思想,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贴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学生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引发极端教学现象。

例如,在“函数的应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深入展开教学素材的解读,能够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函数的应用是对本单元的有效延伸与总结,是支撑学生开展接下来函数学习活动的前提,具有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延伸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的使用。如此一来,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便成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完成教学教材分析后,教师可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导向,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教师可为学生设定特定的问题背景,展示一段与水价制度有关的信息,并呈现综合用水单价与互联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图表,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尝试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其中为户年用水量时应缴纳的水费。

这一问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效融合了函数的概念、定理等偏理论性的知识点。根据问题,学生可以判定整个函数为分段函数,所以在推导函数解析式时需要分情况讨论。而在此阶段,为有效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帮助一些中等生或后进生顺利地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还可适当地利用提問,对问题进行分解。例如:当0<≤220时,的解析式可如何表达;当220<≤300时,的解析式可如何表达;当>300时,的解析式可如何表达?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函数模型应用意识,使之可立足于多维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习有效性。

(二)抓住时机,突出问题的启发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确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与学习线索,但问题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可以随意提出的。教师要根据当下的教学情况适时提问,紧抓提问的时机,并增强问题的启发性,以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深度学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明确问题的切入点与重点,能够适时地向学生发问,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大限度体现问题的价值,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把握知识重点,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直线方程时,教师便可运用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凝练成清晰的教学线索,而在线索中可逐步分出启发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凝练知识点。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从平面直角坐标系切入,引导学生回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组成元素所代表的意义,而后向学生发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会有一个与、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若此时我们发现,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还有一个与、有关的二元一次方程,(且不同时为0)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二元一次方程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2]?”通过简单的思考,大多数学生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也会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尝试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对学生加以启发:“如若一条直线被以及截成一条线段,已知这条线段的中点处在坐标原点,那么这条直线的方程可如何表示?”在前后问题的有效牵引下,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探索,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直观具体的图形呈现,有效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也可适当地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哪些内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可如何表现?直线方程一般式有哪些含义?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与方程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

(三)创设情境,突出问题生活性

在课堂提问中,为切实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教学动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境带给学生体验,促使学生参与。在此期间,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拓展教学维度与教学空间,逐渐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抽丝剥茧,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强化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路线,先引导学生了解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而后逐渐过渡条件概率公式与概率的乘法公式;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之后带领学生学习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3]。通过这一方法,使得学生掌握条件概率的求解技巧,也可使得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方式,使之更好地连接数学与生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其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也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教师可深入落实陶行知先生的生命教育思想,把握生活教育的原则,设定特定的问题背景,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某座城市下雨的概率为4/15,有2/15的概率会产生六级风。那么在下雨的同时,伴随六级风的概率为多少?教师可将下雨刮六级风的概率分别设定为、,而两种情况同时出现的概率为ab。基于教师的这一问题,学生可引入条件概率与全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明确思路以及特定情境的指引下,解决问题,掌握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联,培养知识运用思维,强化核心素养。

(四)简化问题,突出问题的针对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因知识难度相对偏高,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会持有一定的抗拒甚至是畏惧心理,但实则很多数学知识并不复杂,只要学生能够把握知识要点以及问题所针对的具体内容,便可以顺利地解答。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应适当地对问题加以简化,更加简洁地呈现知识本质。并且,类似的方法也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之产生越来越强的学习自信。

例题:在三角形中,已知(0,1)、(5,-2)、(3,5)。根据这一信息,尝试求解B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以及三角形ABC的面积。

结合题干信息来看,整道题目的描述相对简单,已知条件也比较简明,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会比较盲目,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切入。教师可先提出简单问题,如直线方程有哪些不同的形式?在罗列各种不同形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尝试判定哪一种形式最适合解答这道问题。简单思考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运用两点式方程或者利用点斜式方程。当学生给出自己所设想的解答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并相互分享,丰富学生的解答思路与学习经验,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切实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五)关注个体,突出问题的沉浸性

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中,倡导教师主动创新教学手段,驱动学生由浅度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一大特征在于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延伸自身的思维,并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学习沉浸感[4]。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便需要从教学提问切入,以创新提问方式、关注学生个体的举措,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使得学生深入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既要让学生主动表达思路,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提问。毫无疑问,在新课改下,学生已逐渐发展成为课堂主体。然而受固有教学思想的局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旧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适当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定位,将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尝试转化为学生问、学生答。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随机抽样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二战中归来战机机翼中弹较多、尾部中弹较少的新闻资料。而后可以询问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得到哪些结论?部分学生可能会下意识地回答,机翼更容易中弹,也有部分学生会表示对这一看法持有否定意见,并提出样本总体选择的相关问题。而此时教师便可适时地引发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以是否可根据已知信息判断机翼更容易中弹的结论进行探讨,在正反方的思维互动中,刺激学生思考,激活其内在动机,使之深度参与课堂。

又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实数中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为切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之间有哪些关联。在思考类似问题时,学生也会延伸出新的问题。如在集合间是否也有相等關系或大小关系?若关系存在,应如何定义?而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发地对这些问题进行验证解决,使之在类比迁移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要点,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自信感,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素养。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能够结合教学情况,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堂留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逐渐由以往的知识灌输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要侧重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在此期间,学生的自主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发散思维,自主探索、自主领悟,防止在高密度地输入与输出下,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压力,并使之难以理解知识背后存在的逻辑内涵[5]。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针对一些几何体的空间架构以及辅助线的绘制方式,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其在脑海中尝试构建。而在讲解相关问题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尝试根据所掌握的方法解答问题,并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扮演小教师,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与灵感。以课堂留白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其顺利突破学习障碍,锻炼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批判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环境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与课堂提问模式,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课堂提问可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教育作用,并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深入把握基础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与个性化原则,也要贴合实际、抓住时机,合理地创设情境、简化问题,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关注学生个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侯江鸿.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2):118-120.

[2]杨启栋.科学提问启发思维: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J].考试周刊,2022(48):91-94.

[3]马宝星.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2(10):32-34.

[4]陈蓬碧.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20-22.

[5]张雪梅.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173-174.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