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助推学校特色发展的策略分析

2024-01-24 16:52陈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传统文化

陈军

摘  要:当下,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这对学校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学校的特色发展,立足国家政策与学校实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内涵、道德规范,尤其是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统整素养与资源,建构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课程,积极探索路径与策略,逐步形成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体系以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学校特色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今日中华少年成长的源泉。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资源整合,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下价值,为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提供多元的教育路径。

一、统整资源,建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基于校情、师情与学情,围绕学校“融入教育”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学校建构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组成的国家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必须保证开齐开足;区级地方课程含经典阅读、爱我家乡石景山等,按照课时要求落实到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包含人人参与的基础类课程,如经典诵读、传统武术、创意剪纸、非遗传承;拓展类课程包括戏剧、编绳、猴戏、书法等。

三级课程的开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少年,为学生立下家国志向,修炼自身本领,成为中华民族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扎实奠基。

(一)构建经典诵读课程,厚植家国情怀

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的黄金年龄,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吟诵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吟诵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享受诵读经典的快乐与收获,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学校完善课程内容,构建并实施了系列化、序列化课程。例如,课程层面,在学程中划分学段,指定经典阅读书目,利用晨读、课前五分钟及周末亲子诵读时间,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弟子规》;中年级诵读《大学》《中庸》;高年级诵读《孝经》《论语》等。午餐时段,校园里播放《弟子规》等内容,全校师生沉浸在优美的古典旋律中,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以开展丰富多彩特色活动为载体,搭建诵读文化展示平台。如,开展“爱经典诗词 做文明少年”赛诗会、吟诵小达人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兴趣,提高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厚植了家国情怀。

(二)构建剪纸特色课程,培养艺术素养

剪纸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剪纸艺术课程开展,旨在通过学生想象、设计和动手创作,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及想象能力;通过理解和表现故事内容,积淀民族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文化,点亮学生艺术梦想之航标。学校聚焦剪纸课程,围绕“剪多彩之纸 绘美好人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与剪纸项目的探索研究,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层级化的课程体系:一年级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和简单造型;二年级学习有背景物体的复杂造型;三年级学习有故事情节的题材创作;四年级学习不同主题直接即兴创作;五年级学习立体剪纸创作;六年级学习运用不同的材质来综合呈现剪纸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六个年级课程内容、技能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成长。

课程主题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厚。剪纸学习主要围绕人物榜样、喜迎冬奥、创文明城、历史故事、永定河精神等主题开展,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几年来,学校秉承“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传承”理念,全校师生人人均可拿起剪刀,进行剪纸创作,学校搭建起剪纸艺术学习与交流平台,着力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助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特色剪纸”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先后编辑出版《中国美-剪纸》《剪纸艺美》等书籍,让更多的学生充满自信,让剪纸艺术走近每一名师生,更好地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基因。

(三)构建武术健体课程,磨炼坚强意志

学校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武术精神”为目标,以武术课程为切入点,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设武术课程,培养学生武术技能及武术精神,磨炼学生坚强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推进学校武术课程建设,全校每人每天均有一节武术课,确保人人习武、天天习武。学校利用武术课、武术课间操,组织全校学生学习武术套路拳法、武术操及武术基本功法,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不怕苦累的精神,提升学生体能,增强身体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大、小武术社团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训练,如学习双扇、盾牌、刀法、棍法等,促进学生特长培养,提升学生武术技能及武术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育中华文明传承人。

(四)构建非遗创新课程,守望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学校通过非遗课程实施,传承優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园,让学生在“快砳小石头 亮丽在童年”口号声中,点亮自己智慧童年,自信快乐成长。以传承和保护非遗为重点,以丰富多彩非遗课程为载体,学校开设多种非遗主题课程,包括面塑、风筝、草编、葫芦丝、脸谱、毛猴、篆刻、绳结等,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激发学生对非遗艺术喜爱和热情,增强师生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多元实施路径

落实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需要有效的课堂支撑,学校积极探究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路径与策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发挥主体性与协同性,在丰富学习资源中打破学科壁垒,创设主题学习情境,创新学习路径,令学生浸润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

(一)立足多学科,在融通中传承中华文化

三级课程有效整合,即针对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中各学科共有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整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师间交流研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整合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科间教学内容渗透互补。例如,加强教学研讨,整合剪纸课程教学内容,美术、劳动、剪纸等学科教师共同备课,梳理本学科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剪纸内容相关契合点,分年级、分学科共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通整合中落实本学科教学任务。

重点整合各学科剪纸教学内容。美术课,学生学习构图设计、色彩搭配、纹样分类等知识点;劳动课,学生认识剪刀,学习剪刀使用方法及不同刀法运用等;剪纸课,学生深入学习剪纸技艺技能,围绕不同主题,创作多彩、立体创意剪纸作品;如今,全校师生人人均可开展剪纸创作,剪纸已走进多个课堂,走进学生日常生活。

(二)开展社团活动,在深化中精湛传承技艺

针对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充满浓厚学习兴趣,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学习内容补充,满足学生需求。开展社团活动,即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团活动,不断精湛自己的技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精神理解。例如,学习武术课程,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校开设全员参与的武术大社团、精品小社团、暑期集训社团等,利用不同时间段习武;同時,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展示交流活动,如参加集体及个人竞赛、区武林大会、集团运动会等,培养学生武术技能,磨炼坚强意志。通过社团活动,培育了学生艺术技能及爱国情怀,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时间上的补充,学生受益良多。

(三)开展游学活动,在行走中理解文化内涵

为开阔学生视野,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主题场馆,开启丰富多彩学习之旅,感受古今文化浓重气息;开展以学生现场体验为主的主题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与发展平台,让学生在创作与展示中厚植爱国情怀。如,加强学生诵读学习,每周六,学生和其父母一起到校,由志愿者老师和家长共同指导开展亲子诵读活动;周末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观国子监,于孔子雕像前开展诵读活动,感受文化底蕴;走进石景山区文化馆进行诵读展示,增强学生自信,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来到国家博物馆,感受古今文化浓重气息。通过一系列的游学活动,增长了学生见识,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空间及时间上的补充,学生在行走中理解了文化内涵。

(四)创新项目研究,在探索中立德树人

通过传统文化项目学习,小组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研究思维进行学习与实践,通过传统文化项目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将对文化及家国的理解厚植于学生内心。

例如,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课程体系中,以“走进莲石湖 探寻永定河文化”为主题,开展永定河项目小课题研究,开设永定河文化课程。各个学科围绕永定河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来到永定河畔,学习挖掘永定河文化内涵。语文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永定河传说故事”演讲、“永定河文汇”活动;英语课开展“我是永定河小导游”活动;美术课,进行“老汉种柳”绘画及“永定河画展”活动;科学课开展“永定河桥梁与水系调查”;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寻北京文化,探永定河历史”活动;音乐课上“唱响永定河”;数学课上开展“小小测量师”活动;劳动课上开展“做环保志愿者,为学校添光彩”活动。以小主题为切口,通过系列小课题项目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研究素养与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在探索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合成长路径,实施特色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文化课程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整体性和综合性,从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全面考察。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基础,积极开展特色争章活动,设置“传统文化章”。“传统文化章”基本目标为:结合学校实际,发掘学生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凸显学校特色优势。依托“传统文化章”,开展特色课程评价。

(一)关注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作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态度和情绪。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进行评价,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状态、展示次数、学习收获等方面,尤其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争章内容丰富且具体,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剪纸、武术、吟诵等特色课程,传承技艺、践行美德;了解重要传统礼仪形式及要求;发现家乡传统民俗特点,感受传统习俗;积极诵读经典古诗词;学习传承非遗技艺;参加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及非遗进校园活动等,系列评价内容让学生感受课程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力求评价形式多样化

学校制订详细争章计划及评比标准,不断促进争章公平,提高学生积极性。传统文化特色章由一星章、二星章和集体章组成。一星章评价促进学生积极性提高。一星章考章权主要在班主任教师,由班主任组织,根据学生每周学习状态、纪律表现、展示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根据学生自评、他评、师评,汇总学生获得一星章情况,颁发一星章标志,并在班级红领巾角进行宣传。二星章评价促进班级学生进取心提升。二星章由学校根据各班学生一星章获得次数等情况,由学校进行综合考察、评定和颁发,周一学校升旗仪式上进行宣传表彰。

传统文化集体章面向班级组织,评选主要依据班级每周传统文化课的开展、学生表现、活动成效等,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注重日常争章过程,班主任教师定期组织本班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师生评价结果及时颁章,充分利用班级展板宣传争章成果。学期末,学科教师负责对传统文化特色章进行补充,学校隆重颁章,以此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每一所学校都应继续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学生的精神家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域中持续深耕,以最灿烂的文明烛照最生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敏. 以课程为支点,传承传统文化,撬动学校文化建设[J]. 天津教育,2021(16):33-34.

[2]黄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策略[J]. 中小学德育,2019(05):29-31.

[3]胡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20.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