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差异化初探

2024-01-23 10:23胡玲婷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研习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

胡玲婷

(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 200050)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科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强调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的系统思维。正如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所言,它打破了传统语文课程“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①《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第1 期,第25 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从课程标准研制的角度,意味着作为工作概念的“学习任务群”已完成其所担负的职能。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将课程标准的文本转化为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教学改革实践”②王荣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含义——语文课程标准文本中的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2022 年第11 期,第75 页。,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深入领会“学习任务群”的新使命,为“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展开教法探索。因此,基于“学习任务群”以探究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多样性,是适应新教材教学实践的必经之路。在使用统编教材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上海市延安中学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立足“学习任务群”,探索适切的教法学法,形成各年级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完成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

一、何为“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简称。新课标明确“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第8 页。所以说,“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研制中创设的一个工作概念,它是基于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本着“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程理念,用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的“抓手”,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

不结合课程内容的抽象教学方式或理念的变革,是不可能产生实效的。当一门课程确定了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之后,紧接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让学生学什么,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如何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而采取方式又与课程理念尤其是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图1 呈现统编教材中18个“学习任务群”与课程的关系:从上往下看,即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学习任务群”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组编课程内容的方式;从下往上看,即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落实18 个“学习任务群”以实现课程目标。而课程编制和实施,都是为了透过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生成、发展与提升。

图1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学习任务群”的关系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程实施层面。在教材中,“学习任务群”进一步细化为单元。有的“学习任务群”因为内容丰富被分化到若干单元中,如“文学阅读与写作”就有五个单元。就同一个文本来说,“学习任务群”不同,教学目标会有差异,比如一篇出自《孟子》的文章,归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课堂教学则侧重于其论说文的特质,而若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课堂教学则侧重其文化传承上的价值。可见“学习任务群”在实际教学中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存在直接相关性。

二、“学习任务群”运用于课堂实践的困难

对“学习任务群”有了基本理解之后,高中语文教师还面临着一个实际问题,即如何让“学习任务群”在日常教学中得以运用。自新教材全面铺开之后,高中语文教师都在探索怎样让“学习任务群”落实于课堂教学。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切身体会到的难处主要有以下两个:

其一,部分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组织方式重视不够。有的教师只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课程改革的新提法,不会有意识地顺应这一概念背后的教学理念去自觉地改变课堂教学法,尤其当延续旧有教学方式并没有出现教学评三者的冲突时,“学习任务群”的存在价值就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几乎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任务群”要在教学实际中发挥作用几无可能。

其二,繁多的“学习任务群”(18 个)让教师短时间内难以招架,兼顾不及。相对于单篇教学这一熟悉的领域,附着“学习任务群”而出现的群文联读、单元学习(研习)任务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探索难题,教师会感到应接不暇。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充分实施都需要教学组织者拥有贯通各单元、各册教材的能力,需要领会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在单篇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上来推行,否则就如空中楼阁。要满足这些“需要”,只有对新教材足够熟稔以至于能融会贯通,才可能将每一个“学习任务群”落实到位,而这不经历一两轮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自觉探究是很难企及的。

面对“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困难,教师需要顺应课程改革的理念,打破旧有教学的惯性,领会“学习任务群”与课堂的联结点,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实践。而随着新教材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在逐渐提升对教材的熟悉度,并掌握各册内容的排布情况,进而能站在“学习任务群”的高度去组织教学,运用好教材,设计学习内容和任务活动,以更有效地将“学习任务群”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三、“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的年级排布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18 个“学习任务群”分布在必修、选择性必修(以下简称“选必”)和选修三类课程中,必修和选必课程是由市教委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选修由各校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共计五册。一般的教学安排是:高一完成必修上下册,高二完成选必上中册,高三完成选必下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考虑到高三复习备考的训练量大、课时紧张,会适度地将选必下册部分内容提早到高二下完成教学。

目前的教学安排符合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衔接与推进,与新课标所核定的学生依次达成的学业质量水平成正相关。从表1 中可以看到三类课程中“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分布:必修课程为基础型课程,共有7 个学习任务群,分布在上下册16 个单元。学生学完这部分课程内容,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二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第39 页。;选必课程是在基础课程之上的推进,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表现在“学习任务群”中出现了“研习”两字。“研习”是指研究性学习,以“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为例,新课标对其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第一条描述是“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第24-25 页。这个描述中的“认识”不是了解常识性的定论,需要学习者经历一个查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思想内容、探究其艺术魅力和历代读者的循序探究与学习的过程,这才是“研习”。选必课程是必修类课程每学期教学内容的一半,这恰恰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在课时上有了实现研习类任务群学习目标的保障。选必课程完成后,学生的学业质量可达到水平四,即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年版,第40 页。选修课程是针对个别学有专长或富有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其“学习任务群”的描述用的是“专题研讨”,意味着这些“学习任务群”着眼于某一领域深耕的专业化学习,并不适用于大部分高中学生,所以没有纳入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

表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结构与排布

统编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年级排布,依据的是课程类型和学业质量水平的整体编排,而“学习任务群”在这种有序的排布中,蕴含着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这必然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

四、立足“学习任务群”展开课堂教学的不同年级策略

1. 高一注重“学习任务群”之间的相互协调

高一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压力主要来自单元多、内容多,要提高课堂效率离不开课堂组织者对于教学内容的熟悉,也需要备课组群策群力探索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协同方法。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为例,《红楼梦》整本书在大学里可以学一年,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怎样展开教学呢?若集中几个专题讲,不能保障学生能看完书,没有完整的阅读做依托,专题的讲解等同于“东一棒子西一锤”乱敲。备课组采取每周五回的导读法推进,即让学生课余自读,教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将当周应读完的五回整合在一起做内容梳理,师生共同探讨其中值得赏析的要点。如此,在同一教学周内,整本阅读的缓进和另一“学习任务群”的集中落实并行不悖。尽管这样的安排会使《红楼梦》整本阅读延续到高二,但是这一经典作品值得认真对待,而且这一“学习任务群”本身带有研讨的性质,与高二“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契合的。必修是基础性课程,高一备课组在落实“学习任务群”时,既力求扎实又讲究方法,确保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效果不减分。

2. 高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高二重视选必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差异,凸显“学习任务群”中“研习”两字所蕴含的对于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要求,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以个性化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身边的现象启发学生结合文本做全面的思考,扩充延展课外资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对自己颇有心得的细节处反复吟诵,暗示学生去体会,并不直接解说,在抛出问题之后就继续往下讲。课堂“抓大放小”,细微处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研习在不知不觉中延伸到了语文课堂之外。

3. 高三寻求务实高效的教学策略

高三备课组不拘泥于教材,将“学习任务群”与考试试题讲解相融合,实现教学考的贯通,做梳理总结、启发引导,保护学生语文兴趣的同时兼顾高考训练的客观需求,探索高三“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之道。比如“叙述的视角——‘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梳理”课程,教师选定一个角度,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某一“学习任务群”进行全面梳理,并安排学生完成课堂试题,以实现教学成效迁移。这是一节将学习任务群与高考训练点相结合的典型好课,原因有三个:一是调动学生过往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起到了复习课内文本的效果;二是激发学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统整、复习已学过的“学习任务群”,这是一种“重新审视”而非纯粹的“复盘”;三是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课本内容和对它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叙述视角”并且学会运用这个知识点去解答试题。高三的教学伴随着温故和试题操练,寻找“学习任务群”和高考备考点之间的结合点,是务实、高效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研习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