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细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1-20 08:06梁义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梁义

摘  要:历史细节作为组成历史的微小单位,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统编版教材的内容庞大,教师合理地利用历史细节,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成长,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历史思维。文章从历史细节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挖掘历史细节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历史细节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细节;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历史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历史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一条条奔涌的河流,其中蕴含着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的总结,是高屋建瓴地对历史事件的宏大叙述。为了能够使高中生了解中外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可以用“小人物、小事件”折射“大历史”,挖掘历史细节,这能够使课堂焕发活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教材中部分简略叙述的内容加以补充。

一、历史细节概述

本研究探讨的是历史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所以首先应该明确历史细节这一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细节”一词的界定较为简单,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那么历史细节又是什么呢?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文章认为,历史细节对一个历史人物而言,可以是服装与表情的刻画;对历史事件而言,应该是具体的起因、经过、结果。历史细节可以是一个故事、一封家书、一段人生经历。概括而言,历史细节就是与抽象、宏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相对应的,具体的、细微的能够带给学生感知的微观历史的小单位。

二、在教学中挖掘历史细节的必要性

(一)借助历史细节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首先是时空观念的培养。时空是历史发生的舞台,动态的时空交互是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动力。学生应该形成将历史事件放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观察与分析的思维意识。对历史细节的把控和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歷史框架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与考古成果相结合,呈现遗址的照片。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呈现在河南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水稻。由于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是南稻北粟,教师通过提问设置悬念,为后续的课程埋下伏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中华文化的起源特点是满天星斗、相互影响的。

其次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是以间接经验的传授为主的,没有一堂历史课可以脱离史料完成建构。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对史料的选择与加工,是将抽象、宏大历史事件具体化的过程,这利于学生的感知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走向极端,将历史课上成史料课,这在增加了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偏离了运用历史细节进行教学的本意。新课程改革以后,为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许多一线教师会在课堂中呈现大量的史料,但是如果将历史课完全构建在史料之上,就混淆了历史学与史料学,非但不利于对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历史解释,还很难调动学生对历史深度学习的兴趣。

最后是家国情怀的浸润。古人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只有超越了历史事件走到人的灵魂深处,才能说自己读懂了历史。如果教师自己对所讲的历史片段都没有感情,又如何能希望通过历史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寄希望于通过历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呢?如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家国情怀,但是涵养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说教,而应该是打动学生,使学生由内而外地建立起与历史的“共鸣”。教师只有在被历史中的斯人旧事所感动时,才能去感动学生。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高中历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避免“脸谱化”的情景建构,不再以苍白的方式描述历史,而是要选择恰当的历史细节作为媒介,重视每个个体对历史的创造。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对时事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的发展”时,一位教师所写的教学设计,结合了外媒对“新疆棉”事件发布的不实报道引起的社会反响。这位教师通过《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这本书,从棉花的角度,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的作业是“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面对国外媒体,你将如何回答”。整节课环环相扣,在无形中渗透了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又结合时事。

(三)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育。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高频词汇,但是这种在人脑中并不外显的思考过程,并不能直接实现。将恰当的历史知识作为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教学内容到思维能力的转化。掌握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内驱力,则是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最好动力。建构主义者早就提出,学习应该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中完成的。那么恰当地呈现历史细节,就是一个打开缠乱的线团的线头。教师从历史的细节出发,串联起整堂课的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例如,在教授“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时,一些教师用利玛窦作为课堂导入,以他的人生经历串联起这一课经济、文化、科技、戏曲四个部分,这一设计结合了利玛窦的身份以及来华时的世界背景,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纵横交错的结构体系;还有一些教师选择苏州城作为切入点,完成本课的讲授,用语言描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苏州繁华美景下人们生活的状态,因此学生的学习感受会更好。

三、历史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保证准确性、针对性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大部分的历史细节可以看作史料的一种。在选择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使用的资料连教师都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就很有可能误导学生,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适得其反。其次是历史细节选择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呈现的教学方法、所组织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这意味着历史细节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并符合学情。教师只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选取最适宜的历史细节,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历史细节与课堂相结合

在选择好合适的历史细节后,教师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也很重要。当前,历史细节与历史课堂的结合,往往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创设情境虽然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设计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导向性,应避免将教学内容与教师自己的“历史解释”进行混淆。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的经济转型”时,许多教师会讲述张骞的人物生平。而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突出教学内容,不将历史课变成人物生平介绍课,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设计教学原则,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适当适时地呈现选择的历史细节。而选择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实现“见微知著”的细节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历史细节呈现在具体情境中被感知,從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历史细节应用的路径

(一)创设贴近生产与生活的情境

在面对陌生的复杂问题时,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分析、比较、整合原有的知识。对迁移知识形成策略以及解决方案,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成功的体现,而这种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逐渐形成的。情境创设可以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将合情合理的情境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探寻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换句话说,“情境承载的知识,学生借助情境习得的关键能力、形成的价值理念才是核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多视角地链接生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这种情景创设,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例如衣食住行,也可以是一些社会情境,例如社会新闻,还可以是一些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各个领域新发生的重大事件。这在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其家国情怀,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联系如今的中英外交关系进行延伸。

(二)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

虽然利用历史细节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一堂课要想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真正参与,让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和体悟。教师将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将学生代入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具体的任务,经历问题的分析、交流、回答、反思。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与任务情境互动,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够发生。

教师在该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整理教材内外的各种资源,将其组合并呈现在课堂;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质疑,帮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三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三)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超越历史学科的素养与能力,是历史教师需要探求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主动发展,才能提升教育质量,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准备工作视作与自身教育相关知识的完善。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目标。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重在教书,更在育人。在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能通过教师的机械重复实现,历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上,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感悟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的力量与思想。

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职业理想观念。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探索者、研究者,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教学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会实现教师个体和群体有质量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提高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只有学好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探索者和思考者,使学生形成现代公民需要的素质。历史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学科,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焰。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的细节挖掘,都只是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历史课堂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获得成长经验,在课堂中汲取力量,发展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将历史课堂所学化为往后人生中思考与行动的力量,以此实现以历史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如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被摒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作为舞台。一方面这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借助合理对历史细节的挖掘与运用,带领学生穿越厚重的历史去聆听前人的故事,在一次次不同时空的碰撞中,完成与古人的心灵对话。另一方面是学生自我成长的构建,历史课堂是丰富学生头脑和经历的重要场所,学生沉浸其中并有所思考,也是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谭景春. 词典释义中相关条目的语义分析与相互照应——谈《现代汉语小词典》第5版修订[J]. 当代语言学,2016,18(03):387-400.

[2]方霞. 基于整体性教学的单元学习路径探研[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3):44-49.

[3]贾若男. 寓情于境 活动树人[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3):62-67.

[4]刘剑,陈婷. 深度学习视角下历史材料运用探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3):53-57.

[5]王若晨. 微观史学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中的运用[D]. 重庆:西南大学,2023.

[6]覃剑. 运用历史细节搭建学习脚手架——以《明朝的统治》教学为例[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03):65-66.

[7]徐太阳. 小细节·大历史·远发展: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析——以明清单元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1):68-71.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