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

2024-01-20 23:47:15张毓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改革

张毓

摘  要:对初中生物学科而言,新课标的落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对教学设计与实践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的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在此背景下,如何践行新理念成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基于此,本研究深入解读新课标的内涵,探析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方向,并以教、学、评三个维度为着力点,探讨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推动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促进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如火如荼,2022年版新课标的修订更是推动教育改革走向素养立意的更深层次,引发教学模式的新思考。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面对教育新理念、新要求,如何做到因势而动、守正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能效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一线教师而言,深入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将客观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要务。

一、《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为了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等相关要求做出了修订。

第一,从课程理念而言,由2011年版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转变为“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更加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第二,从课程目标而言,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拓展,明确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与态度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内涵,确立了引领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标杆。第三,从课程内容而言,突出生物知识的结构化与整体性,遵循以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的原则,确定了七个学习主题,做到少而精。第四,从课程实施而言,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底层逻辑,进一步深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有效平衡了教与学的关系。第五,从评价体系而言,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围绕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的成就表现做出清晰的描述,推进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满足教育新要求,加快教学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其改革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聚焦核心素养制订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教学活动的精神支柱,对初中生物课程而言,教师应摆脱知识本位的观念束缚,深入理解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内涵,确定课程宏观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章节的主题内容,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制订精细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宏观辨析与微观落实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课堂落地生根。

第二,围绕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在素养立意的要求下,教师应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依参而教,而是突出教材的工具属性,根据生物知识内在关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与重塑,让原本孤立、分散的知识凝结为有机整体。提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层次性,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捕捉关键信息,理解核心概念。

第三,采取实践探究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链接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其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新课标提倡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学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真实的生物认知情境,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获取证据、做出判断,经历质疑、思考与互动、探究的完整认知过程之后获取生物知识、塑造关键能力。

第四,坚持综合发展优化教学评价。长期以来,教学评价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游走于教学体系的边缘地带,其功能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紧扣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教育理念,高度关注生物学科特点,评价重点由教学成果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迁移,构建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實践策略

(一)教:重视启发与引导

1. 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源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初中生物实现提质增效的基本前提。在教学伊始,学生的思绪尚游离于课堂之外,呈现一定的思维惰性,若采取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则容易出现师生的认知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此情况,教师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的优化设计,依托学生熟知的事物构建认知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课堂,调动其积极的学习情绪。

以“生物的特征”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首先,教师围绕目标知识构建感官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校园景观视频素材,包括教学楼、花坛等事物以及课间嬉笑的学生、飞舞的蝴蝶、潜游水底的金鱼等场景。让学生观察其中的人事物,提炼关键信息。教师围绕情境设问:“在校园中你能够找到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学生根据固有认知与生活经验,很容易列举出诸多实例。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借助具体的形象促使学生快速地接受了抽象的生物概念。其次,教师围绕学生的认知分歧构建互动情境。例如,学生对水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师不急于做出评判,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探讨、辩论的空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及依据,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新知学习,从中探寻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 问题导学,淬炼思维。在新课改视域下,学习活动并非事实性知识的机械灌输与死记硬背,而是在特定情境之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推动思维层次由肤浅走向深刻,提升了其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度。

以“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为例,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与递进性特征,设置四大探究主题。同时,围绕每个主题的理解要点设置导学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主题一,探究细胞的生长。聚焦细胞体系由小变大的知识点设疑,细胞在生长中体积会无限的增大,为什么?组织学展开合理的猜想,并用正方体表示细胞,完成计算讨论。主題二,探究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师设计如下启发问题:“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根据动植物的细胞结构说一说细胞是如何分裂的?”并展示细胞分裂过程的简易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总结。主题三,分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此主题的探究,教师设计递进式的问题链:“什么是染色体?染色体由哪几部分组成?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提炼重点知识。主题四,认知的延伸与拓展。此环节的问题以开放辨析题目为主,例如,思考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新尾巴是什么原理?这既可以检测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与迁移应用能力。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启发性、互动式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认知碰撞,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性。

(二)学:突出自主与合作

1. 实验探究,深化理解。实验是初中生物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但长期以来,受到知识本位教学观念的影响,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层出不穷,实验教学并未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在新课标大力倡导实践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转型时期,教师应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以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教师改变以讲代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生物实验器材的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教师设计理论探究环节。借助微课短小精悍、可以放大、暂停与反复播放的优势,让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成,并集中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在微课的支持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总结获得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显微镜、标本、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并提出具体的操作任务:一是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哪个看到的物体更多?哪个物镜镜头更长;二是若标本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应该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才能够到达视野中心位置;三是标本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由于初中生的实验知识储备与操作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很多的错误或失误,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教师要接受学生的学而不达,及时地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展开集中探讨与纠正,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共学,锻炼能力。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之间平等地位与平行思维的优势,促成多方互动交流,让学生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探究生物知识,交流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维,实现共同进步。

以消化和吸收教学为例,首先,搭建学习小组。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物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以优势互补、情感互赖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以四到六人为宜。其次,布置探究任务。教师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项目化的探究任务,突出生物知识的综合性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性。例如,设计“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探究议题,各小组结合生活经验,运用生物知识展开合作探索。教师借助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思路:“咀嚼馒头时味道是否发生了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吗?馒头味道的变化和什么有关,它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各小组成员大胆推测,并相互交流看法,对生物知识建立初步认知。再次,教师引入实验环节,让各小组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测。教师为学生提供量筒、橡皮塞、馒头、唾液、滴管、脱脂棉、镊子、清水、碘液等实验用具,让各小组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完成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学习结果展开精准指导,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消除认知困惑。并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与结论中抽象出生物原理,理解生物知识本质。

(三)评:兼顾过程与结果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环节,具有诊断、激励、调控、导向的作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为教学定向,为学习定法。在新课标倡导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下,教师应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课堂提质与学习增效赋能。首先,从评价主体角度而言,由教师的绝对把控向学生的主体参与转变,调整自上而下的单方评价模式,增加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

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评价为例,在完成教学讲解以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阐述课堂所得、所感与所疑,完成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对知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借助量化评分表,组织学生召开相互评价。评价维度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果等,教师明确评分标准,为生生互评提供依据。学生根据合作共学中的真实体验,以评分的方式对同伴的各方面表现做出评价。

其次,从评价方式而言,由单一的结果式评价向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转变,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例如,在课前采取前置性的诊断评价,明确学生的认知需求,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及时性评价,从多个视角收集评价依据,并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后则采取结果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综合的评判,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实现课课清、堂堂清。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紧扣新课标的精神要求,积极地探索创新,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青. 遵循新课标原则,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J]. 学苑教育,2022(36):94-96.

[2]王金强. 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J]. 新课程,2022(02):99.

[3]张振俊.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分析[J]. 新课程研究,2020(21):83-84.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改革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55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