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亟待优化和调整。本文在概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基础上,分别从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以及读后活动等角度,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具体践行与落实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状态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反思,力求为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王丽娇(1983.02-),女,福建人,福建晋江市晋江罗山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使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初中英语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英语阅读教学中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之间的联动,关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状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概述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定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的是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实现对英语学科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内化,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综合性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首要特点。它不仅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还涉及语言技能的综合性以及学科素养的综合性。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受到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的各个模块以及相关内容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独立性,互相之间的衔接与联动较为有限,这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知识框架的全面搭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开展相关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迭代和优化,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对有关英语阅读的知识内容进行运用,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2.关联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发挥着沟通桥梁与信息渠道的作用。因此,加強英语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流程进行设计,能够使相关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及其以往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全方位衔接,从而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英语阅读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对新知识内容进行记忆与消化,规避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难点与风险。
3.实践性。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以及获取信息的重要基础,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利用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从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出发,构建合理的交互环境以及交互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英语阅读交流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使其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有更多收获。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落实与践行效果,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不断进步与提升,下面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1“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具体践行与落实方法。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指借助一定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策略引进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对新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素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保障英语阅读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学习理解类活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首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由于本节课的教学涉及学生上下学时采用的交通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common modes of transportation?”,学生给出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综合采用教学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bike、car、foot、subway、bus、plane、train、ship等一系列常见的交通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记忆,使学生能够明确生活中的常见交通方式用英语如何表达,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对生活中的常见交通方式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使其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带领学生抓住教材插图以及课文题目所反映出的相关主题,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重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与教学要求相契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针对交通方式进行问答的相关例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与交流习惯,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另外,为了有效提升基于教材语段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效果,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可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锻炼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与思维灵活性。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句型“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ike? Yes, I do./No, I don't.”,并要求学生对句中的often进行替换,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针对交流和写作当中的频率副词进行应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阅读是学生掌握信息、了解知识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针对相关素材内容进行快速阅读,并及时有效地找出阅读素材当中的中心和重点,已成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使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得到有效落实,不断提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模式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结合问题内容对阅读素材进行更加细化的梳理,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开展完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交通方式,对英语交流对话的特点有了相应的认知和了解,因此,教师可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关要求,带领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交流模式以及表达策略进行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在阅读环境下展开相关活动。在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应用实践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要素和原则。
首先,实践类阅读活动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对从学习理解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思考,并具备对整个阅读文本思路与内涵的认知,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座次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各类交通方式的理解与认知,并更加准确灵活地对频率副词进行应用,有效提升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在组织开展问答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做好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在问答过程中感受到更加正面的反馈,有效提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乐于用英语进行阅读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增强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宏观认知对提升阅读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受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得较为片面,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借助实践类阅读活动,向学生传授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形式和策略。如引进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思路更加清晰,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概括课文大意,使学生的文本综合理解能力有质的飞跃。
最后,对文本内容的发展动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有助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及对英语阅读教学态度的影响,学生对于文本走向的思考与分析思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个体意见的充分表达,全面提高学生讨论阅读文本内容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表达方式以及思维发展动向,让学生加强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感知和消化,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为了使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推动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课堂组织开展相关迁移创新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例如,在组织学生对“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进行阅读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将目光停留在文本内容上,而应当更加深入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审视文本发展规律及其背后蕴藏的相关内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Please report your results to your classmates.”,要求学生对同学的来校交通方式开展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得出相关分析结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以及“I usually come to school...”等句型的应用方式,并掌握频率副词often、usually、always等的使用要求,从而有效达成在英语阅读课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的目标,实现探究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读后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读后活动的设计也很重要,读后活动对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师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设计的影响,整个阅读课教学流程不够完整,学生未能基于阅读活动特点以及相关需求组织开展深度分析与思考,对相关知識内容的理解与内化存在一定短板与欠缺,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推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组织高质量的读后活动,使学生能够将英语阅读课涉及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反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了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篇目,主要探讨了学生上学放学所使用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在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整体性思维,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并通过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够形成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实现理解力与分析力的综合提升。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当对阅读文本进行更加宏观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原有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优化,促进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目的圆满达成。
参考文献:
[1]朱铭,陈雪.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读后续写活动探究[J].海外英语,2023(2):175-177.
[2]张媛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3(2):23-24.
[3]虎丹.学习活动观视野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校园英语,2023(1):78-80.
[4]都桂花.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校本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2(4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