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语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应抓住对话语篇的三要素,即话题、流程和关键词,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复述;话题;流程;关键词
作者简介:沈成飞,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教育体育局。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莫雷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对复述策略的定义,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复述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对话复述是自主对话的过渡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对话进行回顾,基于教材对话的情境操练对话中的重点词句。另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采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来适度概括、缩减、改变、延伸教材对话,从而使学生能脱离教材文本进行交际互动,为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对话做好铺垫。
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对话语篇的复述是指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内化文本信息,产生记忆,通过分析、归纳,有条理、有重点地叙述。复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复性复述,即学生尽可能在复述时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一类是创造性复述,即改变人称、叙述顺序或表现方式,融入合理想象,富有创造性地复述。
考虑到县级学校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状况,以及小学英语教师常在对话教学复述环节使用形式单一的课文挖空方式,本文重点阐述重复性复述策略。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复述策略是要求学生背诵教材语篇。他们所持的观点是“高保真背诵有助于学生精确掌握对话中的词句,可以快速培养学生说正确的词句”。但是,现实证明,将背诵作为复述对话语篇的方法,并非“复述”的本意,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这样的做法,不仅给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带来较大的记忆难度,使其认知任务重、心理负担增加,同时也打击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期待。长此以往,学生的对话学习效率下降,班级两极分化趋于严重。
基于该问题,笔者研究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分析和记忆策略,抓住主题、线索和关键词这三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对对话内容的主题把握、语义理解和对话流程,实现语言体验和语言输出的最大化,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对话复述效率。
二、提升对话复述效率的三要素
(一)话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新发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依据新课标中的主题内容要求(二级),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材共有23个子主题内容。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的提出和推进,挖掘单元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是每个教师备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某个单一话题展开的,这些话题通常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学生具有相应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开展对话教学。
通常来说,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会体现一定的主题,主题即相当于中心思想。大多时候,话题折射出主题。比如,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的话题下,有“Enjoy the four beautiful seasons ”的主题。有时候,单元话题本身就有可能是主题,比如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4“We love animals”。
在開展对话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把握好对话语篇的主题。把握了主题,即把握了方向和核心。如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What can you do?”Part A的对话(见图1),话题是Party,主题是“We can do things for the party”。又如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对话的话题是“places”,主题是“asking the way”。
新课标中的二级话题项目共包括24个大类、85个小类。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对话的话题,提炼出主题,并且让学生注意到这些话题和主题,同时也为复述环节板书的设计提供总纲。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话题作为第一把钥匙,交给学生。话题通常以中心词的形式通过板书或课件呈现给学生。在话题的引领下,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想象,联想到其他子话题,从而达到“有话可说”。
同时,话题引领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以图2所示对话为例,在“places”和“asking the way”的双重引领下,学生并不需要拘泥于是先问museum shop还是先问post office。比如,可以进行如下复述:
WYF: Robin,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I want to buy a postcard.
Robin: You can buy some at the museum shop.
WYF: Where is it?
Robin: It's near the door.
WYF: Thank you. Can I send the postcard there, too?
Robin: No.
WYF: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then? I want to send it today.
Robin: I don't know. We can ask that man.
WYF: Excuse me, sir.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Man: It's next to the museum.
(二)流程
流程是串联对话语篇内容逻辑的一条线。有了这条线,教师可以对对话语篇提出高质量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根据对话的子话题,对话流程,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平行类流程。它是指围绕一个事件呈现每个人物各自的行为反应。比如图1的对话中,先说Zhang Peng可以做什么,再说John可以做什么。又如图3所示对话中,先说Amy和Mike怎样去上学,然后再问Smith女士怎样去。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材中的很多对话是平行类流程,学生只要能记住子话题,就可以不拘顺序地复述对话。
2.时空类流程。它是指根据语篇材料内容,按照时间和空间的要素明确叙述顺序。通常,对话语篇中有明显的与时间、空间相关的词。比如图4所示对话,按照房间物品的方位来讨论。图5所示有关在新疆旅游的对话,以时间为顺序。
3.总分类流程。先讨论总的话题,再讨论具体的细节信息。比如,图6所示对话,话题是森林,然后谈论森林里的河、湖和船。图7所示对话,话题是自然公园,然后谈论自然公园里的人和动物。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多读对话语篇,结合对话的核心语料和知识目标,思考和挖掘对话流程,给学生设计高质量问题,同时也为板书设计提供了清晰简明的思路。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话流程的落脚点和支撑点。教师对对话语篇的挖掘深度和研究程度,直接影响对关键词的提炼。关键词的选择,是一个不断聚焦和优化的过程。
对话语篇中,因为“提问和回答的对应关系”“说话人”“子话题”等文字信息比较突出,学生通常能直觉性地圈出和画出关键词。但是,从线性呈现的语流文字中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如果按照原文出现的顺序进行线性排列,通常只能作为用于背诵的提示词,学生依然只能死记硬背,这些关键词只是起到了降低学生记忆难度的作用。
如果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一定灵活性和自由度的复述,就需要使这些关键词体现逻辑关系。体现逻辑关系的最佳可视化工具是思维导图、流程图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归纳了一些提取关键词的经验和技巧。在选取关键词的时候,尽量选择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选择人物、时间、地点等。具體怎样选择,主要依据对话话题、主题和流程的整体把握。
图8所示对话,围绕“An English Party”这个话题,谈论Zhang Peng和John分别能为Party做些什么,属于平行类流程,将对话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时把每个人能做什么的关键词列在下面。
图9所示对话,围绕“Ways to school”这个话题,谈论Amy、Mike和Mrs Smith 三人出行的方式,也属于平行类流程。
图10所示对话,围绕问路这个话题,谈论museum shop 和post office 的位置以及目的,属于时空类流程,将对话紧紧连在一起,同时把每个地点具体位置的关键词列下来。
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中添加平行分支或下级分支,可以将用于复述的导图变成学生模仿、创造对话的工具,如图11所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复述环节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围绕对话语篇提出功能性问句,引导学生反复输出。比如,图8所示对话中,功能性问句是“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图9所示对话中,功能性问句是“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图10所示对话中,功能性问句是“Where is the...?”以及“What does Wu Yifan want do do?”;图11所示对话中,功能性问句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答句是“I'm going to...”。
三、结语
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把握好对话语篇的话题、流程和关键词三要素,可为学生复述对话语篇的主要内容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帮助。三大要素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加快了学生对对话语篇内容的内化和巩固。话题是对话语篇的总纲,流程是对对话语篇逻辑思路的梳理,关键词是话题的进一步深入,更是对对话语篇逻辑线索的外显。一步步梳理,一步步研读,将复述的支架呈现在黑板或多媒体上,使学生明确复述对话语篇的思路。教师把握住话题、流程、关键词三要素,一步步引导学生对对话语篇的内容加以理解、体验和内化,从而为输出和自由交流奠定坚实基础。把握住这三要素,有助于降低学生复习、复述的难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梳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毛静.“复”出精彩:小学英语高年级语篇复述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1(19):11-13.
[4]吉桂凤.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王丽春.小学英语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