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4-01-19 12:59
科教导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商科技工思政

姜 琳

(德州机电工程学校 山东 德州 251200)

为了适应“互联网+”技术革命引起的新商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以思政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新商科专业群的各类课程,展开各培养环节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与传统商业模式形成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技工院校传统商科专业所定位的就业方向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该专业群面临的市场就业需求和具体工作内容均在不断更新迭代。此时“新商科”专业应运而生,其将对技工院校商科专业群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1 “思创融合”人才培养理论概述

1.1 “思创融合”

“思创融合”,即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思创融合”中的“思”指的是思政教育理念,“创”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两者相互融合,将这两种教育模式深度结合在一起,旨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新商科复合人才的培养[1]。

1.2 三螺旋理论

三螺旋理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用于详细分析政府、产业和学校之间新型互动关系的理论体系,即政府、企业与学校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其被学界认为开创了一个创新研究的新领域、新范式[2]。

2 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技工院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教育基石,将思政课程理论融入创新创业新商科专业群的各类课程中,形成以“思创融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对于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而言,虽然其在“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旧存在不足。

①思想认知层面。对于部分技工院校的新商科专业群而言,其在“思创融合”的发展意义与必要价值方面并未达成共识。一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小部分学生开设的“第二学堂”,仅包括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的学生,与思政教育之间并不存在关联性,更与全面人才培养无关。虽然部分院校为创新创业新商科专业群教学提供了政策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在落实层面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考核管理制度,未得到技工院校管理层人员的重视。

②教学主导层面。思政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思政教育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两者较晚,在部分技工院校的新商科专业群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仅作为专业群相关课程的增补科目,辅助新商科专业群教学,并未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让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

③理论支撑层面。“思创融合”发展理念早在2002 年就被提出,但深入探讨“思创融合”实践指导思想是从2010年开始的,截至目前仅13 年,虽然有一定数量“思创融合”等方面的文献,但是依旧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文献内容更多地停留在提出想法、理论借鉴等层面,并未更加深入地探讨“思创融合”具体且详细的实践模式[3]。

3 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思路

基于三螺旋理论,将“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内化,并结合新商科专业群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制订满足“思创融合”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4]。

对于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而言,实施“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植入红色文化基因。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人才培养,对于传统模式下商科专业群各课程教学而言,思政教育的引入将其从单一的专业技能培养,逐步转型为复合型商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思政教育引入创新创业新商科专业群的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精髓,有机融入新商科专业群各课程的教材中,植入技工院校学生的脑海,从而使“思政课程”逐步迈向“课程思政”,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

②多元化因素互动。对于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而言,“思创融合”主要强调“思政引领+创新创业”合力育人的教学理念,其中思政教育重视人才品德,创新创业重视思维和实践,将“政府―产业―学校”三者之间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人才―品德―实践―思维”之间多元化因素的互动,从而将思政理念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③教育资源的共享。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充分利用现有技工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应用和浪费。

3.2 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3.2.1 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在制订“思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时,需明确其培养目标和方向,根据实际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新商科专业与“思创”理念的融合。

在开展新商科专业群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时,为使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就业要求相符合,技工院校可采取项目制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数字技术手段,以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充分结合新商科专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课程项目的创新与改革,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商科项目中。技工院校还可根据新商科专业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团队意识、人文观念、敬业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狭隘地增设一二门课程,而是从“思创融合”教育角度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3.2.2 教学课程体系融合

结合新商科专业群特点,突出课程“商业意识和精神培养+创业知识普及+创新训练实践”的教学功能,阶梯式地设置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及创业实训课程,结合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将思政理论融入每一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精神。现有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公共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将“思创”教育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面向新商科专业群的各自专业的特点,可增设相应的创业讲座、创业知识培训,如电子商务专业可增设网络创业、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面向一部分学生增加创业实践活动,如创业比赛、创业项目孵化等,如图2 所示[5]。

3.2.3 实践教育平台融合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新商科专业群学生技能提升的路径设计为“企业文化认知+专业技能实训→创新思维拓展→创业技能实训”。因此,“思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学校、企业的支持。在“互联网+”技术革命引起的新商业理念发展的新时代下,技工院校需实时跟进社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新商科专业群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技工院校在培养“思创融合”人才的过程中可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契机,开展新商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需结合新商科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所涉及的实践内容、行业领域标准等,实践内容可与企业要求相匹配,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向各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输送符合其要求的“思创融合”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此外,技工院校还应定期开展与各行业领域相关的学术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产业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与社会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为自己毕业后获得心仪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3.2.4 师资队伍建设融合

师资队伍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基于“思政融合”驱使创新创业教学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多元化、专业化。技工院校在科学合理规划师资队伍、健全教师激励政策等方面,不应单纯地增加物质层面的奖励,而是应充分结合“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使教师在增加物质收益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商科专业群教师队伍对“思创融合”理念的认知度。

对于教师物质层面的激励政策而言,可明确教师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薪资待遇标准,并在月末工资绩效、年终奖励等中有所体现;对于教师精神层面的激励而言,可肯定在教师职业技能认证考核中获得的成果,对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证书、荣誉称号等嘉奖,积极发挥教师队伍的榜样作用,弘扬时代的“工匠”精神,树立标杆。

4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群“思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关乎技工院校新商科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能为企业不断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技工院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创新的育人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推动新商科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融合。

猜你喜欢
商科技工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