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理论下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逻辑和路径

2024-01-19 12:59栗慧芳
科教导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一站式协同育人

栗慧芳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2019 年,教育部遴选了10 所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先期建设试点,“依托书院、宿舍等学区,积极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住宿生活的区域,还应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以协同育人理论为指引,深入研究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对破解“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机制难题,助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及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服务现状

1.1 传统的学生管理及服务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以往高校将学生作为教育与管理的核心,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依托于《学生手册》和各种精细化的量化考核制度实现对学生的激励约束及行为的规范。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其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打破各种定式。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刻板僵化,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是管理者,具有权威性,学生是被管理者,师生关系不对等,学生通常只是迫于教师及制度压力做出表面的妥协,育人效果甚微。

传统的学生服务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思想心理健康、理想信念、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提供指导、化疑解惑。但实际的服务模式呈现出简单化、模式化的特点,比如辅导员总是疲于应付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长此以往热情衰减、心力交瘁,反而错失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重要环节。同时这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保姆式”服务模式造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弱化,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的特殊性

目前高校的学生主体都是“00 后”,他们是真正的互联网原住民,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他们自我意识强,价值取向多元,乐于接受新事物,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媒介来获取信息和开展交往,游走于热点第一线。但是相比本科层次的高校,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信心不足、挫败感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生生源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高中生、中专生、单招、对口升学、退役军人等各种类型,各种生源的文化水平、学习经历、生活习惯差异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增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整日宅在宿舍玩网络游戏,过得浑浑噩噩。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如果学校单纯采取“简单粗暴”的传统管教模式,仅仅追求表面的“管住学生”,而不注重学生内在需求的变化,那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目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1.3 高校行政化严重,协同育人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我国高校行政组织的扩大化、精细化,“中国大学的行政体系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脱离,逐渐悬浮到教育系统之上,甚至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2]。某些高校行政部门按照各部门相应的机制运行,偏重于行政管理工作,他们通常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要责任,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也应该是学工人员的事。另外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学校资源本就紧张,“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资源分配方面面临多重阻力,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存在管理壁垒,协同育人目标难以完成,健全和完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

2 协同治理理论应用于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逻辑理路

美国学者Dohahue 最早提出“协同治理”这一社会管理概念,一经引入我国便被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公共管理和科技等方面。布莱森、斯通和克罗斯比(BrySon Stine and Crosby)曾对协同治理的概念做出相关论述,即“协同治理具体指的是治理行为,即几个部门密切合作,甚至考虑通过信息整合和共享,来完成个别部门所不能做的事”[3]。协同治理,可分解为“协同”和“治理”,即协同治理强调多个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合作,利用协同的方法以实现共同治理的目标。协同治理理论与高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具有很强的内在契合性和应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治理主体元素的多元化。协同治理理论的治理主体不再是“一元”,而是“多元”。如对于公共危机的治理,不能仅靠政府单打独斗式的治理,而应当组织更多层面上的多元主体参与进来,共同治理公关危机。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也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要求推动院校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合作以实现治理目标,符合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要求。

第二,各元素之间的协同性。协同治理理论要求多元主体要共同发力,资源整合共享,使多元主体各自以及整体的优势实现最有效发挥。协同治理虽然打破了单一主体的局面,但“多元主体”并不是“并立主体”,仍然需要突出牵头部门。此项工作需要系统规划、整体协调地推进,实现一方为主、多元共管。牵头部门统筹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协调配合。

第三,整个协同体系的有序性。学生社区作为一个综合育人体,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而规则能够为整体育人效果的实现提供支持与保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4]。学生社区是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决定着社区未来能否良性、科学、可持续、有效地运转。目前,许多试点高校缺乏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不平衡,或是资源真空,或是重复性的资源叠加,科学有序的协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3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实践路径

3.1 个案观察

笔者在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云平台上进行搜索,以热度榜上的两所职业院校的建设模式为例,分析其在学生社区建设和运营中的特点,以期为高职院校优质学生社区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和园学生公寓为依托创建了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整体统筹安排各主体部门的管理力量,向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输送管理队伍,提高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效能。学校全面实施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党务队伍、60名思政教师入驻学生社区;大力推进统筹安排后勤、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团委等行政部门入驻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上行柳铁”学生社区,成立“学生社区党工委”,统筹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构筑学生党建前沿阵地。在“学生社区党工委”领导下,学校在12栋学生宿舍楼建立匠心党支部、德馨党支部等12 个功能型党支部;打造“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开设三个服务窗口,业务囊括就业创业指导、参军入伍政策咨询、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心理疏导、问题投诉等方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凝聚形成学生社区育人合力,在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云平台上,其“育人号”指数稳居全国前五。

3.2 实践路径

3.2.1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协同意识,凝聚师生共识

认同是自主行为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包括高校管理层、各业务部门在内的全体师生都认同“一站式”的价值,才能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地完成学生社区的建设。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太清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到底是什么,要建设什么。基于这一现状,加强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各职业院校应通过多样方式、多类渠道充分展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模式、运行方式和育人建设成效,使得师生能够充分了解、深刻认同,并积极投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党委领导、社区搭台、学生唱戏的模式。

3.2.2 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畅通协调渠道

党委要高度重视。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组,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亲手抓、担首责,成员由部门负责人组成,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作为院党委会的重要议题,每学期专题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

完善制度建设。行之有效、作用突出的制度体系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本学校办学实际,取长补短、守正创新,在组织架构和具体实施等各方面出台相应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3.2.3 多元主体联动,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突出牵头部门,加强统筹引领是协同管理的前提。通过打造“大学工”,牵头学校各部门同向发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互补,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工作机制。

构建育人共同体。领导干部、党务队伍、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后勤队伍常态化入驻学生社区,加强综合育人;强化家校协同,增进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了解,构建双向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凝聚社会力量,助力社区发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团主题活动等,邀请先进典型人物进学生社区,将最鲜活的案例带进学生社区。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告别“保姆式”服务、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高校成立“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等组织,鼓励学生会成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服务、活动组织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助力朋辈间共同进步。

3.2.4 优化社区物理空间,数字化赋能社区,激活协同育人磁场

推进公共物理空间载体建设。高职院校可结合学科特色对学生社区公共空间、闲置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开辟党员之家、学业“加油站”、创新创业工作坊、思政大讲堂、阳光心灵坊、自习室、文体健身室等;建设文化浸润站,将“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训校歌、校史校情等教育资源纳入社区。打造社区虚拟交流空间,完善多功能房,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摆脱物理空间不足的制约。学生社区物理空间的布局形态要充分调研学生诉求,契合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于社区的归属感。同时积极拓展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建立学生社区线下服务大厅。集合学校多部门的资源,设置“一次性告知”制度,实行手续审批、证明开具、材料打印等基本业务“最多跑一次”。

打造线上信息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科学规划设计,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传统设施设备;建设网上学生事务服务平台,提升学生事务服务效率;实时采集学生个性化数据,给学生“精准画像”,通过数字化助力高效育人。

猜你喜欢
一站式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