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班集体是学校最基本单位,而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 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 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中小学班主任在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 调查显示,72.8%的班主任感觉在工作中压力大, 80%以上班主任感觉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1]
当前, 班主任工作疲、 难、繁、 重的原因主要有: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不清晰, 严重存在学生工作最终都由班主任落实的 “千根线一根针” 现象; 家校教育理念差异较大, 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匮乏, 家校育人合力不强; 年轻班主任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 工作中遇到难题束手无策, 致使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在工作中忽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没能真正成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 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对此, 学校有责任和义务重新梳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定位及评价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班主任支持系统, 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并具幸福感的班主任队伍, 从而疏解班主任工作压力, 提升育人的实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培养更具专业性的班主任队伍, 学校实施了 “1369” 培养工程, 分层分类确立了班主任成长四阶梯。 第一阶梯为 “新任班主任”,这些班主任任职时长小于等于1年, 他们需要适应班主任角色, 熟悉班级建设工作流程。 第二阶梯为“成长阶段班主任”, 这些教师已有2—3 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已经熟悉班级管理技巧及方法, 形成、持续完善带班理念并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第三阶梯为 “骨干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已达4—6 年, 熟练掌握班级的管理工作, 有成熟的带班理念, 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班级管理突发情况, 带班效果显著。 班主任工作经验达7—9 年的教师即为第四阶梯的“专家型班主任”, 他们已成为班级管理方面的专家, 能够为其他班主任提供指导和帮助, 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创新带班方略 (见表1)。
表1 四个阶梯的班主任培训规划表
根据这四个阶梯, 学校统筹规划, 定期聘请校外专家走进校园,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助力班主任快速与可持续成长。
除了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学校更加注重校内班主任之间的帮带、分享、 研讨。 校内的同行交流更具有实效性, 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校内教师对学情校况最为了解, 提出的建议与方案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另一方面, 班主任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交流沟通, 更利于困难的表达和情绪的疏解。 在校内班主任交流方面, 主要有如下做法: 第一, 组建了班主任工作室, 每月一次全校班主任沙龙活动。 这些活动改变了以往例会会议形式, 利用教工之家温馨的环境氛围, 班主任围坐在一起沟通交流, 大大提升了交流的效果。 第二, 学校所有对班级的评价制度、 方案, 均由班主任在沙龙活动时一起研讨确定后实施,让执行的人参与制定规则, 规则更具合理性, 落实实效也明显提升。第三, 推动成立校内班主任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由学校市 (区) 级骨干班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组成, 新任班主任遇到棘手问题后向专家组成员求教, 专家组成员一起分析研判、 追踪解决, 为新任班主任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班主任评价方面, 学校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探索。 在 “激励·赋能” 的治理背景下, 学校摒弃之前“评价班级就是评价班主任” 的片面做法, 改变为三部分共10 项内容的多元评价 (见表2)。 三部分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 包括“教育关系” “学生自主管理” “教师专业发展” 三方面。 “教育关系”包含学生、 家长、 任课教师满意度调查结果积分, 另设置了 “满意度提升” 项, 对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班主任进行奖励。 “学生自主管理”包括班级常规评优、 班级获奖两项积分内容, 旨在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和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 包含主题班会展示、 参与课题、 德育论文、 特殊加分4 项内容, 引领班主任提升科研意识,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此外, 每学期开展“优秀班主任”、 每学年开展 “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 “十佳班主任”等评选, 真正落实 “唤醒+激活”的教师成长机制。
表2 班主任多元评价表
学校建立以 “五星自主班级”为主体的自主管理班级建设体系,转变班主任带班思路和角色定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往的班级管理评价是以年级评优的形式展示, 每个年级设置1—2 个优秀名额, 由学校行政领导和学生会干部进行检查评比,然后在年级中按评比分数从高到低选出分数最高的两个班级为优秀班级, 其余班级不予评价。 仅以纪律、 卫生量化班级的单一排队式评价方式, 使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得不到肯定和认同, 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挫败感, 在学校 “唤醒+激励” 的学生成长行动指南的指引下, 将班级管理单一评价改革为五星自主班级评比。 创建 “班班不同, 班班都好” 的班级建设氛围。
五星班级评比中, 分为礼仪、环境、 文体、 绿色、 特色之星, 每个评价方面分为一星至五星。 每个班级都将在评价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星级, 让原来班与班之间激烈的竞争变为班级自我竞争, 让班级参照五星 “标准” 进行努力, 把外在的竞争改为内部的自我完善。五星班级评比的班级评价模式,不再是对班主任的评价, 而是对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成长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学生权利, 让学生自主管理,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主人。 五星自主班级评比极大地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成就感, 给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班主任更关注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班级运行的时时监控、 事事保姆成为真正班级工作的组织者、 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毕业年级是班主任工作最重的阶段, 学生学习压力大、 心理波动较大, 班主任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去关注和指导每一位学生。 针对毕业班的特殊情况, 为进一步构建班主任支持系统, 缓解班主任的过重负担, 学校在毕业年级实施学生导师制。
学校在学期初召开导师分配会诊协调会。 任课教师及学校心理教师进行两个平行班级的学生情况会诊。 两位班主任分别介绍班级的总体情况以及班级中的特殊学生, 也重点介绍品学兼优的学生。科任教师在会诊协调会上, 介绍班级学生学科学习的情况, 涉及学习成绩、 课堂表现、 作业上交等。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 对学生进行分类, 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生每位教师负责1—2 名, 全面的学困生每位教师负责1—2 名, 偏科学生任课教师先行负责, 心理偏差较重的学生心理教师先行负责, 品行及学习表现均良好的学生可自由协调。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 导师是所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思想动态、 行为习惯等全方位的成长。
导师制分担了班主任的管理重担, 加强了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也加深了对学生的深层了解和教育, 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实现了双赢。
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得到家长真正的理解与支持, 获得家长的认可与尊重, 对班主任能否提升职业幸福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调查,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 70.4%的班主任表示面临着一定困难 (55.3%班主任 “稍有困难”, 15.1%的班主任表示 “困难较大”)。[2]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千差万别, 有的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不一致, 有的家长不信任学校和班主任因而不愿沟通, 有的家长过于依赖学校和班主任而忽略了自身的教育责任……致使家校关系大打折扣。 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甚至出现挫败感。 学校积极构建家校协同共育四项机制,为班主任家校顺畅沟通提供支持与保障。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 需要给家长提供一些方法, 提升家校的教育价值观统一度。 学校开发 “日新养育课程”,引领家长在促进孩子幸福成长方面每天进步一点点; 开展 “日新家教论坛”, 一方面向家长宣传解读各项政策规定, 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科学正确的家教理念。 另一方面聚焦手机管理、 自主学习等家庭教育难点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有效缓解家长焦虑。
信任是合作的前提。 建立 “尊重、 真诚、 平等” 家校互信三原则。 学校将家校关系确定为学生、家长、 教师三方的关系, 把学生这一方放在所有关系的中心, 站在聚焦学生幸福成长这个目标下统筹设计, 将师生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营造 “学生喜欢教师” “家校真诚沟通” “师生、 家长平等相处” 的互信氛围; 每月设立一周时间为 “家长开放日”,家长根据自主时间选择一天来校。家长访校细化为 “五参与”: 赏(参观校园、 学生展示)、 听 (倾听孩子的心声)、 议 (参与家长代表座谈会)、 谈 (表达来校感受)、 践(参与学生活动), 极大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的信任度。
学校在 “多元共治” 的内部治理结构下, 民主选举产生三级家委会, 在班级、 年级、 校级不同层面发挥作用。 家委会组织的体育运动、 亲子共读、 植树绿化、 电影欣赏等亲子活动, 既改善了亲子关系, 又促进了学生素质提升。 学校组织成立家长志愿者服务队, 开展早晚高峰执勤、 家校活动服务、 校园节日服务等志愿活动, 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 理解认同学校的工作; 开设 “国教家长大讲堂”, 面向全体家长招募讲师, 以“日新、 仁爱、 至善” 为纲形成系列课程,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 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拉近了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
家校共育在于真, 评价完善在于实。 学校采取双向互评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质量双提升。 每学期开展一次 “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真实需求。建立家长评价机制, 艺术节评选“艺术之家”、 读书节评选 “书香家庭”、 体育节评选 “优秀家长”、 志愿活动月评选 “志愿家庭”, 激发家长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使班主任获得了家长更多的尊重。
四项机制使师生关系、 家校关系更加和谐, 家校共育实效明显提升。 班主任在获得了家长、 学生更多尊重的同时也收获了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
构建中小学班主任支持系统是为了强化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 有效性和规范性, 是为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系统设计班主任培养体系、 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实施精准导师制度、 构建家校共育机制等措施, 学校有效提升了班主任专业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成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 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