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胡卫平 常海波 李秋叶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理工类专业课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凝练思政元素、深入探究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的育人成效。该文对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尤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创新举措进行梳理,期望为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能高分子材料;理工类专业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19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s are a vital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team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deeply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conden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xplor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present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mportantly, some innovation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ve been condensed. The authors sincerely expect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design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多个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理工类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3]。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化学、化工、材料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包含水溶性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高吸水树脂、高分子螯合剂、高分子反应试剂、液晶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光致变色高分子、光刻胶、光敏涂料、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和高分子膜材料等,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4-5]。该课程教学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包含科技前沿和生产实践,充分体现理论、前沿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6]。也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使得该门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在多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贾旭等[7]通过实例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进行了剖析,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宫琛亮等[8]从多个方面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功能。赵莉丽等[9]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弹一星”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本课程团队在功能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精心钻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讲授和思政教育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创新举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建设成效。
一 理论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机融合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形象化表达,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十分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阻垢剂这部分内容,其中,聚天冬氨酸和聚环氧琥珀酸是全球公认的绿色环保阻垢剂,而传统膦系阻垢剂的大量使用和释放是造成一些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把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环境问题介绍给同学们,同时,借助此部分内容的讲授,把習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二) 科学家精神的融入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之列[10]。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因此,宣传科学家精神,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年群体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学习“离子交换树脂”这一章时,引入被誉为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院士的事迹,并重点讲述他心系祖国、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爱国精神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另外,结合何炳林先生一生传道授业、倾心育才、捐资助学的事迹,向青年学生讲述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这些思政资源的融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状态,还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何炳林先生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 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的融入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连续遭到高新技术封锁,针对我国在部分高科技领域面临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更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光活性功能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光刻胶、光致变色高分子、光敏涂料和光电转化高分子等内容,其中,光刻胶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阐述光刻胶在电子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光刻胶的发展现状,让学生对芯片“卡脖子”问题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另外,进一步介绍芯片制造所需的化学品,让学生了解芯片制造过程中不仅需要光刻胶,还需要超净高纯试剂、特种电子气体等多种化学品。同时,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多次试验,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电子级氢氟酸国产替代的先进事迹为例[11],使青年学子切身体会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四)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融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为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2]。深刻理解这一原理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他们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液晶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液晶的发展史这部分内容,但教材上通常介绍得比较简单,只是把几个重要事件罗列一下,无论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自学,都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课程团队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事先把“液晶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探究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由授课老师对“液晶的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引导青年学子认识科学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同时,借助此案例帮助青年学子正确认识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
(五) 其他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
在讲授“螯合树脂”这一章时,融入我国在稀土开采、加工、分离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不仅稀土储量丰富,而且稀土的采选分离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稀土储量较为丰富,但稀土仍属于稀缺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高吸水树脂”这一章中,在讲授材料的结构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时,通过分析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交联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吸水性的变化,引导学生对“量变质变规律”进行深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固相法合成多肽”是“高分子反应试剂”这一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把诺贝尔奖获得者梅里菲尔德发明固相合成法的过程[13]融入课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10~20年是我国科技领域全面追平甚至赶超的时代。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青年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该案例是一个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典型案例。
芳纶纤维是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典型代表,在“液晶高分子材料”这一章的教学中,引入“泰和新材实现芳纶纤维国产替代”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在讲授芳纶纤维的应用时,融入“芳纶纤维在嫦娥五号月表国旗制作中的应用”这一实例[14],既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在“导电高分子材料”这一章的教学中,把“聚乙炔导电性的发现过程”[15]融入到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伟大科学发现背后的几个重要推动因素。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勤于思考、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白川英树在发现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对这一伟大发现的推动作用,加深学生对内因、外因辩证关系的理解。
在讲授“功能膜材料”这一章时,引入“膜材料在海水淡化领域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并融入高从堦院士与“膜”相伴五十多年,以创新为引领,为我国膜技术发展倾注满腔热血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不仅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定力。同时,通过让学生调研“我国水资源储量和分布”等相关内容,培养青年大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路径
课前,授课教师构建课程资源,并利用网络平台,将各章节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思政资源(视频、文献等)等向学生开放。另外,发布任务、设置讨论话题,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预习,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在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思政资源的挖掘方面,由以老师为主体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前让学生对知识点和思政资源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教学的期待。
课中,团队授课教师根据章节内容特点,合理利用直观教学法(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史料展示等)、典型案例法、比较法、举例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并合理融入课程思政资源,实现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前提出的疑问,在合适的教学环节给予解答。另外,还会根据课前发布的任务和讨论话题,在课堂上开展分组研讨。如在讲授“液晶高分子-芳纶纤维”前,要求学生完成“高性能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调研报告。课堂上由各小组研讨后,选取一名同学现场汇报,老师做点评,并融入思政元素,从而把专业知识与“大型客机制造、神舟飞船”等关联起来,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也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課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借助网络平台等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彼此交流中相互促进,使“教”和“学”联系更加紧密。其次,推送一些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事迹、高分子化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动态及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等学习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在课下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拓展任务,如调研报告、论坛交流等。另外,团队教师还主动担任学生的课外导师,和学生讨论社会热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 创新性探索
(一) 创新思政案例类型,强化产业应用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典型资源的挖掘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教师对于科学人物和科学事件案例的挖掘比较擅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思政常常变成了科学家事迹的宣讲会、伟大科学发现的故事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接受度就会降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化学类专业课中蕴含着另外一类重要的思政资源——与产业应用相结合的案例。因此,本课程教学团队深入挖掘高分子科学与人们衣食住行、生命健康、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相关联的思政资源,如芳纶在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聚乳酸生产技术的国产化、膜材料与海水淡化等。这些与产业应用相关联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自信。
(二)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主要由老师查阅资料,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特点。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受益较好,能达到预定的德育目标,但也有一些学生印象不深、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度有限,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本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从思政资源挖掘、课堂呈现、课后总结等多方面加大学生的参与度,由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从自己搜集到的思政资源中体会与专业知识的关联。另外,利用小组研学、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从而实现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 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开展“‘课程思政+’学科论坛”育人新模式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具有应用性、前沿性强的特点,团队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结合等不同渠道,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科技前沿”“高分子科技之我见”“高分子材料‘卡脖子’技术分析”“功能高分子材料与日常生活”等不同主题的学科论坛,学生可自由选择题目,但要做到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学生的综合表现计入过程性评价环节。“‘课程思政+’学科论坛”育人新模式是课堂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延伸,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 结束语
功能高分子材料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程,但课程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与实践,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普遍反映,在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很好的引领,专业认同感得到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课程团队教师将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入挖掘专业知识背后蕴藏的思政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好本课程的育人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5-28.
[2] 黄亚飞,席燕辉,唐欣.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22(6):172-175.
[3] 周洁,陈梅,刘艳丽.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375):107-109.
[4] 李树生,康宝涛,叶晨,等.新工科背景下《功能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J].高分子通报,2021(10):102-105.
[5] 刘引烽,晏伟,颜世峰,等.《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0(17):129-132.
[6] 贾润萍,徐小微.功能高分子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7] 賈旭,焦书燕,李英华,等.《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设计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1,49(4):124-126.
[8] 宫琛亮,张树江,张向东,等.润物细无声——“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3):2007043.
[9] 赵莉丽,廖文波,邵友元.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8):247-249.
[10] 方国武,郑宏博.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43(2):44-49.
[11] 郭鹏.做大做强中国电子化学品,助力“中国芯”[J].中国有色金属,2019(5):27-33.
[12] 宋正海.从科学发展的曲折性看科学原始创新的艰巨性[J].科学新闻,2002(1):27.
[13] 郭晓强.固相肽类合成的发明者:梅里菲尔德[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5):97-104.
[14] 国旗耀月——泰和芳纶飞天秀[EB/OL].(2020-12-08).https://www.tayho.com.cn/news/news-detail-9375.htm.
[15] 诸平,张文根.白川英树与导电聚合物的发现[J].大学化学,2003,18(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