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024-01-17 00:00:00秦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课标素养

摘 要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式,它通过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变化过程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表现性评价,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为方向,设定评价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指向,设计评价任务;完善评价方式和评价规则,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表现性评价 音乐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重视表现性评价”的要求。音乐课程的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变化过程,注重学生真实体验和表现,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转化为学科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

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到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来评估其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任务目标的设定、任务的具体设计、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是表现性评价的三个具体构成。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表现性评价,需立足课标要求,贴近教材,综合运用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一、科学设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课标要求优化评价机制,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制订科学的表现性评价目标要围绕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多个方面。例如,笔者在教学“村寨踏歌”单元时,确立如下表现性评价目标。

审美感知:感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及其意义。在具体的审美体验中,提升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进而提升其审美情趣,带领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艺术表现:在聆听、演唱、律动和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苗族、彝族、侗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了解“音程”“创作手法”“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层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创意实践:学生尝试为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创编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彝歌新唱,体验西南少数民族“踏歌起舞”的习俗。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想象乐曲描绘的意境,用声势动作或节奏伴奏等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学唱《爱我中华》时能够通过比较聆听、律动、自主创编等多种形式,产生探究、表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渴望,发展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文化理解:感悟、体验、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民俗,科学看待、理智对待多样的民族文化,激发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笔者通过模块化教学,纵向交接,有序规划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踏歌起舞唱西南”、第二课时“承乐传情赏西南”、第三课时“歌韵传唱赞西南”,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舞蹈、律动、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感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探究这一民族音乐产生的文化根基,增强民族凝聚力。科学合理的表现性评价目标让课堂教学更有方向,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教师确定评价目标后,需要回到真实情境,让学生选择某种角色、面向某类受众、基于成功标准完成某件作品,以展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这就是评价学生的表现性任务。表现性评价任务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而是由真实任务、角色、对象、激励性情境构成。笔者认为可采用任务单的形式来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本文以《川江船夫号子》为例加以说明。

【情境创设】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如果你是运动员,你怎么参加比赛?(模仿拔河动作。)如果你是班级啦啦队队长,你又该怎么做呢?(喊口号。)

【学习任务1】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山歌、号子、小调。)拔河比赛适合演唱哪种体裁的歌曲?(号子。)适合哪种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学习任务2】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节拍、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学习任务3】用线条、色彩、图形等方式速记音乐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4】完成下列表格(表1)。

【学习任务5】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号子头和船工的故事。

在真实的学科情境任务引导下,学生将习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对生活的认知表现于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借助于表现性任务体系的构建,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让学生在丰富而具体的感受体验中提升音乐素养。

三、完善表现性评价方式

课标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评价的方式来说,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发挥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多元、全面。课堂评价最大的潜在价值就是让学生作为完整的主体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而准确地理解评价规则,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音乐课程内容丰富,音乐素养表现有着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作品的体验、音乐演唱/演奏技能、创造等领域较难实施客观评价,因此需要采用等级式和评语式相结合的评价规则,让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笔者在音乐课堂中,设计如下表现性评价表(表2)。

此表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和参与,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重要作用,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合适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更能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推进,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课标素养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 0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