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话暑湿,处暑谈暑热

2024-01-15 15:43郑亚冰张佳运
药物与人 2023年8期
关键词:暑热湿气调理

郑亚冰 张佳运

实不相瞒,对“秋天从立秋开始”这种说法,我已经开始怀疑了—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别说“立秋”了,直到“处暑”尚且很热。所以,此时谈“暑湿暑热”倒也不会有太多的违和感。

暑湿与暑热是中医常用的概念,用以描述夏季气候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中医学中,暑湿暑热被认为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本文将从中医学的角度,详细介绍暑湿暑热的概念与成因、症状以及预防和调理方法。

一、暑湿暑热的概念与成因

暑湿和暑热是夏季气候特点的体现,其成因主要与高温天气有关。夏季日照直接而强烈,使地面温度升高,同时也会加热周围的空气,导致气温升高。暑湿和暑热的区别主要是湿度的不同:暑湿是指空气中湿度较高,湿气较重,可能由潮湿的气候、降雨或者水体蒸发等引起;暑热则是指空气中湿度较低,可能是干燥的气候、少雨或者风吹干燥等原因导致的。

二、暑湿暑热的症状

1. 暑湿的症状

暑湿天气下,人体汗出不畅,湿气难以散发,进而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困难,使人感到闷热、不舒服,甚至会出现头晕、乏力、胃口减退等症状。此外,潮湿环境中病菌滋生,容易引发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 暑热的症状

其实,暑热的症状与暑湿有些相似,但更强调高温对人体的直接影响。暑热天气可能使人体内部的温度升高,导致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典型症状包括口干舌燥、出汗过多、疲劳、头痛、头晕、心烦等。严重的暑热还可能引发中暑,表现为高热、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

三、预防和调理方法

对于暑湿暑热,为有的放矢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和调理,可以“盯准”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

夏秋之交,天气炎热,暑气难消,人体消耗增加,饮食却在减少,因此,我们可根据此时的氣候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调节饮食,以补充夏秋季的消耗。总的来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辛辣、油腻和寒凉的食物。同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增强免疫力。另外,保持水分平衡非常重要。暑湿暑热天气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所以要及时补水,让身体水分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建议多喝温开水,少喝咖啡、茶和含糖饮料。

2.保持清爽

室内要保持通风透气,避免环境潮湿,建议将空调模式设置为“除湿”。出门时选择透气性好、质地轻便的衣物,以便汗液蒸发和散热。

3.注意卫生

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尤其是在暑湿天气更要注意,谨防细菌滋生。勤洗手,因为双手极易通过触摸沾染细菌、病毒—如果健康人群无意中摸到了患者接触过的地方,再摸自己的鼻子、眼睛,就可能染上各类疾病。所以,预防的有效方法就是勤洗手。

4.调整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切忌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在高温环境下的活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如果必须外出,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尽量避开中午时分的高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5.使用空调

现代社会,空调是人们舒爽度夏的必备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季,如果空调开得过猛,致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常常会引发感冒。因此,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26~28℃为宜),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6.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调理暑湿暑热。例如,按摩太冲穴(位于足底部的第一、二跖骨之间)可以清热解暑、舒缓疲劳;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部的中央凹陷处)可以清热解毒、消除湿气。

7.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暑湿暑热是体内阴阳失衡的表现,可通过对脏腑的调理进行改善。在暑湿天气,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湿作用的中药(如茵陈蒿、黄芩、白术等)进行调理;在暑热天气,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进行调理。此外,利用药食同源的中药帮助调理暑湿暑热的症状,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利用绿豆、薏米、荷叶等具有清热解暑的药材,可以制作绿豆汤、冬瓜薏米汤、荷叶饭等,在尽享美味的同时,也可使暑湿暑热得以消解。最后,需要强调一点:上述中药均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之,面对暑湿暑热,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调节作息、穴位按摩和中药调理等方式来养护,达到清热解暑、舒缓疲劳的效果。但是,在选择中医养护方法时,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决定,必要时请求专业医生指导。

猜你喜欢
暑热湿气调理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暑热之害重在于防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冰爽夏日派对
食疗养生祛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