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
- 小暑
物既有助于收敛因暑热而耗散的心气,又可以生津开胃。適度出汗。适度出汗有利于祛除暑热,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或长时间吹电扇,孩子反而会因汗出不畅导致暑湿内闭。所以,暑伏季节,还是要坚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冬病夏治正当时。小暑时节是一年之中伏天的开始,对于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哮喘、慢性腹痛、腹泻、遗尿等,此时是最佳的冬病夏治的治疗时机。
父母必读 2023年7期2023-08-12
- 古代夏天有多热
表达了文人墨客对暑热的感受,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斑。诗仙李白通过《丁督护歌》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其中的“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实在精当!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却误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是乾元元年杜甫由左拾遗贬官华州司功参军时写的。诗中说:“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面对
科教新报 2023年23期2023-07-04
- 9月,开启青岛“炫”之旅
阳光也正好。退去暑热,整座城仿佛从浮躁中恢复平静,正是出游的好时机。那些时尚的、活力的、艺术的、梦幻的青岛文旅新地标,等你去发现。走吧!开启一场“炫”之旅……In September, Qingdao just offers the right breeze, the right sea, and the right sunshine.As the scalding summertime goes away, the whole city seems to
走向世界 2021年36期2021-10-30
- 立秋已至,暑热未散
。立秋已至,然而暑热尚未散去,高温天气仍将肆虐,每个人都在关心如何平安度酷暑。尽管中暑早已成为夏季常见的高发病之一,但是人们对于中暑的了解却寥寥。资料显示,若高温天气持续3天,中暑病人就有增多趋势。热射病是极重的中暑,老年人是高危人群,或影响其心脏功能,甚至肝脏衰竭。近期降水较多,高温高湿的环境正是容易中暑的时候,在户外作业的人群和体弱多病的老人、孩子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那么如何预防中暑呢?有的人以為中暑不过是口渴、眩晕,在凉快的地方歇一歇缓过来就好了。其
晚晴 2020年8期2020-12-03
- 暑 热
张正洪暑热如热浪般沿着阶梯一级一级漫上来又如热浪般一级一级退下去日出日落 如一次大海的潮汐或者高擎如伞 或者绿荫匝地每个角落 都有蓬勃的生命高举绿色的旗一街叫卖声是暑热丰腴的馈赠 丰盛的分享人们一边报怨着酷暑一边享受季节的给予真该去查查日历查查季节跌跌撞撞走来的脚步查查岁月曲曲折折的履历暑热兀自从容地走着走向立秋 走向金风肃杀的大地走向枯萎和凋落之后那一场盛大的典礼慶祝美好的故事诞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5期2020-09-27
- 气候变化: 夏天可能会“热到让人类难以生存”
能会越来越频繁。暑热压力指数国际体育、军事机构和职业安全管理规范通常使用一种名为“暑热压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人体受热程度。暑热压力指数是反应温度的综合指标,不只是测量温度,还会考虑到环境湿度和其他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环境条件。20世纪50年代,美军就开始使用暑热压力指数来确保士兵的安全,一旦暑热压力指数达到29摄氏度,则建议未适应者停止操练。如果暑热压力指数达到32摄氏度,美军会发出红色警戒,并停止激烈操练,规定相应休息时间和补充水分。医院的高温环境
海外星云 2020年10期2020-09-06
- 气候变化:夏天可能会“热到让人类难以生存”
能会越来越频繁。暑热压力指数国际体育、军事机构和职业安全管理规范通常使用一种名为“暑热压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人体受热程度。暑热压力指数是反应温度的综合指标,不只是测量温度,还会考虑到环境湿度和其他因素,以更准确地描述环境条件。20世纪50年代,美军就开始使用暑热压力指数来确保士兵的安全,一旦暑热压力指数达到29摄氏度,则建议未适应者停止操练。如果暑热压力指数达到32摄氏度,美军会发出红色警戒,并停止激烈操练,规定相应休息时间和补充水分。医院的高温环境
海外星云 2020年10期2020-08-04
- 秋老虎不可怕
处暑过后,暑热不会善罢甘休,“秋老虎”有可能会蹿出来。虽然早晚清凉,中午却仍然高温酷热。如何应对“秋老虎”,不被它伤害呢?小编给同学们提供几个小妙招: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溫,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不可贪凉,避免直吹。三、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吃一些肉食,俗称贴秋膘。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四、在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相信,“秋老虎”见到你一定会威风扫地,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19年8期2019-09-10
- 朱长林治疗暑热病验案撷菁
每年都诊治大量的暑热病症,今整理其治疗暑热病的经验与4例典型病例,与同道分享。1 朱长林教授对暑热病因病机的辨证探析暑热病的源流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病温,后夏至日者病暑”。后世医家对“暑”有不同的注解,直至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说逐渐完善,《温热经纬》中指出:“若夏至后则渐热,故病发名曰暑。盖六月节曰小暑,六月中曰大暑,与冬至后之小寒、大寒相对待,是病暑即病热也。乃仲圣以夏月外感热病名曰者,别于伏气之热病而言也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2019-03-19
- 暑热天要备什么防暑药
振建刘振建读者:暑热天,中暑者不少,若治疗不及时,轻者头昏脑涨,浑身不适,重者脱水抽搐,造成脑损害或肾衰竭,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发生中暑,以及在中暑发生时进行应急治疗很重要。人丹具有清热解毒、避秽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等症。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同时可以外用治疗痱子。六一散具有清暑利湿、保护胃肠的功效,对于心烦口渴、小便短黄、上吐下泻者有良好疗效。暑症片有祛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的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的急救,
金秋 2019年16期2019-01-13
- 自制药露清暑热
压等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金银花露:取金银花20克放入茶壶内,冲入开水1000毫升,待凉后加蜂蜜15克即可服用。金银花是一味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治热痢的良药,可预防夏季暑热症、泻痢、流感热疖、毒痱等症。消暑三鲜露:取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0分钟,过滤,冷后再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代茶饮。荷叶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功效,配以鲜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鲜薄荷可疏风、散热、辟秽、解毒,为盛夏消暑佳品。青蒿露:取
中老年保健 2019年7期2019-01-13
- 近50年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指数;通径分析;暑热天数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湖泊星罗棋布,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被长江和汉江两大水系分割成三大块。位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热条件好、雨水丰富且主要集中于6、7月份,冬季稍凉偏干[1]。人体舒适度指数(Comfort Index of Human Body,简称CIHB)作为一种生物气象指标是从气候的角度来评价不同条件下人体对自然环境的感觉程度,它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生产销售、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2-11
- 夏季外感热病气化分野论*
@气化分野春温暑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这是神州大地的基本气候特点,按季节分门别类是中医论治外感病的基本思想方法[1-2]。如张景岳所论:“暑本夏月之热病”,“总由于暑”,六淫邪气在夏季以暑热为主,由此,历代医家多将夏季外感热病列在“暑病”之门。《素问·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论述了暑热之邪:“热生火”,“其性为暑”。文中将“暑热”纳入藏象学说和脏腑辨证的理论体系:“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用为
陕西中医 2018年9期2018-03-21
- 自制药露清暑热
花露,可防止夏季暑热症、泻痢、流感及小儿热疖、毒痱等症。菊花露取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冲入沸水加盖浸泡片刻即可饮用。白菊花又称亳菊,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心胸烦热、目赤肿痛等症。消暑三鲜露取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10分钟,过滤,再加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后代茶饮。荷叶又名蕸,夏季入药多用鲜叶,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功效,配以鲜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鲜薄荷疏风、散热、辟秽、解毒,为盛夏消
家庭医药 2018年15期2018-01-31
- 盛夏难耐的暑热
药大学教授翟双庆暑热具有向上蒸腾、升散的作用,于人体而言最为直观的,莫过于出汗。暑邪导致的汗出过多,会损伤人体的津液。上两期讲了“六气”之“风”“寒”,这期讲讲“暑热”。我们将夏季的热,称为“暑”。“暑”字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有太阳下炙烤的万物之意。暑是在夏天独有的,因此,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论》中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可见暑邪为患,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就是夏至。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3期2018-01-29
- 清暑益气汤名同功效异
证型不同:一个是暑热兼湿之证,低热,而湿象明显;一个是暑热伤津耗气之证。这就是中医所谓的“同病异治”。李氏清暑益气汤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味而来,“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原方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泽泻、炒神曲、白术、炙甘草、当归身、麦冬、青皮、陈皮、五味子、黄柏、葛根组成。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麦冬益气生津,白术、陈皮、青皮、苍术、葛根、泽泻、升麻除湿健脾;共奏益气、除湿、健脾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素虚,又感暑湿之证,主要表现为低热头痛、口渴
家庭医学 2017年8期2017-09-06
- 古人消暑有奇招
郭华悦暑热不是啥大病,但病起来也能要人命。在这方面,苏轼可谓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因实在不招人待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直至最后被贬到了海南岛。初到海南,苏轼着实颇费周折,这才勉强适应了当地湿热的气候。可在防暑热这方面,苏轼善始,却未能善终。有一年,恰逢大赦,于是宋徽宗恩准苏轼北归。苏轼接到这个消息后惊喜万分,于是马上带着一大家子北归,顶着高温,不停赶路。可他还是低估了暑热的破坏力,最后因中暑而病倒,于常州离世。当然,苏轼在官场上属于爹不亲娘不爱的类型,上头没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26期2017-09-04
- 家里备点夏用药
,以免加重伤情。暑热感冒颗粒,治疗暑热感冒。潮湿闷热的天气,患暑热感冒的人也多了起来。这类患者常具有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尿赤等特点。治疗应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而辛温解表的感冒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不能在这时使用。大家可遵医嘱服用暑热感冒颗粒,每次10~20克,1日3次,开水冲服。同时多饮水,以清暑热。另外,还要注意区分暑热感冒和中暑。典型的中暑以头痛、呕吐、大汗、浑身无力为主,但不发烧。严重的中暑可使人突然昏倒。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8期2017-08-18
- 家里备点夏用药
。此外,伏天里,暑热常夹杂湿邪。很多场所冷气开得很足,使得户内外温差很大,例如写字楼、酒店、地铁等,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毛孔收缩,身体出不了汗,热散不出去,很容易中阴暑。特点是头晕、恶心、乏力、没食欲、大便稀等,这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5~10毫升,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酒精过敏者应慎用藿香正气水,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其他剂型,如胶囊等。六一散,外用治痱子。夏天闷热,人很容易起痱子,这时可以试试六一散,它由滑石粉、甘草组成,药量之比为6∶1,故名叫六
家庭医药 2017年16期2017-03-25
- 夏日感冒别靠发汗来退热
冒中较常见的,是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暑热感冒,通常会有发热、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而暑湿感冒,即我们俗称的“热伤风”,在湿热天气中受凉所致,常伴有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等症状。有些人在夏日感冒发烧后,会服用一些有发汗退热功效的药物,或者用盖被子等方法让自己发汗,以期达到降温的效果。专家指出,夏日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热,而这种发热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怕冷,即便出汗后,热度也难以降下来。所以,患了暑热和暑湿感冒后,不能靠发汗来退热,而是应该先清
百姓生活 2016年7期2016-07-21
- 中医治疗小儿暑热症
小依依是得了小儿暑热症。什么是小儿暑热症?小儿暑热症,中医又称为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南方,主要表现为入夏后长期发热,体温38℃~39℃甚至更高,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特点,病初孩子精神尚可,病久会消瘦精神变差。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而且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什么小儿暑热症唯独“青睐”儿童呢?目前该病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尤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调节机体散
亲子 2016年6期2016-05-14
- BB暑热症如何应对
可能是宝宝患了“暑热症”!宝宝发烧不一定是感冒夏季,有些宝宝会出现长期发热,既不是外感,又找不出其他原因,各项检查项目均正常,宝宝表现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外,还有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呕吐恶心、体倦无力等现象,并以发烧为主要症状。在排除感染性疾病后,医生通常就诊断为暑热症,也称夏季热。暑热症是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生的一种热证,它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这种病
婚育与健康 2015年7期2015-07-06
- 广州登革热的中医诊疗思路*
中最易感受暑湿(暑热、湿热)病邪,而像2013年属伏暑的邪伏膜原证型几乎没有。结合笔者对门诊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对危重住院患者的辨证施治,发现其具有发病急、传变速,而且卫分症状短暂,转瞬即出现气分症状的发病特点,说明两点:其一暑湿病邪较重,在卫分时间很短,直入阳明气分;其二暑病的发病特点“夏暑发自阳明”。因此病因多暑热,又因夏秋雨湿,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之邪易于相伙为患,因此暑热必挟湿邪而成暑湿,但仍以热为主,兼湿为客。暑热天气,人们贪凉饮冷或乘凉受寒,暑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2期2015-01-24
- 柴瑞霭治疗重症登革热验案三则
道如下。病例1.暑热(暑热夹湿)。患者某,男,27岁,2014年9月27日入院。住院检查摘要:9月25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伴有恶寒、无汗、头痛,头晕昏沉,背痛,全身肌肉酸痛,并有困倦乏力,口干渴,纳差,恶心呕吐,轻度腹泻,高热持续2d,曾服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出现颈胸部红色皮疹,有瘙痒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降低,血小板正常。登革热核酸抗体检查(+)。既往体健。9月28日上午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尚可,发热无汗,体温38.5℃,自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7期2015-01-24
- 截疟退暑热的青蒿
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本草新编》:“退暑热。” 《时病论》“用于暑热外感,常与连翘、西瓜翠衣等同用。”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茎单生,上部多分枝,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半球形。常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荒地等,也见于滨海地区。青蒿饮片是干燥青蒿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而成。青蒿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5期2014-11-03
- 夏日高温 当心“暑热症”找上门
”,医学上也叫“暑热症”。什么是暑热症暑热症是一种“怪病”,此病只出现于盛夏季节,且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流域的几个“火炉城市”中多见,发病的对象几乎都是周岁前后至2周岁间的幼儿,6个月以下和3岁以上者少见。为什么暑热症多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呢?有人认为在高热环境中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汗腺功能又不足,闭汗或出汗少,不易散热。生理学家作过研究,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热有三个方法散去:传导、对流、蒸发。当环境温度到达35℃时,传导和对流已不起作用,
亲子 2014年8期2014-09-05
- 中成药解暑 分清暑湿暑热
暑证分为暑湿证和暑热证。人们可学点辨证知识,对证购买中成药,以达药到病除的目的。不同暑证的自我鉴别暑热证和暑湿证的鉴别主要是全身表现,发热、咽干咽痛比较明显者为暑热证;胸闷、身体沉重无力感比较明显者为暑湿证。另外,还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舌苔,舌头颜色较红、上面有一层黄色舌苔、看起来比较干燥的为暑热证;而舌头颜色比较淡、舌头表面比较湿润、舌苔厚的为暑湿证。暑热证常用中成药六一散适应证:夏季见发热、口渴、泄泻、小便黄少比较明显者。用法:调服或包煎服,每次6~9克,
婚育与健康 2014年7期2014-08-28
- 夏日消暑养生粥
消暑粥炎炎夏日,暑热闷湿,多数人常感不适,食欲减退。现介绍三种消暑清热药粥供参考。1.1 梨粥。趁热食用可治小儿风热、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等症。1.2 冬瓜粥。此粥清热、养胃、利尿。适用于治疗暑热烦闷、消渴等。1.3 西瓜皮粥。适用于暑热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2 养生粥夏日人们总爱贪凉,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殊不知,这样会使体内寒湿不断淤积,种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暴发出来。其实,夏季养生要讲究一个“热”字,最适宜以热除热,其中以热粥养
河北农机 2013年5期2013-09-03
- 解暑喝杯盐姜茶
盐姜茶炎炎夏日,暑热难忍,大量出汗会造成水分和各种维生素的流失。为了解暑,同时补充流失的营养素,不妨自己动手做点儿盐姜茶。盐姜茶的配制方法是:将绿茶20克、食盐10克、生姜10克,放在2000毫升沸水中浸泡片刻,晾凉饮用即可。从中医角度看,生姜中含的挥发油和姜辣素,具有健胃解表发散的作用,将淤积在体内的暑热激发出去,同时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消除疲劳,增强机体对高温的耐受力。当然,喝盐姜茶应注意一次不要饮用过多,应少量多次,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 (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14期2011-11-23
- 秋冻要适当
秋冻要适当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平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采为准。以便使肌体逐步适应凉失的气候,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阴津托伤、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来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仝被冻出病来。当然,“秋冻”还妥因人而异,老人和小弦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初下雨雪,就不要再冻了,一定要多加衣服。(摘自《四季养生全书》)
天津冶金 2010年5期2010-08-15
- 防中暑,常备中草药
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暑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泻。用时可外涂少许于太阳穴及前额上;受凉腹泻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主治受暑热后头昏脑胀,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次口服20粒。辟瘟散: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治疗夏令感受暑热而出现头晕眼花,头部胀痛,发热怕冷,不见汗出,胸部胀闷,恶心欲吐兼腹泻等症。每次服0.6克,一日2-3次。本品还有很好的防暑效用。为防暑解热良药。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
健康生活 2006年6期2006-06-06
- 盛夏须防小儿暑热症
朱焕文小儿暑热证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1~5岁的小孩,有严格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盛夏时节,即六、七、八三个月。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又称夏季热。本病渐起发热,无固定热型,体温在38℃~4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二、三个月,甚至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时口渴多不明显,病程迁延日久,体温愈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
家庭用药 2001年3期2001-06-20
- 慎防幼儿“暑热”
就是典型的幼儿“暑热”。幼儿“暑热”不是幼儿感染了什么细菌,也不是感染了什么病毒,它是由于年幼的宝宝体温中枢调节不好,不能耐受酷暑的气候而导致的疾病。我国的中南、东南地区,3—5岁体质比较虚弱的孩子最容易得“暑热”,这种病除了喝水多、小便多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天气越热,孩子的体温就越高,一天之中体温还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早晨较低,而午后升高,下午渐退。傍晚更低,过半夜后又渐渐回升。大多是轻度发烧(腋下温度37—38℃),等到了秋季,天气渐渐凉爽
祝您健康 2000年9期2000-12-28
- 消暑用人参
安神作用,能防治暑热之邪的耗气伤津之证。其性凉,可以祛除暑热;生津,可以治疗汗出过多而致的津液亏虚的口渴。喜饮之症;益气,可以治疗气随汗脱的乏力、神疲的气虚之证,并且气机旺盛,津液得以固摄,大汗出之症得以缓解;固脱,可以治疗伤暑之虚脱重证,并能收涩汗液,避免耗伤更多的津液;补益肺脾,可以巩固和培补人体肺卫之正气,增强抵御暑热之邪侵袭的能力。总之,人参是夏季防暑、消暑的一味良药。在家庭防暑降温中,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选用白参或生晒参,或西洋参,或白参须等。
祝您健康 1994年7期1994-12-30
- 小儿暑热症就是中暑吗
刘瑞华暑热症多发生在4~8个月的婴儿中,一岁以后非常少见。主要症状是:夜间开始发烧。天亮时达39~40℃,午后开始退烧,傍晚体温正常。这种发烧持续的时间,可随自然气温高低而变化。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天气转凉后体温随之下降。这种病不咳嗽,也不流鼻涕,有口渴烦躁现象,汗少尿多,也有少数孩子嗜睡,却极少有昏迷的。而中暑症则不同,一般小儿很少中暑,大多发生在成年人中。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高烧40℃以上,有可能昏迷。小儿中暑虽没那么严重,
祝您健康 1993年4期199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