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焕文
小儿暑热证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1~5岁的小孩,有严格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盛夏时节,即六、七、八三个月。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又称夏季热。
本病渐起发热,无固定热型,体温在38℃~40℃之间,一般午后较高,早晨较低。其体温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天气转凉体温亦随之下降。病程一般可达二、三个月,甚至更长,但秋凉后多能自愈。本病初起时口渴多不明显,病程迁延日久,体温愈高则口渴愈甚,一昼夜可饮水十来磅,甚至更多。小便一昼夜可达数十次,饮水多小便亦多,其色清而长。体温虽高但大多不见汗出,甚至毫无汗泄。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多饮等证,但多不严重。由于发热持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食欲逐渐减退,面色苍白,身体日见消瘦,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肢端欠温,精神疲乏等虚弱症状。本病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病程亦相应延长。有的病儿可连续发病数年,而次年发病症状一般较上一年轻,病程亦较上一年短。本病在发病期间如无兼证预后多数良好。有关本病的近代文献报道较多,但对于病名的认识颇不一致。有称“暑热证”、“夏季热”、“阳明经热”、“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症”等不同名称。
本病的发生与病儿的体质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发育营养较差者,或病后失调气阴不足者,入夏之后暑热亢盛,小儿不能耐受外界炎热气候的熏蒸,则易患本病。
本病的主要病理是暑热伤阴伤气,所以治法以清暑、益气、生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