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水文化育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4-01-15 07:40孙文鑫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

孙文鑫

■摘 要: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学改革中最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首先,带着“三问”挖掘水文化中的思政素材;其次,从“四处、三环五面”中寻找水文化素材和数学知识的融合点;最后,采用“情境引问题—问题引知识—知识建模型—模型拓应用”的教学思路,将水文化中的思政素材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施中。

■关键词:课程思政;水文化育人;高职数学

■课 题:本文系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川渝水文化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水文化育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155(SZ)]、2021年度重庆市教委“十四五”规划课题“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GX-177)、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级教改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13 (SZ)]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针对新时代高校关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養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教学的育人效果。

水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我国水文化中有很多思政育人素材。例如,大禹治水、水滴石穿、都江堰的修建、大运河的修建、三峡水库以及水利精神等。这些素材不仅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展现了兴水利造福天下的家国情怀。

水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水利工程建设等都含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模型。例如,水滴石穿、都江堰以及大运河的修建案例中的思想方法与高职数学中极限、定积分的思想有很大关联。这些关联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人在数学思想上的建树和底蕴。

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辩证思想。将水文化中的物质遗产、经典故事、水利精神等添加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数学语言描述问题、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实事求是、为国舍家的大局意识。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水文化育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挖掘水文化中的思政素材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在实施课程育人的同时,加强水文化育人。

(一)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加强水文化育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

通过挖掘水文化中的“大禹治水、水滴石穿、都江堰的修建、大运河的修建、三峡水库”等素材,分析这些素材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通过“情境引问题”的方法将素材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

(二)以课程思政为导向,拓宽水文化育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路径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情境引问题—问题引知识—知识建模型—模型拓应用”的教学思路融入水文化思政素材,拓宽水文化育人的路径。

(三)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增强水文化育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在数学教学中分析水文化素材中的伟大思想和成就,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中的问题,激发学生一心为民、服务国家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水文化思政素材的挖掘

在挖掘素材时,带着“三问”(有没有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没有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挖掘水文化中的思政素材。

(一)立足水文化,挖掘故事典故

水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含有人生哲理。例如,大禹治水,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要治水应该堵,但大禹采用逆向思维变堵为疏、堵疏结合的治水方法,成功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通过故事的融入教育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懂得变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以及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二)立足水文化,挖掘水利工程

水文化中水利工程的修建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例如,在都江堰的修建中因地制宜、变害为利,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消除水灾、缓解旱情。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此同时,李冰父子为民做实事的社会责任及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都激发学生要实事求是、敢于挑战、不断创新。

(三)立足水文化,挖掘水利精神

水文化中的水利精神蕴含着民族复兴的理想和为国为民的责任。例如,“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三峡精神,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和建设者的责任担当。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水文化思政素材的融入

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背景下,从水文化育人故事出发,引出问题,根据问题引出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最后将模型应用到其他案例中。

(一)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背景下,从“四处”寻找素材与数学内容的契合点

采用问题分析法,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问题、数学模型中寻找水文化素材。例如,自然界水滴石穿的现象可以用函数极限思想和单调递增函数进行科学解释;水滴石穿的道理可以反过来用单调递减函数进行解释,从侧面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品质;在大禹治水中,大禹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而大禹采用疏的办法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这种逆向思维与数学中的反函数、微分与积分等内容有相似之处;京杭大运河长度的计算、都江堰第一道水利工程分水鱼嘴的面积以及三峡工程蓄水量等,都可以用定积分计算。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李冰父子为国为民、实事求是、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大运河的水利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值得我们自豪;三峡工程体现了三峡移民为国舍家的精神,建设者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的勇气以及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等,都是最好的水文化思政素材。

(二)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背景下,从“三环五面”寻找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引导、分析、讲授、建模、作业5个方面将水文化思政素材融入数学教学。在课前发布水文化素材视频以及数学教学课件等,引导学生在预习知识的同时,分析素材中的问题,寻找素材与知识的契合点;以学生课前寻找的契合点为切入口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其中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之后通过讲授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定理计算求解,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在课后通过布置与课前素材相关的习题、视频作业、撰写心得体会或素材文案等检验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背景下,水文化育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通过“课前自学—课中研学—课后固学”将水文化素材融入教学实施中。

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巩固知识点,提升专业能力。作业形式由纸质作业转为视频作业,要求学生记录做作业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杜绝学生做作业时出现抄袭、应付等现象,督促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此外,还可以展现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有助于找出学生的理解误区,及时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借助微信平台讓学生为大众普及知识,要求学生撰写有关三峡水库的文案并转发朋友圈。这种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检验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此外,通过转发朋友圈,让学生将三峡水库的精神普及给大众,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五、结束语

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将水文化中的大禹治水、水滴石穿、都江堰的修建、大运河的修建、三峡水库等素材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中,拓宽水文化育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路径,增强水文化育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此外,水文化思政素材的融入也可促进数学课程与水利专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郎诚.三峡移民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J].当代党员,2021(9).

[2]李德幸.谈谈都江堰水文化特色与李冰精神[J].四川水利,2019(6).

[3]宋秋云.高职人文素养课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文学里的大运河文化”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2).

(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如何发挥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服务性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