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赋能中职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思考

2024-01-15 07:40郑立冬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职教育改革

郑立冬

■摘 要:“三教”改革是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传统的教学环境与教师素质提升、学生个性化需求还有差距,教学方式缺乏特色,教材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三教”改革,推进教师理念和教学水平提升,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法创新、教材改革、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更加高效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育信息化;“三教”改革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基于岗位能力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路径”的研究成果。

一、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诉求

教育信息化利用教育技术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核心要义是提供公平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终身化学习需求。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1.0时代升级为2.0时代,在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和体系建设等全过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实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

这些成就基于我们所处的时代诉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教育提出迫切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教育需求提供了现实可能,特别是在以面向人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方向的职业教育领域中这一需求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教育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知识的获取途径和载体日益丰富。其次,个体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非正式学习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变得越来越常态化。最后,教学评价和决策发生变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评价和决策成为重要手段。正是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我们反思“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深层次问题。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目标,必须把握“三教”改革这一重要切入点,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三教”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可能。

二、教育信息化赋能“三教”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政策引导“三教”改革进一步深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适应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制定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等重要文件。上述系列文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纲领要求,明确了基础能力、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等重点任务,同时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特色。要深刻理解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要义,围绕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特点,深化“三教”改革。

(二)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三教”改革开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日益常态化、深度化,多媒体教学突飞猛进,教学资源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常规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融入了大量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材形式和教育生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材是教育教学核心要素之一,对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随着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MOOC、电子书等进入课堂教学,新型教材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不同产业产生了深度融合,岗位任务呈现出深度的交叉性,以“岗课赛证”融合的价值目标的引领教材代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的教材。“教材+职业标准+竞赛标准+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成为主流趋势,推动教师紧密对接企业、行业、产业需求,把学科前沿等融入教材。

实践证明,中职教育“教师、教材、教学”变革受益于信息化推动,规范了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了产教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助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三、教育信息化助力“三教”改革的问题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不均衡依然存在

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整体上呈现持续发展趋势,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信息资源利用率、参与率显著提升,但由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全面、师生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等。

(二)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困境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着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认可程度和运用程度有大幅提升,但在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盲目追求新技术或过度依赖技术的误区。具体面临三个矛盾:一是认知矛盾,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认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和迫切性,但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和抵触情绪;二是实践矛盾,将信息化简化为以传统教学数字化作为替代或进行补充讲解,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缺乏信息技术对教学全要素的支持;三是培训碎片化,各种主题、不同时长的培训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往往注重技术操作而欠缺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导致教师缺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综合能力提升。

(三)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合作,教材编写也应如此。在国家推广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活页式、手册式等数字化教材由于实现了与课程和配套资源使用的一体化,成为教材开发追求的理想样板。

传统的教学管理对掌握学情、把控教学进度、考核学习效果等也缺乏精准有效的把握,这也是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线上学习、智慧学习等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大数据分析优化了学习效果,多样化电子设备实现了个性化移动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从教、学、用、管等多方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四、教育信息化助力“三教”改革的提升路径

(一)教师积极更新理念,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上级管理部门的培训支持,也離不开教师个人积极实践。一方面,相关部门和学校通过多种培训途径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信息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多样化信息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仿真实训等,真正将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多样化需求。

(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数字技术”的教材开发

“职教20条”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因此,在编制信息化教材时,要改变传统学科思维体系,从完整的工作任务出发,强调遵循工作过程、职业过程和岗位标准的规范性和流程性,兼具典型工作任务和数字技术双重属性。在教材内容上,要紧贴产业新工艺、新技术,做到及时更新。在教材形式上,要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及时性、多样性,开发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紧贴职业岗位的活页教材,并配套微课、动画、VR技术和题库等,以弥补当前中职教育教材内容滞后、形式单一的不足。

(三)运用信息化优势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日益完善,信息化正全面改变着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在线课程、课程资源库建设,开发虚拟学习空间、仿真实训等资源,更加强调职业素质技能学习。二是凸显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高效运用,普及情景教学、模块教学、现场教学等,更好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大力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创新要素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全面均衡发展。我们要不断深入理解“三教”改革时代意蕴、内涵特征,探索实践路径,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兰,邓映峰.“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J],职教论坛,2022(7).

[2]变亮.信息化赋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22(3).

[3]董同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构建及区域差异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中职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