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德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在传统的小单元教学中,篮球、足球、排球等大球类运动都存在教学课时安排不足,学了多个运动却都只停留在“初步体验阶段”,教学无深度、技能水平低、无法参与展示或比赛等问题。
实施大单元教学,对某一个球类运动项目(如排球运动)开足一定量的课时进行连续教学,深究教材,分析学情,对排球运动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易于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专项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依据新课标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
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知晓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学会欣赏排球比赛,并能进行客观的点评,了解各单项技术的动作要领、动作基本结构和该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境。
2.在垫球、发球等排球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基础动作和简单组合动作。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并能独自完成至少15次的自垫球;学会侧面下手发球动作,并能达到50%的发球成功率。在排球比赛中善于运用垫球技术组织进攻,能通过发球找人,有针对性地使用发球战术。
3.通过听信号、看手势等进行三米线内快速移动,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反应力。在排球练习中,练习多方位脚步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长期坚持参与排球运动,和家人一起观看排球比赛。在排球练习时,学会保护自己,能够处理轻微的运动损伤,树立安全意识。在排球比赛中,适时调整自我的情绪,排解学习压力,增强人际交往,热爱集体。
在排球运动的学习中善于和同伴沟通,在合作与竞争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具有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精神品质。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客观面对,树立正确的胜负观。
新课标明确指出,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在小学阶段,针对水平三(五、六年级)的排球教学,学生需要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能将技战术运用于排球比赛,提高体能和竞技水平。
在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18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排球内容结构化,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排球运动技能,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实践围绕六个维度将18课时进行相对系统地课时分配。在运动项目初学阶段,首先要了解该项目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尤其是我国女排精神的影响力,知晓该项运动的相关规则。基本技术是任何一项运动的基础,学好垫球、发球、准备姿势等基本技术,有利于学习排球基本战术,在“中一二”的进攻战术中,要求学生准确判断来球、脚步移动快、垫球到位等形成团队配合。因此,基本技能板块可安排较多课时。通过战术配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进攻也要有防守,通过“心跟进”防守战术的学习,让学生形成较好的攻防意识,提高比赛的技战术能力。所以技战术的学习也需要一定课时量的学习。为保证比赛场上的体能储备,需要在每节课中渗入体能训练,可安排一节专门的体能训练课,学习训练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排球技战术,可通过比赛检验学习成果,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效果。排球比赛中要学会欣赏比赛、知道比赛规则的运用、看懂比赛方法、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每一次比赛安排不一样的主题,有针对性的比赛方能使学生有多方位的收获。通过18课时的学习,将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在排球比赛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1)。
表1 五年级第一学期排球大单元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建议
基于落实“学、练、赛”的教学策略[2],为了使学生更精准地“学”、高效地“练”、有目标地“赛”,依据学情和场地实际情况,设计18课时相关的“学、练、赛”方案[3],以促进学生排球运动技能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提供参考(见下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查看教学设计
1.借助信息技术,完整理解理论知识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播放或PPT展示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结合比赛实战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比赛。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排球技术的分类关系。
2.借助气排球,快速形成正确动作
在实际教学中可用气排球代替标准排球进行垫球与发球练习,解决学生难以控球、球击打手臂等身体部位很疼的一些难题。气排球重量轻、体积大、易控制,打在手臂上不那么疼,便于主动迎球发力。借助气排球,让学生找准击球点和击球部位,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气排球的飞行速度慢于正式排球,在接发球练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反应时间进行移动,也利于后续排球攻防战术的学习。
3.借助校园环境,发展体能与单项技能
校园内有墙面、有空旷的场地等,可根据墙面的高度与宽度,进行对墙垫球或对墙发球,并在墙上做标记点,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练习,控制好击球角度与力量。在空旷的场地上组织自抛自抛、一抛一垫及战术性教学等,还可根据场地进行体能训练,如自然地形跑、50米往返跑等。
通过18课时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借鉴运动训练,将课堂教学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等其他资源的多元化方式的学习,让学生深度理解排球技术动作原理,深度参与排球技战术练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和身体素质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如在垫球、发球等单项技术中,针对人与球的位置控制不好的学生,建立“帮扶小组”,通过抛球高度与速度的变化,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击球时机,这样一对一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讲解示范部分尽量不多于10分钟,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保证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不低75%,个人密度不低于50%。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多组织小组合作练习,如两人组练习准备姿势与移动,四人组练习接发球,六人组练习“中一二”进攻战术与“心跟进”防守战术等。每节课需安排5~10分钟左右的体能训练。
五年级学生求胜欲较强,根据他们喜欢排球比赛的心理特点,组织多层级的比赛,检验“学”与“练”的成果,也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提供依据。可将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知识竞赛、单项技术赛以及教学赛。
1.知识竞赛
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答题挑战积分赛,巩固所学知识;播放比赛片段,说一说排球相关规则的运用及判罚方法等。
2.单项技能大PK
在每节课技能学习后,进行PK赛。可通过单人挑战赛,也可以进行团队合比赛。如垫球:单人一次性垫球比多(自抛自垫、对墙垫球)或2分钟垫球计数;两人合作的一抛一垫连续完成的次数等。根据各人技术特点,有的学生擅长发球,组织发球比赛:每人5球,计算成功率以及定为发球等。
3.教学赛
根据学习情况,组织6 v 6 小比赛,记录上场同学的个人技术运用及团队战术运用情况,评选最佳评论员及最有价值球员。
设置多层级的比赛,既为学生的个人专长技能提供施展的平台,也激发学生加强团队协作。丰富多样的比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排球运动课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大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运用于排球比赛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运动基础能力,通过比赛实现以赛育人,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排球实战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排球比赛情境,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大单元教学具有18个课时及以上的课时量,充分保障学生学习排球运动的时长,从而进行深入学习,系统地学习排球运动技能,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开足课时,依据动作技能学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衔接有序,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需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习排球运动更具系统性。
大单元教学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克服了小单元教学零散且“蜻蜓点水”的弊端。同时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应遵循“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规律,小单元教学无法一蹴而就。大单元教学较为系统地学习一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动作技能初步学习、熟练掌握、运用于比赛等,这一完整的“学、练、赛”过程,结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通过科学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排球运动技能的严谨性,才能真正掌握排球运动的专项技能。
通过排球运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科学严谨的排球运动技能学习,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提升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大单元教学注重“赛”,满足了学生对比赛的需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排球运动没有太多课时用来竞赛,学生的意志品质等隐形能力得不到展现或提高。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参与到竞赛中,他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必要性,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提升排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实效性。
大单元教学有效地整合了结构性知识,促进课堂的深度学习,通过排球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排球运动技能,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可行性依据。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其他运动项目,根据学情特点,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期大单元计划,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