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球类活动方法设计与思考
——以水平二篮球传接球活动方法为例

2024-01-15 11:57:52朱春江孙佳康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无球传接球接球

文/朱春江 李 明 孙佳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而指向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的素养之一。张华教授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一文指出:指向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依托于“理解性教学”,即认为知识的本质是理解或问题解决,教学即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大观念”,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真实实践,产生个人理解。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就要合理设计“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和真实任务,设计系列任务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亲身体验和应用知识技能。

一、常规篮球传接球学习的方法与局限

(一)常规传接球学习方法

从一般教材编写来看,往往是依据篮球技术解析后的学练点来安排课程内容,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头上传接球、进行间传接球。后经教师转化为围绕这些学练点的学练方法,出现在实际课堂中。而受制于传统认识,教师处理教材时,往往是从“单一”“组合”“运用”三个层次进行单元设计和课时安排。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会从单一技术教学入手,即两人面对面的传接球,强调“蹬、伸、推、拨”等动作技术,待双人传接球比较熟练,再安排三人传接球、二传一抢、运传组合、2v2传抢练习等。

(二)常规传接球教学局限

这样的方法设计也遵循了动作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理念和原则,尝试将“方法”转变为学习内容,通过方法学习,实现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的统一。但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一,未能实现篮球技术动作与篮球战术意识的同步学习,方法也仅是技术的方法。如果将技术和战术割裂开来教学,学生无法在真实比赛环节“运用”方法,即不能在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即使将双手胸前传球的动作学得再标准、再熟练,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还是较难实现合理运用。

其二,技能本位高于学生发展本位,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不统一。在每个学习环节都是“教师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教师强调的知识技能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同时学习是碎片化的、被动的,习得的技能也仅是双手胸前传接球等,而不是会打篮球,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受局限的。

二、指向问题解决的活动方法设计

(一)问题进入——“头上胯下”传递球接力

方法:运用异质分组,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实力相近的小组,每组5~6人。准备开始时队长站在底线持球,其他队员一路纵队,站在队长后面。听到出发信号后,采用头上或胯下传接球的方式依次传递(也可以规定去时头上传,回时胯下传)。看哪组最先完成规定距离,这个距离可以是一个篮球场的长度,也可以是足球场边线的距离40米左右(图1)。

图1 “头上胯下”传递球接力

导学:如何又快又稳地传递球?前后两人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头上传时相互要喊一喊。传完球后要做什么?传完后要快速跑向队伍后面,继续作好接球准备。

意图:一是建立无球跑动意识。此方法对于篮球传接球技术中的手型、动作方法的学练指向不明显,关联度也不高,有时会将此方法运用于课的拓展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但实际练习中,会发现有的学生传完球后会有意识地往队伍的延伸段跑,甚至会指挥同伴快跑,而有的学生要几轮练习下来后,慢慢地建立这样的意识。二是建立团队取胜意识,只有人人深度参与其中,减少失误,获胜的概率才会提升,为后面的比赛铺垫。

(二)问题推进——“长蛇阵”传球比快

方法:同上分组。同组学生前后拉开距离,水平二学生的能力一般为3~5米,选择距离由学生判断。听到出发信号后,从前往后依次传接,传完后要快速跑至远端。如果中间出现球掉地上的失误,则返回起点重新开始。在初始阶段,不强调传球的基本方法,即不强调手型、动作要领、技术运用(双手、单手均可,头上、胸前、侧面均可,接球转身传球时中枢脚的控制),随着练习的深入,可穿插进行基本技术的学练(图2)。

图2 “长蛇阵”传球比快

导学:要从球场的这端传到另一端,要传得更快,还有什么方法?拉开距离,不用手递手的方式,可以用空中传接的方式。没有球的学生要跑多远接?看传球手,他大概能传多远就跑多远。

意图:一是让学生有意识地跑得快,即无球快跑,且跑的距离要合适,防止接不到球失误;二是在环境中让学生想办法提高传的速度,要接球转身快并且不走步,要发力准、狠,一步到位,接球手型要好,减少接球后的调整,这样才能传得快。

(三)问题发散——选择性的“散点”传球

方法:同上分组。改变一字“长蛇阵”的跑位,无球队员找到最适合的接球位置,并且让传球手看到(可以用动作、语言表示已作好接球准备了)。此方法不比速度,但要求队中每名队员均有传接球机会,比比队内哪名队员成功接传球最多,通过配合能将球从场地一端传至另一端不失误。同时队长要能指挥同伴跑位,相互要有信息交流。随着练习的深入,要穿插行进间接球的动作方法,进一步提升预判能力和传球速度(图3)。

图3 选择性“散点”传球

导学:在实际比赛中,传球的路线是一条直线吗?不是,是折线或是来来回回的网状结构。传球的对象固定吗?传给谁?不固定,传给远近合适能接到球的学生。

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白传球的路线是多变的不固定的,要传给远近合适且能接到球的队友;二是无球跑动时要选择关键的、有利于进攻方向的接球位置。

(四)问题深入——有防守的“散点”传球

方法:同上分组。每组由队长指派1~2名队员防守,其他队员通过传接配合,将球从球场底线传至对面底线。注意:防守队员只防守无球跑动的队员,不得去抢传球队员手中的球。传球队员要注意观察,准确地将球传至无防守或弱防守的队员手中。随着练习的深入,教师可引导传球队员捕捉转瞬即逝的传球机会,对于能力强的小组,可渗透无球的“反跑”“摆脱”有球的“假”动作——声东击西等传接球方法(图4)。

图4 有防守的“散点”传球

导学:如果有防守队员挡在了你的传球路线上怎么办?要注意观察,观察哪位队员无人防守且在合理的位置,要提前预判队友的跑动方向、位置,果断传球。防守队员如何防,抢到球的机会才会增加?不要多人去围抢一人,防止有更多的空位,防守时既要看牢传球人,又要顾牢无球跑动的人,不盲目扑抢,尽可能的站在人球人之间,阻断传球路线。

意图:一是提升无球跑位意识,当增加了防守之后,就不能在自认为好的位置上“干等”来球,要用跑动增加接球机会,甚至要用到许多“摆脱”防守人的方法,以较快的速度克服比赛扎堆的现象;二是传球队员要思考不同的传球方式,“破”防,适时出现击地传、高吊传等方式;三是锻炼防守人的身体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在选择和判断上要接轨比赛,接触到人盯人战术等。

(五)问题拓展——有对抗的“端线篮球”赛

方法:同上分组,两组对抗,每组在端线处设一“人篮”——接球手。接球手每成功接到一次球得1分,接球手每得1分,必须换人,防止角色固定,接球手可以在端线外侧左右移动,防止防守方站位盯死。同五人制比赛一样,双方互为攻守,鼓励少运多传,鼓励积极拼抢,进攻方有球队员要快速处理球,或运或传,防守方可以拍抢传球队员手中的球。如形成“争球”,则球权判给防守方。在比赛中如果出现不能确定的既得利益,则“石头、剪刀、布”决定。随着学习的深入,适当渗透篮球比赛规则,如走步、二次运球、阻挡、打手等违例和犯规(图5)。

图5 有对抗的“端线篮球”赛

导学:作为防守方,大家都去围抢持球人,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会出现很多空位,万一球传出来了,很容易失分。盯防时,什么位置最好?即使抢不到球,防守时也要处在进攻人和“人篮”之间的路线上,最好能贴着进攻人,让他不容易转身突破或轻松传球。

意图:一是复杂比赛环境中,判断和选择并合理使用技术;二是不断地提速、熟练并自动化相关技能,形成自主比赛、自主锻炼的能力。

三、指向问题解决的活动方法的思考

在球类项目的学习中,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应以提升比赛环境中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这个比赛环境在初始阶段可以由教师的“提问”来搭建营造,到了中后期,也可以由学生个人或团队在学练中生成的问题来逐步拓宽伸展。学生在与同伴或教师交互协作下,运用内隐的思维来驱动外显的操作行为,使技术、战术运用更趋于合理。

(一)“问导”目标要清晰

依据学情定目标,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目标是可以确定、内容、方法、形式、过程是可选择、可调整的。但指向问题解决的活动方法中的“问导”目标指向必须清晰,即一个问题解决活动必须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如“头上胯下”传递球接力中问“传完球后做什么”。就可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思维点向要解决的问题靠拢,形成聚焦,有利于环节目标的达成。

(二)“问导”序列有层次

为了模拟真实的传球环境,在环境中预设的学练问题,每一个核心问题下可以有多个子问题。这些问题(任务驱动)肯定是有层次和顺序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级:操作、行动和活动。那么“导学”提问也可以分这三个层次。上述案例中,其中活动方法一属于“操作”层面,位于最底层,学生了解组织方法,需要完成一个快速传球制胜的小目标;活动方法二、三属于“行为”层面,位于中间层,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行动单元,需要完成比“操作”稍大一些的目标;活动方法四、五属于“活动”层面,位于最高层,需要更多的内隐思维参与,并能外显行为,通过观察、判断、选择、反应、操作等合成,才能达到接近于求胜的大目标。

(三)“问导”进阶依学情

篮球运动是一项体能和技能兼而有之、技能应用对外部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开放性的、并以攻防对抗中得分多为目的的运动项目,因此其所运用的技术和战术是非常复杂的,是学生将知识、技能等不断外化到内化,螺旋进阶的过程。上面所述案例中的“五步导学”并不适合在一个课时或两三个课时中直线呈现,可根据学情(基础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综合单元设计,每个课时运用2~3种方法,迂回进阶。除核心问题外,也可以适时穿插基本技术、基本规则的学练,如在活动方法二中,发现学生接球手型不合理,接传调整多,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穿插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练,有针对性地指正“单一”问题,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活动方法四中,在“攻”的基础上,适当提问“防”的方法,使攻防均有提升。

(四)“问导”生成求发散

学习活动是动态生成的,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关注学生能力的生成及二次生成,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指导行为的变化。如上述案例中,活动方法四、五有了对抗和逼抢后,如果不准学生运球,很容易形成“争球”,练习就停滞不流畅了,学生会提问“可不可以运球”。一般教师有两种回复,一是在传接球活动中不准运球;二是可以运球移动,但不能持球跑。但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引导,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提问,另一方面也可调整练习环境,如转移到足球场,通过环境条件“逼”学生应用传接球技术,促学生少运球(因为球的反弹性不佳),多抬头观察,促进无球跑动。

四、结论

基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可以认识到指向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生通过高阶思维的发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师通过实际情境的创建,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技能,并将已有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球类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时,应以学生中心,突出导向性、层次性、发散性、实战性,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基本架构,围绕知识、技术、战术在环境中的应用,设计有效的活动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无球传接球接球
上门维修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校园足球(2022年9期)2022-03-15 02:09:42
篮球比赛无球队员移动摆脱接球方法和配合行动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校园足球(2020年12期)2020-03-28 16:47:45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校园足球(2019年9期)2019-09-10 07:22:44
论足球比赛中的无球跑动
体育风尚(2018年12期)2018-09-10 00:06:27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运动(2017年3期)2017-05-17 06:29:07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篮强队无球掩护配合运用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