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路径探究

2024-01-14 01:53左弼文王博裴应东安俊维
东方收藏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开发利用

左弼文 王博 裴应东 安俊维

(1.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2.武山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甘肃  天水  741399;3.秦安县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25)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22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策略路径探究——以天水地区长征革命文物为例”(项目编号:2022B-334)

摘要:革命文物作为我国文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记述者,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英勇奋斗光荣历史的见证者。文章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着重对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路径进行探讨,旨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切实增强对革命文物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构想。

关键词:天水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路径

一、革命文物的重要意义

本文所涉及的革命文物概念,采用贺云翱先生的说法[1],即从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所产生并保存下来的历史见证物。凡是这一时期能够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均可纳入革命文物保护范畴。它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物质财富,也是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更是构建革命精神文化认同的“活教材”。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2],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工程。意见指出,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坚持突出社会效益、重在传承,强化教育功能,提升传播能力,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把革命文物利用好、革命传统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發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相结合,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国内革命文物研究现状及其热点

当前,对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3],国内学者主要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制度建设、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制度建设方面,王乐斌[4]集中探讨了陕西省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管理问题,从法律法规、业务合作、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刘爱河[5]重点对我国文物调查制度进行建设性思考;李孜宣[6]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高倩等[7]以文旅融合为视角,探讨了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评价机制建设。技术方法方面,董静轩[8]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对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与情感化设计形象进行了研究;徐亦鹏[9]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思考。实践探索方面,薛倩等[10]以《陕西省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例,对全要素时空耦合下的革命文物片区规划编制策略进行了探讨;陈学斌[11]集中讨论了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问题;董敏等[12]对江苏省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开发开展了实证研究。

三、天水地区革命文物资源底数情况

甘肃境内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处,以及一般文物点257处[13];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2536件/套,有珍贵可移动革命文物4466件/套。在珍贵可移动革命文物中,一级文物120件/套,占比约2.7%;二级文物248件/ 套,占比约5.6%;三级文物3395件/套,占比约91.7%。

天水辖区内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一般文物12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3件/套,包括邓宝珊将军纪念馆1件/套、武山县博物馆7件/套、甘谷县博物馆2件/套、秦安县博物馆3件/套。

四、天水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一)偏远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不足

尽管绝大部分革命遗址已经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部分偏远地区的资金投入不够、日常维护工作不足,使得当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力度明显较弱,开发利用工作更是难以实施。

(二)部分革命文化景区深度开发力度不够

随着民众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传统的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部分红色景区在建设布局上缺乏创新,使得天水地区革命文化景区的深度开发不够,未能将当地革命文化特色展现出来,从而降低了游客参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革命文化传承创新方式方法单一

一些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相对落后陈旧,重形式、轻内容,致使在传承效果上大打折扣[14],未能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职能。

五、天水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路径探究

(一)强化革命文物法治保障

文物立法是保障文物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和坚强后盾,长期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十分重视文物立法工作,并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法治保障方面均有所建树。如在省级层面,陕西省颁布实施了《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广东省颁布实施了《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安徽省颁布实施了《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在市级层面,云南省玉溪市颁布实施了《玉溪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从法律层面上实现了革命文物的地方性保护。而对于天水地区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仍需在制度建设层面上接续发力。

(二)加强革命文物管理工作

进入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心全力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如何加强天水地区的革命文物管理工作,笔者认为:

第一,天水市县两级政府应全面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组织领导,遵循“综合保护、整体保护、区域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革命文物管理机制,有效解决革命文物管理中出现的多头多级管理、管理队伍缺乏等实际问题。

第二,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管理主人翁意识,并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强化责任心,培育奉献精神。

第三,多措并举加大经费投入,除了政府拨款、社会捐款等方式,革命文物保护还应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具备红色资源的地区要大力吸引企业支持和参与红色资源的建设和经营,以期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第四,力争办好、办强天水市县两级革命文物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切实提高展览展示水平,不断增强革命文物陈展实效,充分利用声光电和各类感官资源,有效调动观众互动体验的积极性,使以革命文物、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五,要强化当地革命文化景区管理,多措并举做好革命文化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改造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游客出行畅通、参观舒心。同时切实与当地风土民情进行充分融合,积极调动周边居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加大民宿和特色餐饮的开发力度,以更好地满足游客住宿和餐饮的需求。

(三)优化革命文物保护机制

目前的革命文物研究成果主要集中通过文字、图表、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记载和存档,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展示革命文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缺乏精准的统计和对结构关系的探讨。

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新时代坚持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优化完善,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天水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四有档案”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革命文物资源库,有效实施预防性保护,达到保护利用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2.要对天水地区革命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调查,重点摸清当地文物底数和保存现状。只有明确地方文化遗产的存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革命文物的保护、教育和利用。

3.加大天水地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效仿已经成熟完备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效率,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4.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有效利用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和云平台设计等手段,发挥其在革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巨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智能化,还能大大提高文物保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接续重视革命文化推广

1.拓宽革命文化推广模式。按照天水地区革命文物所处地域的不同,可以科学地划分为革命文物老区、革命文物联片区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将来的决策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

2.多维度弘扬革命精神。天水市县两级党委宣传部门、文物部门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向公众介绍天水地区革命史,真实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天水地区的发展历程,利用革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厚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学懂、悟透、用好长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的实质,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3.深化革命文物文创产品开发。合理地将革命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当中,同时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

4.继续做好红色研学。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追忆革命先烈”等研学形式,全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同时立足当地红色资源,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多种手段和方式充分诠释革命文化精神,着力打造智慧研学品牌。

六、结语

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沿着革命文物镌刻的历史印记,不仅可以回望过往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看到穿越时空的拼搏图景,更能铭记和传承革命先辈坚贞不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近年来,天水地区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文章先后从革命文物法治保障、革命文物管理、革命文物保护机制和革命文化推广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与策略,希望能够为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贺云翱,干有成.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J].群众,2018(06):17-19.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Z].2018-07-29.

[3]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6):145-153.

[4]王乐斌.陕西省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22.

[5]刘爱河.我国文物调查制度与实践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03):7-14.

[6]李孜宣.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7):144-145.

[7]高倩,叶冬青,杨伟伟.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评价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04):66-69.

[8]董静轩.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革命文物数字展示应用与情感化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

[9]徐亦鹏.空间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思考[J].中国文化遗产,2017(06):26-31.

[10]薛倩,白海峰,薛立尧等.全要素时空耦合下的革命文物片区规划编制策略探讨——以《陕西省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22(01):26-37.

[11]陈学斌.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探索[N].中国文物报,2018-11-13.

[12]董敏,倪卫红,白宁.江苏省红色旅游与文物保护开发的实证研究[J].东南文化,2006(06):92-96.

[13]陈小丽.发挥革命文化作用研究——以甘肃为例[J].社科纵横,2023,38(01):155-160.

[14]戴彩虹.红色文化传承方式也要与时俱进[J].人民论坛,2017(30):136-137.

作者简介:

左弼文(1988—),男,漢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研究、文物保护利用研究、文化遗产管理研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王博(1993—),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食品工程专业,讲师,研究方向:文创食品研发。

裴应东(1980—),汉族,甘肃甘谷人。硕士研究生,文博馆员,历史地理学。

安俊维(1985—),汉族,甘肃秦安人。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明清历史名人、明清乡邦文献。

猜你喜欢
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开发利用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