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现状调研及提升研究

2024-01-11 03:15:44黄小燕卢集富
大学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

黄小燕 卢集富

[摘 要]产教融合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牵涉多方主体的跨领域系统合作。了解产教融合现状、分析产教融合水平层次,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高度有效衔接。文章指出产教融合的深度取决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主体,并提出提升产教融合度的对策和建议:教育服务外包或组建现代产业学院;明确政府定位,健全配套制度;組建工匠型兼职教师队伍;基于市场需求培育大学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115-05

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促进区域内各种要素和创新资源有序流动、缓解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区域经济和区域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指导意见,意在利用这些方式解决早期区域经济社会出现的发展失衡问题。本质上,区域是一种由多个子系统相融合后形成的完整系统。区域内部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度聚集性,容易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这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强化区域内部集聚现象时,区域子系统拥有的内生力量虽可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也会影响区域现有资源的流动,甚至可能阻碍区域创新协同发展。要关注和重视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让区域创新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区域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一体化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而以新时代为背景来研究与分析产教融合,一方面能够为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同时还能在实现精准就业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一定效能。

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产业基础较为扎实,但无论是学校供给侧还是企业需求侧,均出现诸多问题,产教融合发展未能充分实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系统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产教融合实现良性循环、加快产教融合各项理论知识丰富与完善、丰富产教融合实践经验等尤为有利。

一、调研情况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效率,课题组先后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分别对近年与H学院有合作的用人单位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度现状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具体为对粤港澳大湾区180家用人单位进行网络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及电话访谈调查,并查阅大量资料,以期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现状,精准定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优化机制。同时,选取粤港澳地区H、A和X三所院校就近5年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主要选取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高质量就业占比等能衡量产教融合度的指标进行测度,以期了解产教融合发展水平。经统计整理,对与H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18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见表1、表2,H、A和X三所院校近5年就业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现状分析

由表1可知,绝大多数被调研企业对目前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度评价并不高,产教融合度自评低(0%~50%)的企业有117家,占参与调研企业数的65%;产教融合度自评中等(51%~70%)的企业有51家,占参与调研企业数的28.33%;产教融合度自评较高(71%~100%)的企业有12家,仅占参与调研企业数的6.67%。可见,在产教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提升产教融合度成为当下较为紧迫的任务。

由表2可知,被调研企业在产教融合度不足原因分析中普遍认为存在协同机制不力、激励机制缺失、创新机制乏力、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考评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其中,认为协同机制不力的企业有111家,占参与调研企业的61.67%;认为激励机制缺失的企业有154家,占比85.56%,这说明激励机制缺失被认为是产教融合度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创新机制乏力的企业有97家,占比53.89%;认为保障机制不健全的企业有157家,占比87.22%,这说明保障机制不健全被认为是产教融合度不足的最主要因素;认为监管机制不完善、考评机制不科学的企业分别有101家和96家,占比56.11%和53.33%;认为产教融合度不足的因素为“其他”的企业仅有65家,占比36.11%。

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高质量就业率未达预期。毕业生就业情况是检验产教融合成果的关键指标,从所选取样本的调研数据看,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约为84.11%,其中专业对口率约67.43%,高质量就业率约25.08%。可见,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反映出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影响因素

产教融合由于涉及主体较多,因此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性较强,且其深化发展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影响。产教融合度影响因素调研数据详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68.33%的被调研企业表示与高校的沟通渠道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产教融合活动开展前期,针对人才获取或科技成果发布等方面,校企双方都只能采取简单方式进行沟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表现出的参与度均非常低;在产教融合实施环节,由于缺乏标准化制度,出现问题时校企难以采取科学的方式协调解决问题。

80.5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角色定位不准。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缺位”和“越位”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但如果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就可能导致企业营利性诉求和学校公益性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产教融合总体发展。事实上,产教融合良性循环发展,既要有政府参与,又要实现产教双系统的相互融合。政府在参与其中后,应当尽量避免针对某些问题所采取的规制方式可能会出现的“越位”情况,以防对产教融合实施和发展形成阻碍。

6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配套制度尚未完善和健全。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条例,如财政政策或激励政策等,但一些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土化产教融合方面,并未制定合适的配套政策,导致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政策福利。此外,学校和企业之间在产权关系、利益分配、职责分工等方面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这间接制约了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深化。就产权问题而言,高等院校无论是股份制改革,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均存在着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一方面,公立高校由政府教育部门或有关行业部门监管,各项改革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国有资产独特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前针对教育领域所制定的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资本或技术等资源注入学校时,难以得到合理认定,致使企业的部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92.78% 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现阶段,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高学历低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缺少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同时,一些企业兼职教师也存在相反的问题。目前,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或评价,少数高校的操作具有明显主观性,建立的激励保障机制亦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这是导致产教融合度不足的重要因素。

8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高质量的校企合作项目偏少。部分校企在合作中着重考虑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企业有用工需求时找学校,学校被动推荐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就业,较少主动寻求重大教科研项目的合作,校企双方“各自为政”,缺乏长远互动,对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配套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82.7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高校专业设置偏离市场需求。只有注重产业结构完善、关注产业升级情况,才能真正意义上为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保障。产业结构和专业设置两者契合性的测度,常用专业和产业两种结构的偏离度来衡量。偏离度的大小主要是看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两者所占比重相减取绝对值后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则偏离度越高,反之则越低。经调研,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情况见表5和表6。据调研可知,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现象,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四、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尝试教育服务外包或组建现代产业学院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对接企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从而培养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所需人才,是影响产教深度融合的重大实践问题。教育服务外包或校企组建产业学院无疑是一种产教融合新模式。教育服务外包即高校把学生培养中的实践实训教学(即专业技能教学)外包给专业对口的企业,由此学校可节省建设实验实践场所的成本,也能缓解师资不足等问题;同时,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不仅可以维持原来的业务,还可以发挥员工专业技能特长,借助自身具备的资源,增加企业及员工收益,同时对所培养的优秀学生还可优先挑选留用。

教育服务外包可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除了向学校缴纳学费,另外再缴纳一定费用作为企业教育服务费,学校则向合作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火星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模式;另一种是学校将学费的一半以购买项目的方式支付给合作企业,由企业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不再另外收费,河北师范大学与石家庄佳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模式。采用教育服务外包的方式,校企利益诉求明确、职责清晰、操作简便,易于借鉴师资共建共享、学生共育共享和管理经验。这有利的对接机制,尤其适用于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此外,组建产业学院也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校企可采取订单班、定向委培班、特色班等共建方式,共培共育学生,资源共享、师资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共建,组建产业学院,更好地进行校企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明确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定位,健全配套制度

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给予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构建产教融合机制,首先,应成立专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对产教融合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其次,可尝试“专业依托标杆企业,企业出资办品牌专业,办好专业强企业”的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思路,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真实化的教学情境;最后,积极探索“企业全面深度参与、精准培育”的企业特色学院(产业学院)模式,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教材、师资和平台等专业共建工作,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三)组建工匠型兼职教师队伍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招聘中过于看重学历,将硕士学历作为最低门槛要求,较少考虑招聘实践技能娴熟的本科生或高级技术人员。同时,招聘的人才多数为应届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难以胜任产教融合实践实训教学工作。因此,组建工匠型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高校在招聘时应拓宽人才引进途径,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委派高质量教师团队跟岗访学;二是以产品研发为主题,鼓励校企合作举办学术竞赛活动,这既能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又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目的;三是从企业中挑选出合适的技术人才,组建人才团队,由人才团队来专门承担实践技能课教学任务。企业要鼓励高技能人才摒棄成见,淡化利益诉求,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开展的各类培训。通过校企双向合作,完成人才的定向培育任务,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提升,进而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高度契合,提升产教融合度。

(四)基于市场需求培育大学生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错位现象。为解决专业与产业错位的问题、推动大湾区产教深度融合,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需要协同合作,通过多方主体参与,调整和优化高校专业设置,进而实现产教融合的多赢局面。

1.加强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合理构建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首先,以高校联盟为主导对市场人才需求开展有效调研;其次,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高校现有资源,制定中长期专业发展计划;再次,以 PDCA循环模式为基础,引入社会专业机构,以良性循环为理念,实现对专业建设质量的长期追踪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论,科学修订减停、并转和培育的专业结构调整计划(见图1)。

2.构建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给予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

首先,由专业教育教学委员会负责,对产教融合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其次,尝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联盟为平台创建品牌专业的办学方案;最后,在课程建设和师资团队组建工作上,提高企业参与度,依靠这种方式来推动产业链和专业链两者的完美衔接。

3.围绕产教融合全面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为促进产教融合顺利发展,高校须根据当地产业、行业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企業的生产经营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布局,为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做好学科规划。

二是优化课程设计。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努力将合作企业的生产计划融入教学计划,使企业生产计划与高校课程安排密切结合。同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多倾听企业方的意见,想方设法使课程安排与行业职业标准紧密切合,缩小产教差距,大力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即可上岗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产教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需要高校彻底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标的重组原有教学内容和过程,改纯粹的课堂教学为工学交替,聘用企业教师,引入现代师徒制,采用弹性教学方式,以具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五、结语

文章基于调研明晰了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指出产教融合度的提高取决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主体,提出教育服务外包或组建现代产业学院,明确政府定位、健全配套制度,组建工匠型兼职教师队伍,基于市场需求培育大学生等提升产教融合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度水平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许艳丽,蔡璇.基于网络DEA模型的“双高计划”院校产教融合建设成效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3(2):82-93.

[2] 童卫丰,张璐,施俊庆.利益与合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教融合及其实施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7):67-73.

[3] 汪劲松,张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8):1-5.

[4] 苏荟,向茂冬.“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挑战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0):41-46.

[5] 沈绮云,欧阳河,欧阳育良.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J].高教探索,2021(12):104-109.

[6] 刘常兴,刘源.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及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20-23.

[7] 霍丽娟.区域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度的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76-83.

[8] 谢敏,顾军燕.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融合度研究与评价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41-44.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9:51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9:04:33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