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4-01-11 23:16:41苏日娜李庆风鲍淑娣
大学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苏日娜 李庆风 鲍淑娣

[摘 要]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行业产业不断升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为更好培养产业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专业与产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专业产业共制育人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造实践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创空间”、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满足新时代产业发展和战略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业人才; 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10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以承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产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8年起,教育部聚焦未来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的主要特征包括跨界整合性、超前性、衍生性、创新驱动性以及应用实践性[1]。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跨界整合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总量有更大需求,而且还迫切需要既掌握本专业理论与技术又了解相关产业及其业务的高水平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对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革,发展数字经济要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实施,同样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也需要行业与产业人才,具有“计算机专业+行业背景”的人才则最受欢迎。为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培养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对计算机类专业开展“专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一、现状分析

(一)懂行业应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极为短缺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掌握相应技术并能够恰当地将这些新技术导入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下,工科毕业生普遍缺乏对行业产业的认知,跨界整合与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具备相关行业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且具备解决与行业紧密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水平产业人才极为短缺。随着数字化改革推向纵深,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只有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懂行业业务,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游刃有余。

(二)专业课程体系行业产业结合度不强、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训练度不夠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人才实现从知识到能力转化的重要部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许多环节,涉及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践部分、独立实践课程、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设计、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诸多内容。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存在行业性结合弱、专业行业资源不融通的问题,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足,缺乏对人才的综合训练和对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将人才培养具备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复杂工程问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生产生活实践,因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在真实完整的工程场景下实践才有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挖掘行业产业应用场景,不断迭代更新具有行业应用价值的实际工程问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持续输送新的实践教学资源。

(三)具有行业产业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改革落实的主体,要培养高水平产业人才,建设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尤为重要。计算机产业相对属于高薪行业,具备相应工程素质的人才更趋向在产业中寻找工作,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储备不足。同时,一些高校的计算机博士招生方向更加注重理论研究,而非产业实践,这导致较少的博士候选人具有产业背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质量师资相对稀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更偏重研究性成果和产出,导致教师发展方向偏离行业和产业实际工程需求。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产业中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使得现有具备产业背景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技能,进行持续提高。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缺乏对有产业背景的教师进行特定培训的计划,部分教师缺乏了解新技术的机会和能力,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应用脱节。

二、“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深入学习的同时,具备广泛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和职业环境。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基于此,宁波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相关创新探索与实践。该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校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最后一年在合作企业和专业相关产业开展定岗企业实习完成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专业在培养高水平产业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与行业资源对接,创新“专业+产业”培养模式,共制育人方案

以计算机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为契机,将专业教学过程与行业代表性企业紧密对接,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探索“专业+产业”的创新培养模式,组织行业产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等专业建设任务,在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师资团队、改造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探索深度融合。“专业+产业”创新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专业和行业企业多方协同合作,针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吸收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接岗位能力,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共同修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行业需要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岗位,在相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工程案例,修订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环节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制定育人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融通“课赛证岗”,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查分析市场需求,设置与行业相关的课程,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另外,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重构“通识基础+专业核心+高阶实训”的课程体系,融入行业企业元素,通过“认知感知、模拟实验、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四层递进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引入企业项目案例,打造“课赛证岗”融通体系(见图2)。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产业人才为目标,每年选取相应的专业课程迭代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建设课程实践资源库、线上资源库。鼓励学生参加行业资格水平考试,取得行业认证证书,培养高水平产业人才。

专业与行业紧密对接,基于行业岗位需求设计真实工程案例,创新具有鲜明“专业+产业”特色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制订项目式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参与产业项目,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邀请行业专家加入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3]。

(三)结合产业业务项目,分层改造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创新研究与实践,与三个以上行业代表性企业合作,系统化重构分层实践教学环节,对部分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行业应用改造,构建面向行业的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又懂行业典型业务的高水平应用型“计算机+”产业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适用性。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改造,将高水平产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行业文化背景培育、实践基础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创新创业竞赛贯穿实践环节的四层递进培养过程。“专业+产业”系统化实践教学环节见图3。

结合行业文化背景,导入基础课程。该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选取典型行业的文化背景素材,结合行业育人要求,在通识课、计算机导论、专业规划等课程中进行导入,对学生进行产业和行业认知教育。同时,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交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结合行业资源,选择并改造部分专业课程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结合示范行业,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案例(练习)进行迭代改造,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应用性重构,提质增效。基于行业典型业务,创新设计系统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把握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关联,充分利用行业案例、师资和数据资源,在案例内容、工具平台、考核评价、达成度分析等方面不断迭代优化。

结合行业岗位需求,设计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将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需求做分类结合。根据行业动态变化,建设覆盖岗位素质能力要求的行业应用型综合创新实践项目库,结合专业教学内容融入示范行业应用场景,并将这些综合创新实践项目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学年设计、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践等综合性独立实践环节。

结合示范行业,将行业需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迭代升级学院创新创业空间,建设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双创空间。与行业典型企业联合开展跨学科的新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合作,激励更多教师加入行业技术创新,并将行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指导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综合竞赛,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与行业创新能力。

(四)依托产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创空间”

持续推进学院与产业企业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建“专业+产业”模式的实训基地,打造具有行业辨识度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计算+行业”双创空间及创新实验室,利用IT行业不同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将企业最新技术或项目有选择地引入相应创新实践环节,促进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提升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能力与成效,培养学生的跨界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豐富多样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理念和流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实习机会也可以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产业学院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可以实现知识、技能和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五)对接行业需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行业需要具备科技意识和信息素养的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国家推进产教融合,教育行业需要具备产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政府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适应未来教育和就业的需求。

“专业+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力量的支撑。教师需要首先了解行业的背景、业务、发展现状等,因此,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技能培训,参与企业课题研发,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校企双方基于合作项目共建团队,加强产业资源在师资建设、技术合作、社会培训以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方面的特色作用,助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水平建设。同时,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教师与企业、公司等机构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趋势和需求,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获得产业经验。学校可以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教师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通过参加行业会议、参观企业、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通过邀请产业界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合作开设课程等方式,让教师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合作,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与行业接轨的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本身就拥有独特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在产业新形态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计算机为基础性学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广更深地融入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需求,充分发挥计算机类专业“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应用特色,为培养具有“专业+产业”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创新途径。

以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产业”融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产教融合中“产”的内涵,与更多行业领域的典型企业共建共培“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促进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实践、科研和竞赛等过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行业业务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产业提供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海生.“新工科”的内涵、主要特征与发展思路[J].山东高等教育, 2018,6(1):36-42.

[2] 朱蕾蕊,陈丽君,孟德玖.浙江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新动向、新挑战、新思路[J].中国人才,2022(6):15-18.

[3] 黄如兵.基于OBE和现代学徒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76-79.

[4] 温武,郭四稳,邓霞,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1(7):195-198.

[5] 杜朝晖,吴红.服务产业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探索: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339-340.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40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31:44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2:08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7:03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