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项等级评价的校本行动

2024-01-07 00:00:00范林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分项等级评价主要从态度与习惯和学业水平表现两个方面来诊断学生的学习进展。基于“关键课”以点带面地实施评价过程,以“关键事件”“最佳作品”“成长画像”等来呈现评价结果,能真实且具体、生动且深刻地刻画出学生各个核心素养表现的进步情况。实践表明,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及时诊断并改进教学,又能使学生在规范的课堂常规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还能不断增长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数学好玩”的求知欲以及“数学有用”的工具意识,促进他们形成自觉评价的好习惯,实现以评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项等级评价;以评育人;“关键课”

无论是学校发展,还是学生发展,都是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前行的。评价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校本评价中,为了让等级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持续刻画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习结果,使学生从评价中汲取经验,我们聚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以“关键课”为支点,从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分项测评和期末测评四个维度出发,全过程、多工具、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分项监测。最终,学校构建出了一种“见证成长历程、预测未来发展”的新型评价生态体系。

一、选定“关键课”,顶层设计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1]。在推进分项等级评价时,我们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准确定位评价目标、评价维度和评价功能,并从丰富的评价内容中获取学生进阶生长的营养、纠正偏差的证据,全面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基于课程标准选定“关键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表现的研读,我们在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选择每册教材中最接近核心素养表现的部分课时(即“关键课”)作为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基本元素。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我们就将《圆柱的认识》《瓶子的容积》《圆锥的认识》作为“关键课”。接着,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他们所要达到的现实要求,为后续整体性地衡量他们的学业水平提供依据。

以《圆柱的认识》一课为例,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详见表1。

“关键课”及其学习要求的确定,相当于找到了落实分项等级评价的抓手,这为实施态度与习惯、学业水平表现两方面的评价提供了落脚点,为制作评价量表提供了评价依据。

(二)基于评价指南确定评价细目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指南》的要求,我们从“态度与习惯”和“学业水平表现”两个维度出发,分别设计了“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分项测评”“期末测评”四个基本项目(详见下页表2)。“课堂表现”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展现出的行为规范、学习状态与精神面貌。“作业表现”主要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态度与学习品质。“分项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在数学四大学习领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其中,“学力展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数学特长,证明学习进步,彰显学习自信的机会。“期末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指数”是指将某个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各个细目中所得到的A(优秀)、B(良好)、C(晋级)、D(待晋级)的个数经过赋分换算之后得到的积分值。这也是最终核算积分、评定等级的依据。

(三)基于评价结果改善学习行为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诊断并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分项等级评价尤为重视引导学生从评价结果出发,根据周反馈、月反馈、期中反馈和综合反馈,从得分、等级、表现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缺点,捕捉他人的优点,在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中吸纳高质量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并以此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依据“分项等级评价报告单”里的“关键事件”“最佳作品”“成长画像”和“大众点评”,审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寻找方向再出发。当然,此项评价方式除了改善学习行为之外,还强调对学习品质的培育与塑造,特别是对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具有持久性的影响。

二、立足“关键课”,落实分项评价内容

“关键课”的选择是推进分项等级评价的核心任务,评价工具的开发与运用是精准落实分项等级评价的基础,规范且暖心的实施流程是全面落实评价工作的保障。无论是态度与习惯,还是学业水平表现,都需要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必要的评价主体,确保评价工作从“提分”向“育人”转变。

(一)落实立德树人,细化指标体系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实现小学数学的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的功能,我们坚持素养导向,能力立意,进一步细化了各个评价细目的二级指标。比如,分项测评中“学力展评”细目,设置了3个等第和1项操作说明(详见下页表3)。此项细目允许学生借助说题、写作、动手实践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突破与进步。

细化的指标体系是指导教师、学生与家长参与评价的操作指南。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保证在“关键课”教学之后及时地根据学习效果定时、定人、定项地进行评价与汇总。

(二)分析现实学情,筛选评价内容

“关键课”这一载体,有效缩减了每个学期中“态度与习惯”这一维度的评价周期,减少了非必要的评价次数。这使得评价的内容更加聚焦,更加准确地指向各个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当然,根据日常作业表现,我们已经能够按单元内容对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素养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然而,这还有些零散,还需要通过结构化的分项测评进一步诊断与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因此,在编制分项的内容时,我们以“突出重点、纠正偏差、强化关联、突出运用”为原则进行试题的设计与创编。

比如,在编制六年级第一学期“数与代数”领域分项测评卷时,我们以“分数乘除大作战”为主题,综合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个单元的内容,将其划分为“数的运算”和“解决问题”两个板块(详见表4)。其间,我们通过梳理

教材的重点内容,分析学生的作业表现,融入教师的专业判断,筛选与整合这两个单元的内容,确保测评的内容既紧扣教材核心,又匹配学生现实,还能发展学生的素养。

在题型设置中,既有常规的填空、选择、计算、解决问题,又有新型的解释说明、画图验证、数学阅读和问题再现。其中,数学阅读除了具有拓宽学习视角的作用,更指向学生探究兴趣与文化自信的提升;问题再现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大局观和整体意识,期待他们在综观整张分项测评卷的基础上,以提问、复盘的方式提出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新的素材。

(三)科学开发量表,提供测评指南

为了全过程、多工具、分阶段地推进分项等级评价,我们设计了作业表现登记表、课堂表现登记表和与之相对应的积分汇总表,以及作业表现评价标准和课堂表现评价标准。这些量表的开发与运用,为学生自评、教师核评、家长督评提供了支架,为及时发现学生当前的优势与不足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证据。此外,随着测评指南的发布,分项等级评价的时间、主体、结果呈现方式也随之确定。这为教师落实分项测评、分析评价结果,为学生分期记录结果、自我积分汇总提供了规约。同时,也为班级和学校进行物质奖励与荣誉奖励提供了关键性依据。

三、持续反馈,推进评价结果运用

评价的目的不是认定结果,即不是认定学生“行不行”,而是反馈与改进,即促进学生“接下来怎么样发展”。为了凸显评价的育人功能,我们的选择是,通过持续性记录与反馈将过程性的评价结果传达给学生,以周为时长的课堂表现反馈来优化学习常规,以单元为时长的作业表现反馈来强化学习毅力,以月为时长的分项测评来深化学习能力,不断地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目标,使他们在常态化的评价中养成好习惯和好心态,提升思维力和策略力,获得学习自信与成长幸福感。

(一)重视“课堂表现”的周反馈,优化学习常规

我们借助课堂表现的汇总表进行周反馈,将学生在7个细目中得到的评价指数进行汇总与公示,使学生看到自己在一周内的记录情况,整体地观察自己在这一周内的学习质量,以此引发他们对课堂学习行为的关注,使他们在全员比较、同伴比较和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习常规的重要性,逐步养成优秀的“听、说、读、写、做”等课堂习惯,为形成高品质的课堂行为提供保障。表5所示为六年级第二学期“课堂表现”的周反馈汇总表。

(二)重视“作业表现”的单元反馈,强化学习毅力

借助作业表现汇总表的单元反馈,将学生在5个细目中得到的评价指数进行汇总与公示,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仔细、追求优质的作业态度,树立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进取意识。

单元反馈汇总表与周反馈汇总表类似,只是细目变为“按时完成”“书写规范”“及时订正”“正确率高”“敢于挑战”。

家长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以及应对挑战的竞争意识。

(三)重视“分项测评”的月反馈,固化学习能力

分项测评通常每月实施一次,这样的时间跨度既与教学安排相适应,又能确保学生通过阶段性的练习重拾知识技能,梳理思想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如果遇到未晋级的学生,允许他们在教师讲评之后再次甚至多次参与测评,给予他们重塑认知、突破自我、向上攀升的机会,使他们不再惧怕测评,而将其作为一次次“遇到更好的自己”的成长体验,促使他们积蓄敢于正视不足、挑战不足的勇气与力量。

四、设置特色项,彰显分项能力生长

数学分项等级评价的作用不但能在过程中得到体现,而且能在结果中得以升华,全面触发学生的成长内驱力,增强他们自觉参与评价的意识。因此,在评价结果的呈现方面,我们倡导通过学生发展的特色项来综合定义学生的发展水平,彰显其在各个分项中的能力生长情况与学习品质变化情况。

对于分项等级评价报告单,除了运用积分与等级实现精准与定性的等级评价,我们还依托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最佳作品”“成长画像”等特色项来生动刻画学生的发展历程与收获。

首先,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描述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中的关键事件,唤醒他们的成长经历,不断激励其成长,使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爱上数学”的快乐,获取数学学习带来的幸福感。其次,依托学生独创的主题学习或项目学习作品和同伴之间的互动点评,让他们充分见证自己的成长过程,不断地使他们浸润在因数学创造而带来的成就感之中,有效地延续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探究欲望。最后,借力数字化平台,就18个评价细目生成“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学业水平表现”三种“成长画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整体水平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对“成长画像”的比较与分析,促进学生在证据中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和认同自己,并满怀信心地预测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尝试寻找超越自己的方法。

以“关键课”为支点的小学数学分项等级评价,简化了以往“天天评价”带来的收集大量数据的繁复,强化了数学课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联系,增长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数学好玩”的求知欲以及“数学有用”的工具意识,真正实现了“学-教-评”之间的一致性。这样的评价为学生成长指明了方向,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切入口,为学校学科育人提供了样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4:04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3:22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8:26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7:41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4:34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