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立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落实课程标准读写融合要求,在阅读课文中安排了数量众多的随课练写活动,让学生在模仿、迁移中获得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努力挖掘文本中适合学生练写的典范语段,提炼出语段中隐含的表达方法,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随课练写活动,在大量练写实践中体现进阶意识,让学生的习作能力与水平不断获得提高。
研读统编教材中编者设置的“小练笔”内容,可以发现练写的目标要求是随着年级递升而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自主设计随课练写时,要体现目标进阶的要求,且目标进阶可以根据不同学段教材特点进行安排。
一是第一学段在句子练写上打好基础。第一学段语文学习以字词句为主要目标,从表达交流的学习要求看,句子显然具有重点意味。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逐渐学习句子的基本组成,也就是熟悉各种基本句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写各种基本句型的句子。第一学段学习中,学生处在由口语向书面语表达的起步阶段,练写的步子不妨小一些,可以从遣词造句开始,尤其重视学生丰富词语积累,这是学生进行句子表达的基础,不同类型的词语就像建筑上的砂石、砖头、木料一样,能够在不同的建筑中派上用场。对于随课练写句子,教师既要与写话训练相结合,又要注意有计划、成系列地自主练写句子。因此,编者从二年级才开始安排写话训练,教师需要从一年级下册就训练学生随课练写句子,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单句练写。至于在哪一课中练写什么基本句型,需要注意研读课后练习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课后练习中,既有“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的训练要求,又有“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的训练要求。对此,教师可以设计随课练写带感叹号的句子,具体可以安排在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中,针对课文结尾连续出现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我想看什么”,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多想去看看雪山上盛开着的洁白的雪莲花!”并把这个句子写在课文后面;接着说说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我想去看什么”;最后自己选择一个最想去看看的事物,用上“我多想去看看……”写句子,句末用上感叹号。这样随课练写句子,能为学生在表达起步上打好基础。
二是第二学段在构段练写上实现建构。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落实对段落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关注文本中典型段落的构段特点,并通过练写学习段的表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构段训练是在句子练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零散的语句通过一个中心意思进行有效组合,即把多个意思上有联系的句子按照表达规律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表达样式。这种新的表达样式实际上就是语段的建构,对于学生学习表达来说,属于一种实质的进阶。如教学《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结构的段落。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先理解位于第一句的段落总写句中的“五彩缤纷”;之后借助泡泡提示语,看清楚各个分句所描写的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等,使“五彩缤纷”得到具体呈现。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初步明确这种总分结构的段落,总写在前,以一个关键词体现总体;分写在后,以不同的词语对接总体表现,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表达。带着这样的理解,教师用课件出示春天公园里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讓学生以总分结构进行仿写。随着练写活动的开展,学生夯实了总分表达方法,形成了总分结构段落的模式建构。
三是第三学段在谋篇练写上关联整体。学生在第三学段习作上的突出问题体现在主题的表达、详略的安排上,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作者在详略安排、主题表达上的成功方法。也就是学习谋篇布局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在表达上实现从段向篇的发展进阶。在具体课文的阅读中,需要跳出具体语句的理解与品味,从整体着眼,抓住结构特点,破译作者表达上的秘妙,学习篇章方面的表达方法。如教学《四季之美》,课文在结构上很独特,首尾都没有出现总写的内容,文章直接以每个自然段对应一个季节的美景表达,每个自然段首句以总写进行呼应。教师让学生以每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的美景进行练写,训练这种板块式篇章结构布局。
随课练写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活动中抓住机遇开展练写表达,除了在上述练写目标上进阶外,还需要在练写实践上体现方法进阶。
一是以仿写为主练写语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文本中具有特色的语言表达是教师容易抓住的对象,也是随课练写练什么首先针对的内容,即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特点。如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第一个句子是:“早晨,从……,从……,从……,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有……,有……,还有……”这个句子很长,也很有特点,语言表达上是有新鲜感的构句方式,内容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景。对比学生平时所写的句子,内容丰富就是值得练写的对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早晨上学的情景,进行仿写。仿写中,当学生写不出多种情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群策群力。于是,学生既能够写“从田间小路上走来,从家长护送的电瓶车上下来,从集体乘坐的中巴车上排队过来”,又能够写“有的背着书包一路小跑,有的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的边走边唱心情快乐,还有的低着头思考嘴里还自言自语”。这样的仿写使学生上学时的情景表达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
二是提取支架练写结构。随着练写的推进,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渐提高,练写自然会朝着结构特点上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文本中的典范语段时,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提取结构发现表达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练写活动。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我”到母亲上班的小厂喊母亲,母亲听到后转身看“我”的一段是非常有特点的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对于这一典范语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表达方法:其一是把一个转身抬头看的动作切分成三个镜头,用定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二是每个定格镜头表达中,还采用了倒装的方法,能够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从这一语段中提炼了结构与方法,形成了表达支架,学生借助这样的表达支架,练写就显得有模有样了。如果学生在习作中把这样的练写有机运用,表达效果会更突出。
三是借有关表达练写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属于一种学习进阶,在表达上学生能够运用材料表达主题也有进阶的意味。换言之,教师在阅读中抓住作者体现主题的表达方法,组织学生练写,落实练写方法的进阶。如教学《落花生》,课文中父亲借花生把果实埋在地下这一特点,教育孩子做人要学习花生那样做朴素有用的人。教师让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事物,往深处想一想它们身上的品质特点,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行突出主题的练写活动,使学生从中学习文章在表达上要有意义。
总之,在整个小学阶段,从读写融合的理念出发,教师需要根植教材文本,精选体现进阶的典范表达,让学生在随课练写中增强从理解到表达的能力。
作者简介: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