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4-01-04 10:03李继如江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鞘膜单孔积液

李继如,江凯

(金乡县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山东济宁 272200)

鞘膜积液好发于儿童群体,多由睾丸鞘膜腔内积液过多所致, 从而出现睾丸部位无痛性肿胀症状,部分患儿积液过多可伴有下坠感或牵扯痛,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并影响患儿日常活动能力,不利于儿童群体健康成长[1-2]。 目前,临床对于无明显症状患儿多以随访观察为主,期望积液可自行吸收,但对于伴明显症状、积液过多患儿仍需及早开展手术治疗,以减轻患儿痛苦。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为治疗鞘膜积液的常用术式,该术式能够良好恢复鞘状突形态,并抽取鞘膜积液,以改善患儿病情。而传统手术方式多以开腹为主,具备操作简单、视野好等特点,但开腹手术对机体创伤大, 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影响患儿术后良好恢复[3]。腹腔镜术式则为微创术式,其对机体创伤小, 在腔镜的辅助下亦可精确复位鞘状突,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单孔腹腔镜术式创伤更小[4-5]。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5 月—2023 年5月我院收治的82 例鞘膜积液患儿为对象, 旨在分析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2 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5.89±1.12)岁;积液位置在左侧22例,右侧19 例。 观察组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5.92±1.15)岁;积液位置在左侧23 例,右侧18 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鞘膜积液诊断[6];经超声检查存在积液;单侧病变;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衰竭;合并血液疾病;合并感染;存在先天性生殖器畸形;伴有免疫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全麻后,取侧卧位,自腹股沟韧带中上方沿皮纹作1.5 cm 横切口, 逐层分离各组织,切除囊肿,沿精索上缘探查,结扎鞘突管内环并切断,清洗术区并缝合。 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取侧卧位,脐窝作0.5 cm 切口,气腹建立后,置入腹腔镜探查;并于右侧腹股沟管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2 mm 切口,疝气针穿刺进入腹部肌层向下潜行,越过输精管、精索血管自外侧壁穿出腹膜,一侧线头留于腹腔内,退出疝气针;再用疝气钩针穿刺,自腹股沟管外侧壁腹膜潜行,自穿刺点穿出,从外侧腹壁膜下潜行,再次于原穿刺点穿出,牵拉留置线头,提出腹壁,高位结扎腹股沟管内环口,皮下打结;明确无异常后退出器械,并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2)应激反应指标:术前及术后24 h,两组均采血3 mL,测定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A)及肾上腺素水平。 (3)术后疼痛评分:术后12、24、48 h,采用儿童行为疼痛量表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包括行为、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总分10 分,得分越低表示患儿疼痛越轻。 (4)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肿胀、皮下气肿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住院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切口长度(mm)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4.52±1.05 18.69±1.32 53.793 0.000 2.76±0.32 6.52±1.15 20.169 0.000 28.41±2.38 22.36±2.14 12.104 0.000 2.59±0.42 4.08±0.45 15.499 0.000 8.76±1.12 11.54±1.33 10.238 0.000

2.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or、NA、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μg/L]

表2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μg/L]

组别Cor术前 术后24 h NA术前 术后24 h肾上腺素术前 术后24 h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92.25±6.17 92.54±6.23 0.212 0.833 135.96±8.43 158.41±10.59 10.620 0.000 50.58±5.32 50.72±5.37 0.119 0.906 83.41±7.12 101.35±8.41 10.425 0.000 58.41±5.87 58.33±5.82 0.062 0.951 87.64±7.53 105.41±9.32 9.496 0.000

2.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2、24、48 h, 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3.52±0.41 4.75±0.58 11.088 0.000 2.75±0.32 3.49±0.38 9.538 0.000 2.02±0.21 2.57±0.34 8.813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鞘膜积液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鞘膜积液病因复杂,临床认为其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大类因素, 其中原发因素主要为鞘膜慢性炎症,继发因素则包括附睾炎、疝气手术、阴囊手术等,上述因素作用下,可导致鞘膜腔内液体产生量超出自我吸收能力,故逐渐积聚于鞘膜腔内[7-8]。 疾病早期,患儿鞘膜内液体量少,基本无明显症状,一旦积液量过多,则可表现为阴囊内肿物增大,并伴下坠、疼痛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一定不适感。 同时,鞘膜积液过多还会影响患儿的排尿功能, 并对后续睾丸的发育造成影响,影响性功能。因此,还需确诊后尽早开展治疗,以便于减轻患儿痛苦,并保障阴茎及睾丸的正常发育。

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在儿童鞘膜积液治疗中应用广泛,术中高位结扎鞘状突使其闭合,并将积液抽出,以消除阴囊内肿物,减轻患儿痛苦。但传统手术创伤大,尤其在解剖、分离期间易损伤精索血管,不仅会增加手术出血量,还易造成局部瘢痕粘连、血肿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甚至影响性器官的发育。Cor、NA、肾上腺素为常见的应激指标,手术操作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促使该类因子大量释放入血,且应激反应越强烈则该类因子水平越高,故可用于评估手术创伤。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住院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Cor、NA、肾上腺素水平低,术后12、24、48 h 疼痛评分低,并发症少(P<0.05),提示单孔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创伤,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较常规腹腔镜手术更具有突出的微创性、 美观性,其自肚脐口穿刺建立气腹即可置入腹腔镜系统,实现腹腔内视野的清晰显示,便于临床明确病灶及各组织间的关系,以开展细致化操作,减轻机体损伤,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手术应激反应[9-10]。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视野具有放大功效,可更好辨别血管、输精管、精索血管等组织,减少对该类组织的误伤,且术中亦可完成鞘状突的高位结扎,使得开放的鞘状突闭合。 此外,术中在腹膜外完成内环口结扎封闭,可降低组织张力,有助于避免腹膜裂伤及术后复发。 但单孔操作难度较大, 术中精细化操作对医师的熟练度要求高,故会相应延长手术用时,待单孔腹腔镜大范围推广后势必会愈发熟练,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可降低鞘膜积液患儿手术应激损伤, 减轻术后疼痛,且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鞘膜单孔积液
滑膜炎的膝关节积液要抽吗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睾丸鞘膜结石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患了睾丸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