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悬吊运动在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1-04 10:03孙明群李技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肌群步态脑瘫

孙明群,李技艺

(临沂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山东临沂 276400)

脑瘫是由发育缺陷及非进行性脑损伤共同引起,痉挛性脑瘫是其中常见类型,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运动控制障碍等[1-2]。 故临床针对该类患儿以运动康复为主,以改善患儿的身体活动,但单一运动训练的效果有限,应考虑多项运动联合作用。悬吊运动是渐进式、系统性运动训练,即让人体在悬吊状态下进行自主运动,通过不稳定状态下的动作提升患者对自身姿势的掌控感,加强躯干核心稳定,进而提高平衡能力[3]。核心肌群训练主要通过多项训练提高机体深层运动肌群及浅层运动肌群力量,从而保障机体核心力量对身体的控制,改善运动能力[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 年12 月—2023年3 月收治的86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对象, 讨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悬吊运动在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具体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6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5]中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2)能够理解康复师指令并执行;(3)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癫痫、严重遗传代谢疾病;(2)半年内接受肉毒毒素药物、矫形手术、肌肉松懈等相关支持;(3)视觉、听觉障碍;(4)伴有骨关节疾病。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龄3~9 岁,平均年龄(6.02±1.45)岁;运动障碍程度:重度11 例,中度18 例,轻度14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6.13±1.33)岁;运动障碍程度:重度10 例,中度19 例,轻度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予以步行训练、纠正错误姿势、头部控制,同时配合如厕、更衣、进食等基础康复训练。 基础康复训练1 次/d,0.5~1 h/次,5 d/周,连续训练16 周。

对照组患儿予以悬吊运动训练。康复师先对患儿进行弱链测试,有针对性进行运动干预。(1)平衡及重心训练:患儿双脚站立于悬吊板,抓住悬吊绳,康复师从各个方向挪动悬吊板, 指引患儿进行重心转移、旋转等动作。 (2)仰卧下肢训练:患儿呈仰卧状,双手放于两侧,放松膝关节,将刚性悬吊带放于踝关节及膝关节两侧,髋关节屈曲30°左右,膝关节伸展,下肢悬吊,缓摆下肢。(3)侧卧位关节训练:患儿侧卧于床,用软枕垫于头部,悬吊踝关节及膝关节,保证腿部保持水平,指引患儿进行抬臀、伸膝、伸髋运动。(4)骨盆旋转训练:患儿呈仰卧状,悬吊带则位于一侧膝关节下,另一侧膝关节则悬空,利用支持带的作用使骨盆离开地面,移动骨盆旋转做抬臀、伸膝、伸髋运动。(5)运动控制训练:患儿立于悬吊踏板上,双手紧握两侧悬吊绳,下肢伸直,康复治疗师指引患儿进行下肢前后蹬踏、开腿、并拢运动。 悬吊运动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上述所有训练都要在康复师监督下进行,根据患儿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3~4 个项目,1 次/d,0.5~1 h/次,5 d/周,连续训练16 周。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核心肌群训练。(1)搭桥训练:患儿保持平躺,下肢合拢,膝盖弯曲,双脚放平,双手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保证头部与脊柱为直线状, 引导患儿在保持头部与脊柱不动的情况下,使臀部离开软垫,作桥状,避免骨盆摇晃,动作保持5~8 s,20 次/组,3 组/d。 (2)抬腿训练:患儿立于20 cm 高的台阶下,双腿伸直,最大程度抬起脚,使脚离开地面,再轻轻放下,重复练习5~8 次,练习时要有支撑物,以防摔倒。 (3)借助bobath 球训练:患儿仰卧,球放于双脚下,髋关节提伸使臀离开床的同时保证膝关节伸直;患儿正坐于球上,保持稳定,康复师指导其双手置于自身骨盆两侧,左右、前后转动球,做腰屈曲、侧屈、伸展动作。 (4)下蹲训练:患儿站直,双脚分立保持与肩同宽,缓缓下蹲,髋部后移,屈膝约50°后缓慢起身,重复数次,练习时间避免脚跟提高,同时下蹲吸气起立呼气。训练时间为1 次/d,0.5~1 h/次,5 d/周,连续训练16 周。

1.3 观察指标

(1)粗大运动功能。 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估,GMFM 包括E 区(行、跑、跳)、D区(站立):E 区最高分72 分,D 区最高分39 分。每项由四个等级组成,采取0~3 级评分:没有动作,完全不能完成为0 分; 出现动作, 仅能完成10%以内为1分;动作完成10%~90%为2 分;动作完成90%~100%为3 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粗大功能越好。

(2)步态分析。 干预前后采用足印分析法分析训练过程中步长、步宽、步速等相关参数。

(3)平衡功能。干预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能力测试,该量表共有14 个项目,最高4分,最低0 分,共计56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GMFM 量表E 区、D 区得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GMFM 量表E 区、D 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E 区干预前 干预后D 区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26.88±4.04 27.79±3.94 1.057 0.293 32.71±4.66 38.11±3.97 5.784 0.000 26.86±3.03 26.46±3.22 0.593 0.555 30.75±2.97 34.05±2.91 5.204 0.000

2.2 两组步态分析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步长、步宽、步速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窄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分析比较(±s)

表2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分析比较(±s)

组别步长(m)干预前 干预后步宽(m)干预前 干预后步速(m/s)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0.95±0.07 0.96±0.07 0.662 0.510 1.03±0.07 1.07±0.05 3.049 0.003 0.16±0.05 0.17±0.04 1.024 0.309 0.15±0.04 0.12±0.04 3.478 0.001 1.01±0.05 1.02±0.05 0.927 0.356 1.03±0.05 1.11±0.06 6.717 0.000

2.3 两组平衡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BB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BB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BB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3)观察组(n=43)χ2 值P 值34.57±3.22 35.65±3.47 1.496 0.138 46.08±3.57 49.73±4.01 4.458 0.000

3 讨 论

脑瘫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发病部位在脑部,可累及肢体躯干,继而出现肌张力增高、上下肢内旋、尖足等症状,致使患儿无法独立站立和行走,最终出现躯体异常反射、步态异常等状况。 而痉挛型脑瘫患儿因经常性使用健侧肢体, 导致两侧肌群发育不对称,从而影响身体平衡能力,致使日常动作时偏向健肢,两者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可导致患儿失去运动和生活能力,故应积极寻找有效措施帮助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6]。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加强对脑瘫康复医学的认知,认为患儿长期坚持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利于机体运动模式改善,可促进神经系统好转,利于预后。

悬吊运动现已普遍运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是一种利用悬吊设备进行躯体核心力量及稳定功能训练的运动模式。 在进行闭链运动的同时,利用悬吊的不稳定装置进行连续性放松及牵伸训练,提高患儿对自身姿势控制的体验,刺激姿势反射,从而加快中枢神经系统重新建立正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模式,进而促进运动功能提升及步态稳定[7-8]。 悬吊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运动能力,但单一训练的效果有限,且康复训练往往是长期性过程,患儿依从性较低,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故考虑联合其他干预方式以提升训练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GMFM量表的E 区、D 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悬吊运动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其原因在于,核心肌群是人体活动的基础,核心力量是人体掌控运动模式的关键[9]。而通过规律性核心肌群训练增强核心肌群肌力,保障人体运动基础,同时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加深核心力量,提高身体稳定性,利于平衡能力增强[10]。 同时循序渐进的多维度肌群训练能够增强躯干及骨盆部位肌肉群力量,制造上肢及下肢的支点,继而帮助患儿调节人体姿势,改善步态,提升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运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中, 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增强平衡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群步态脑瘫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便宜假肢能模仿正常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