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赜

2024-01-04 04:03范乙颖
成才之路 2023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范乙颖

摘要:文章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基础上,论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构建协同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方法、加强网络平台的运用、加强协同育人团队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建议,以提升二者融合教育的整体水平,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1;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6-0033-04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既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从协同论角度研究二者融合路径相对较少。因此,如何从协同育人视角出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提升高校育人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目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1]。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从心理层面出发,遵循学生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予以引导,借助各種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确保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业,并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二者目标共同指向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第二,二者互为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均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2]。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满足大学生解决自身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需求,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问题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教育方式是心理测验、咨询、角色扮演、心理调查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常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等为主。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围绕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来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以高校在校学生群体作为教育对象,在育人层面具备协同性和统一性,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4]。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两种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两种教育内容彼此渗透的熏染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聚合彼此的优质教育资源,聚焦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将两种教育资源有效互补,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进而提升协同育人实效[5]。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而以符合学生习惯、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念差异正在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冲击。除此之外,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有时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受多方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育人功能有时呈现弱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土化理论创新成果较少。现阶段,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理论创新,这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第二,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存在脱节现象。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环节的问题,这是内化与外化脱节的主要原因所在。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困惑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在引导学生形成对自身心理的正确认知,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消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阔步前进。但是,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惑。第一,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难以正确对待校园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第二,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缺少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会出现存在感缺失、缺乏幸福感、缺乏追求感等现象。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瞄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性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

1.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育活动,二者融合可以促进育人效果实现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第一,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是开展教育活动、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主要场所,应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地优化校园环境。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要从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资源投入、教师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围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课程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模式予以优化,消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阻碍。高校要加大资源引进和团队建设层面的经费投入与资源投入,推进协同育人团队建设,促进各项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培育。第二,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缓解学生的压力。父母应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需要从自身素质、家庭文化以及家庭氛围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榜样效应,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道德、文化、心理以及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例如,父母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孩子往往也具备较强的应对挫折的能力,能够冷静思考,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挑战。二是注重建设家庭文化。父母通过建设良好的家庭文化,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引导孩子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三是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父母要建立与子女之间和谐、稳固的关系,在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家庭氛围中促进孩子形成独立、乐观和自信的个性,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第三,优化社会环境。人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社会,高校也处于社会环境之中,而社会环境变化会对高校校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社会环境中存在不良信息,则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例如,个人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都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伤害。因此,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社会环境的作用,要积极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并将优质社会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支持。

2.创新育人方法

在育人过程中,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特征,从学生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特征出发,对育人方法予以创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互补。第一,注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创新。高校教师应摒弃一些效果不佳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主体心理状况与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高校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通过在不同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提升育人实效性。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结合纪录片、专题电影、实地参观等引导学生理性进行思考,开阔人生视野,厚植爱国情怀。第二,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育人效果,高校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育人方式。如在对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为调整育人方式提供参考。高校教师也可采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情境体验、虚拟实践等育人模式,提升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

3.加强网络平台的合理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为主的新兴媒体正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合理运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构筑新时代育人的网络阵地。第一,加强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学生兴趣点、心理健康情况等,为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第二,充分聚合和推送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利用各种在线途径,精准地向学生推送其所需要的信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第三,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群组、QQ群的传播优势,搭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彼此及时进行交流沟通,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载体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第四,加强对校园网的有效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4.加强高校协同育人队伍建设

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深入融合,高校应加强协同育人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团队。第一,增强教师队伍的协同育人意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协同育人意识,在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教育之间的交叉点、契合点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协同育人理念开展具体教育工作,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方的优势,形成新的协同育人模式。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健康教育者可基于共同目标组建协同育人团队,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在协同育人工作中,高校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真实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挖掘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共同聚焦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协同育人团队应当通过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在协同育人理念指导下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及组织教育评价,有效提升育人的针对性、亲和力,促进育人实效性的不断提升。比如,高校可通过学术讲座、培训交流、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教师团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聯系,准确认识二者协同育人的内在机理、现实价值,并在具体实践中有意识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开展。第二,注重提升教师团队的协同育人能力。构建协同育人团队时,高校应在组建协同育人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培训活动以及学习交流活动,增强团队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要求教师群体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教育技巧。高校要注重培训活动的全覆盖,确保覆盖到心理健康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群体等,提升协同育人团队的整体实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应当涉及协同育人理论、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树立协同育人的自觉性,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育人能力的整体提升。这样,高校通过提升教师团队的协同育人能力,可以让教师团队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年龄特征以及思想动态的变化趋势,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精准地施以协同育人策略,形成1+1大于2的协同育人优势。

5.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熏陶作用,高校将协同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在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对大学生个体的积极影响,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更加真切的实际体验,有效提升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比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学生社团活动、科研竞赛、专题讲座等各种活动之中,更好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出协同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借助短视频等多种传播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秀内容在网络场域中进行有效传播,拓展协同育人的广度,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校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并在实践中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融合。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策略,从构建协同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方法、加强网络平台的运用、加强协同育人团队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整体水平,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庞琳,陈思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路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33(01):41-43.

[2]郝薇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施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06):57-61.

[3]李亚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10-111.

[4]徐伟,王云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意识结构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8(04):188-192.

[5]王春燕.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151-153.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an Yiying

(Yunche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Shanxi Province,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laborates on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novate education methods,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network platforms suggestion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eams and strengthening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ies;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fuse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