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郑明月 邢丽楠 黄婉仪
摘要:要推动基于“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称三融)的我国环境类职业教育改革,就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文章分析新形势下环境类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探讨新形势下环境类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面向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指出高职院校要做好三方面:以职普融通为导向,优化与修订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为前提,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以科教融汇为模式,将科技赋能给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6-0021-04
高职院校要基于“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简称三融),做好顶层设计,促进环境类职业教育改革。首先,要依据行业需求,构建实现“三融”的基本路径,明确在此路径下的改革内容。其次,要分析影响改革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一步理清问题间的关系,做好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本文对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环境类职教改革进行探讨,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重要举措,系统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支撑,并要求实施战略的主体应通过协调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職普融通是指职业教育应与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贯通,一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增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用性。纵观历史,经典教育理论十分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强调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技术的基本原理,到生产第一线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发现的技术瓶颈,反哺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对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自1980年至今,国家先后颁布了许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职普融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职普融通的高度重视,这些已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指明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提供了优质的制度体系。在国家政策推动下,2012年起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职普融通试点,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推动了职普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职普融通有利于实现人才贯通培养,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机会,更有利于消除职业教育歧视,促进教育机构优化,改善就业生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
产教融合是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办学主体,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最早的提法是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实训标准,确定实训内容,在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某一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而实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为一而生成的新业态,其中链接二者之间的路径便是产教融合能否实现理想状态的必要条件[2]。199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后,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纷纷与对应企业深入合作,不断改革,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数据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的指导性文件。产教融合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制度,需要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与落实,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与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双向赋能。深化产教融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统筹推动作用,统筹部署,协调推进。深化产教融合,要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一体,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两翼”,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3]。
科教融汇是指科技赋能于教育,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融入人才培养中,将先进的技术引入教学体系中,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早在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就提出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并将其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标准。“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提出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各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立即行动,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先进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体系中,将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融入办学思想中,有效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科教融汇,科技主管部门要系统地梳理各类科研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将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提供给企业,使企业的生产线提档升级,为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构建平台。职业技术学校身处生产第一线,则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转化的“中试车间”。这样,能在全社会形成多主体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以上提及的“三融”基本思想与主要方向均符合我国国情,并且“三融”问题的讨论,对于提高教师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目前,一些拥有环境类专业的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单一,系统性不强,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理论深度,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用性较强,大部分课程均有操作性教学环节,但这一环节与理论教学有所脱节,导致课堂理论教学时间与操作性教学环节不同步,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案较为简单。二是课程体系行业特征不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国家的重大需求,教学内容陈旧,彰显不了工匠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没有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课程体系中,虽然课程中列举了各种实例,但是实例的理论性弱,与课程的关联度差。三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收效甚微,没有规范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训平台及校企双方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现场教学内容不规范,带有随意性,没有因势利导,没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地构建学生实习实验平台,使得学生失去了动手能力训练的场合与机会。虽然社会上的各类环保企业、各类环境监测站、各类污水处理厂都是校方合作的伙伴,但部分院校没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用好这些资源。四是教学手段与模式落后,部分院校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陈旧老化,且台套数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多自编简单的课件,很少购置专业课件或专用软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开展职业教育改革。
国家提出的“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及“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总体要求,首次把“大国工匠”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范畴,这些为职业教育改革明晰了目标与任务。面向未来,职业教育改革要做好三方面的措施。
1.以职普融通为导向,优化与修订课程体系
在主干课的设置上,高职院校要以职业教育与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为原则,从教学体系上互融,构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大主干课程的理论深度。对于涉及技术技能的课程,高职院校要改良原有的课程体系,加大与技术技能相关的理论内容深度,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增设必要的课程设计内容,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它可以在不增加理论课学时的条件下,利用实践课学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理论知识。以往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讲究系统性、整体性,很少将行业的需求纳入教学体系中。在对标普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环境工程专业应增设新课程,如污水厂运营与管理、空气质量监测、城市垃圾处置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环境规划与评价等。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以具体操作技术为核心的课下教学方案,如识图、阅读说明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技术描述或操作过程,并以产品设计、设备运维为线索,完成图纸绘制或运行规则制定的课程设计。这些改革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學、做”互融的模式,且重点强调“做”,让学生通过“做”展现“教”与“学”的效果。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可设置“软技能”课程模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合作、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力,以及领导力、责任感、好奇心[4]。高职院校还可开设一些文理通识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
2.以产教融合为前提,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一方面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充分与学校深入合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求学校重新审视现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将企业的需求融入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形成实用的可满足社会需要的达成度。高职院校要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引入教育教学督导模式,以此督促学校与企业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要优化人员职称,改良学缘结构,引进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鼓励青年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实习,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通过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训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彰显实训基地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越性。针对部分专业课教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缺少生产实践经验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格局,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育人目标的实现。要将行业需求,尤其是国家重大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在职普融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加强校外实训平台建设,避免与校内实验室项目重复设置,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以往的校外实习平台。由于历史原因,以往的校外实习平台基本上以某企业的生产线为主导,若企业的生产线不提升水平、不更新,学生就没有条件获得先进技术的训练。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投入资金,在企业建立以生产线为前提、与生产线匹配的实习平台,或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线的提标改造,将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融入企业生产线中,以实现企业效益与人才培养双赢。产教融合这一改革途径,足以说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融合应该理解为企业应具有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根据新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利用剩余资本创办或合办职业技术学校,并提供设施、场地,把企业的需求融入办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进一步发挥办学主体作用,以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以科教融汇为模式,将科技赋能给教育
高职院校要引入先进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组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实践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制造技术,如数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这些实用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当下,高科技体系、“双碳”经济已进入环境领域,而环境类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已落后于这种变化,可见,教育教学体现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许多著名高校把培养“大国工匠”并入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有的985高校还提出培养“国家巨匠”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把“中国制造”拓展为“中国智造”,据此作为改革的方向。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国家工匠,这完全符合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并且这种定位也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水准,符合国家的人才战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培养国家工匠的认识,以科教融汇为模式,将科技赋能给教育。职业教育是实施国家人才战略的主体,其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工匠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大大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为了实施人才战略,国家在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的战略布局,大力进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否则就会失去良机。总之,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广泛的认同度、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要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以科教融汇为基础,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以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多”“领域最全”的教育类型,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二十报告充分肯定了这一贡献,并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这对全国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高职院校坚韧不拔,久久为功,抓住契机,掌控方向。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要做好三个方面:以职普融通为导向,优化与修订课程体系;以产教融合为前提,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以科教融汇为模式,将科技赋能给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落实内容,彰显特色,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献:
[1]胡文锐.我国职普融通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J].江苏高职教育, 2023(02):54-56.
[2]门超,周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机理、表征、症结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3(03):48-50.
[3]曾天山.以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普熔体、产教融合、科教融汇[J].职教论坛,2023(01):5-8.
[4]姜欢,周俊华.美国P-TECH创新模式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3):70-73.
[5]郝双双,雍丽英,刘万村,李敏.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9-11.
Expl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Yuan Yuan1, Zheng Mingyue1, Xing Li’nan1, Huang Wanyi2
(1.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176, China; 2.School of Environ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96,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integrations"), it is necessar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explores the main problems in environmen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udies measures for fu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o three things well: optimize and revise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guid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further strength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mpowering technology to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s a model.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scienceand 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