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姗
摘 要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创新设计与实践,是在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学习载体。对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策略进行探索,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要素材,围绕设计理念、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角度,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创新设计与实践策略展开分析,全面体现其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创新设计 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广大语文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首要问题。因此,以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的,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群、综合性学习等概念,创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将课内外的语文资源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掌握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总结语文规律的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与训练,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核心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皆能有所提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两个说明文单元,即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下册第二单元,这两个单元中不仅有多篇说明文体裁的优秀文章,还包含“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等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板块,意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基于说明文的这两个特点以及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和布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形成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理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文体,它兼具科学性、逻辑性等特点,其语言简洁、生动、严谨,一般情况下,说明文通过解析事物概念、描述事物特征的方式,揭示事物的规律或本质。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说明文广泛地存在各个领域,如产品说明书、广告标语等等。
统编教材中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为八上第五单元,这一单元选编了五篇事理说明文,即《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在本单元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点,还可以明确作者是如何说明事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和科学。第二个说明文单元为八下第二单元,这一单元围绕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编选了四篇事理说明文。在此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单单要理顺说明顺序、甄选关键信息,还应把握推理、分析等学习技能,同时也要发现说明文中的问题,形成质疑问难的意识。此外,在第二单元“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资料夹”中的内容,设计一次宣传活动。
上述内容分析了统编教材的两个说明文单元,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编排理念和新课标的培养要求,围绕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创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为主题,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并让学生将地理、生物和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以此增强初中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1]
二、学习目标
基于统编教材中说明文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编排特征,围绕“观察大自然的植物”这一主题,教师可以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与实施,预先设计学习目标,以此驱动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
目标一: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及课外的说明文,了解“分类别”这一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应用范围以及具体作用,能够初步形成分类的观念。
目标二:聚焦现实生活,能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大自然中的常见植物,并运用“分类别”这一说明方法,对植物进行精准分类,同时思考植物在公共建设、绿化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完善空间等问题。
目标三: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了解其格式特征,并能在观察和写作等过程中推理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结论,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或建议。
笔者以统编教材说明文单元的主要内容、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依托,根据“观察大自然的植物”这一主题,提前设计了以上三项学习目标。从学习目标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仅关联了课内资源,也融合了学生的现实经验,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促使他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掌握跨学科学习的相关技巧与方法。[2]
三、学习过程
在实施“观察大自然的植物”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时,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探究、汇报和总结,以此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启动
启动是跨学科学习的第一阶段,也是學生了解任务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创建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经验迁移到课外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之中,促使他们在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深化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为例,出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等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主任务和子任务,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层次清晰的学习任务群。
主任务:你知道说明方法有哪些吗?你读过哪些说明文?你能否将课内掌握的说明方法迁移和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呢?结合初中阶段的学习经验,请同学们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为主题,对常见的植物进行细心观察和科学调查,并尝试着运用分类别、下定义等说明方法,撰写一篇内容丰富、说理清晰的调查报告。
子任务:①阅读《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课内说明文以及《食物从何处来》等课外说明文,了解它们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着重分析和解读下定义、分类别这两种说明方法的概念与作用。②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学习计划,并将具体的计划落实在书面上,明确每一个成员的职责与分工。
在启动阶段设计主任务和子任务,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学习重点,推动他们迁移和转化知识,使得他们能够将课内所学的说明方法、积累的阅读经验,有效地运用到跨学科学习活动之中。
2.第二阶段——探究
在启动阶段之上,我们开启了第二阶段的指导工作,旨在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理性思考意识,让他们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关联起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我们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探究性学习任务。
任务一:走进自然,寻找植物。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寻找身边常见的植物,借助手机、摄影机等设备,拍摄植物的实物照片,为后续的学习活动积累材料。
任务二:查阅资料,认识植物。
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形色APP等平台或软件,查阅有关于植物的基本信息,并结合现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植物进行分类。同时,在完成此任务时,同学们可寻求生物、地理学科教师的帮助,了解植物分类的标准或植物的类属,如“门、纲、目、科......”
任务三: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了解城市或乡村的绿化规划情况,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梳理不足。
为驱动学生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我们设计了上述三个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回归生活,让他们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来精准地概括植物的属性和特点。
3.第三阶段——汇报
在跨学科学习的第三阶段,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让他们将探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积累的知识等,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推动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
任务一:自主钻研,做好准备。
结合教材内外的资源,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特征、写作方法和主要构成部分,并初步列出调查报告的框架,将获取的内容一一填充在调查报告中。
任务二:撰写报告,汇报成果。
以“观察大自然的植物”为主题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展现出探究的全过程,并经过多元化的推理和分析,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精美的PPT,展示出跨学科探究的成果。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汇报学习成果、锻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让他们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并能清晰地展现学习和探究的整个过程、提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结论。基于此,学生便能顺利地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过渡。
4.第四阶段——总结
在跨学科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总结和概括学习经验,并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展开自评和互评。具体而言,我们采用了评价量表,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预设了标准、提供了支架,见下表1。
(注: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3分以下为不及格)
在学生展开评价之前,我们将表1所示的评价量表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表中的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和评价标准等,对自身的表现、同学的表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意识到自身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的问题,还能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
以上四个阶段,围绕“启动”“探究”“汇报”和“总结”四个关键词,设计了多组学习任务、构建了多个学习任务群,推动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探索。而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有效驱动下,学生既加深了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印象,也提升了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4]
四、 结语
在新课标“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等課程理念和具体要求的指导下,我们着手创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并细致分析了设计理念、预设了科学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启动”“探究”“汇报”和“总结”四个阶段,优化了跨学科学习的过程。基于此,学生展开了综合化、实践化的学习活动,他们初步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能够运用语文知识阐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也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 璇.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三要素”——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2(12):44-46.
[2]朱 健. 初中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探究学习策略摭谈[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2(5):78-80.
[3]杨素华. 初中语文跨学科资源融合教学[J]. 基础教育参考,2021(5):52-54.
[4]陈妍歆. “跨学科学习”助力初中语文读写训练[J]. 初中生写作,2022(11):30-32.]
[作者通联: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