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语言表达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避免“中式英语”现象频出,造成语言交流障碍。中职英语因其不同于中学英语的教育对象,又存在其特殊性。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时下广泛应用的文化导入法,以“饮食文化”为例,探索其在中职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将文化知识背景渗透至课程教学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文化导入法;中职技校;英语教学;中职英语;饮食文化
作者简介:陈莹茜(1997.11-),女,福建永安人,三明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且相互作用。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仅凭借中英对译,掌握基本词汇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如若不了解英语文化,则易于以中式思维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导致英语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存在各类问题,无法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表达方式。对此,教师需重视文化知识传输,采取文化导入法,将英语文化、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对文化知识有效了解基础上,逐步消除语言学习障碍,拓宽知识层面,扩展学习眼界,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习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传统、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其中包括食材的选择、烹饪方法、餐桌礼仪、食品安全等方面。不同民族、人种、国家在历史的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在地理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这是“文化”大概念的一部分体现,也能够体现“文化”本身,与之相辅相成。比如:中国春节的饺子、美国感恩节的火鸡、俄罗斯谢肉节的薄饼等。这些饮食文化不仅能够体现民族的特色,更能夠说明其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并且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舞台上,影响他国、他民族的文化,比如:享誉中外的中国老干妈和俄罗斯特产鱼子酱、大列巴。
饮食文化作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世界文化分布、脉络、传播以及交流。通过研究和了解饮食文化,不仅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习俗历史和文化底蕴,更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二、文化导入法在中职技校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薄弱,“中国式英语”泛滥,这已经成为中职技校的普遍通性。主要原因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以及不具备较高昂持久的英语兴趣。作为施教者,中职技校英语教师更倾向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受教者本身对中职英语兴趣,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更不会愿意将教学时间花费在需要具有大量知识背景扩充的文化教学方面。随着教学过程的循环反复,双方在彼此消极的教学过程中无法达成教学目的,影响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文化导入法能够将文化中的元素、价值和特色有目的地引入其他文化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尊重、交流与沟通,运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实现并提高对英语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在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时,运用学生常见的餐桌礼仪——为客人夹菜,来说明中西方餐桌文化的不同。在中国为客人夹菜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西方为他人夹菜则不一定会让客人感到荣幸开心。
其次,文化的不同还会造成语言内涵的差异,同样基础意义的词汇在中西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特别在英语表达中,不同的语境、词组更是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如若学生仅理解词汇的基础含义,在其阅读英语材料时,就会因缺乏对文化知识的了解,而无法准确地判断其中的真实意义,从而影响阅读理解效果。而通过对文化知识的有效学习,则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使之有效转变“中式思想”,能够立足英语文化的视角,对材料内容更好地进行理解学习。比如: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盐”常常出现在餐桌上作为辅料,客人可以自助添加,但如果盐在餐桌上洒出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而中国作为调味料的盐更常出现在后厨,如果出现在餐桌上则表示主人的烹饪不到位,客人对饭菜的口味不满意。
此外,文化导入法亦可视作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拓展。文化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对较广,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氛围得以适时调整。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通过将文化导入其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深化其学习与识记效果,从而实现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学生的英语信心不断提高,逐步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理论性说教类教学形式,学生也更乐于通过了解拓展性英语知识内容来学习英语知识本身。
最后,在应用文化导入法时,需做好基础知识教学与语言文化的协调。尽管现阶段文化导入法已逐步被中职英语教师接受,但由于其并无具体的教学参考,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此,一方面,教师需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体系,以便更为科学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当中;另一方面,教师需积极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借此实现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有效普及与教学导入,以更好地调基础教学及英语文化知识。
三、文化导入法在中职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讲解篇章背景导入
在应用文化导入法展开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需首先做好课前铺垫工作,以便更好地将文化背景普及给学生,使之能够在对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其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对学生展开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障碍及文化隔膜问题,有利于其提高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现阶段中职技校英语教材中逐步融入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并呈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相关的内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对此,教师需将教材资源、背景材料的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并发挥其价值,引领学生逐步深化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Can I take your order”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中外菜单,通过对比中外的前菜、主菜与甜品的顺序和菜色不同进行背景文化讲解导入,将中西餐的文化点餐差异进行知识普及。还可以拓展中西方传统饮食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是如何进行演变的,例如:中国古代作为主食的粮食作物是稻、黍、稷、麦、菽,而西欧古代作为主食的粮食作物是麦类和豆类。从简单的两张菜单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食物的发展历史,如今常见的粮食与肉类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而曾经风靡的食物是如何走向“没落”的。菜单背后隐藏的饮食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更能够加深学生对食物演变与社会更迭的思考,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该篇章的兴趣。
(二)营造文化情境导入
在文化导入教学指导中,情境创设通常是效果较好的导入方式之一,其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引领至特定的学习情境当中,使之能够在情境氛围的感染下,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文化内容的学习与了解,使之在情境中逐步提升其英语能力。在情境导入实践策略中,这一方法有着较为丰富的导入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组织游戏等,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学习环境当中,从而对文化知识实现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饮食文化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融入学习情境当中,可以设计“点餐”情境短剧活动,进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这一学习活动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准备、共同创编、排演“点餐”短剧。学生可以扮演服务员、顾客、厨师等角色,通过英语对话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成功点餐这一目标。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即不必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饮食内容,亦可让学生结合真实情况进行创新排演,要求学生能够在呈现饮食表达方式的同时,将饮食过程进行表演,即饮食方式是怎样的等。在角色互动中,学生将会运用课本上所学习到的如何点餐、如何询问价格、如何买单等句型,巩固学习成果,练习英语口语技能。教师对于在表演中出现的语音语法错误也可进行及时修正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交流中。教师也可在班级中开展世界文化美食节的模拟活动,将学生按照国家分组分类,通过张贴布置具有国家特色的装饰或旗帜,讓学生在各自摊位上进行本国特色美食介绍。世界美食节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对所代表国家的饮食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要求学生具备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口语宣传介绍以及回答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同小组的学生在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的过程中会互相了解学习,充分调动自身自主性与求知欲。在各小组分别表演之后,教师则可针对其表演中的英语表达、“饮食”介绍等部分进行评价与总结,选出优秀小组,对学生们的表现予以肯定。如此,学生在情境活动的学习中,则能够对这部分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较好的文化学习效果,更全面地认识饮食文化的表达。
(三)展示直观图像导入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饮食文化的不同。例如:同学们对于德国血肠这一食物的情况不甚了解,更无法理解德国的香肠文化。教师可以在一体机等设备上展示出德国血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它是动物的血液和瘦肉做成的糕点类食品,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与中国的传统香肠相比较加入了血液和大量香料、面包屑,是传统的德国美食。德国香肠历史悠久,起源于中世纪,在食物保存不易的时代成为德国人的主要肉类来源。同在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形成的酒文化也是德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可以展示德国啤酒节的宣传片以及图片让学生了解啤酒节的由来以及演变,并且可以对比中国近年来也新兴的成都啤酒节、北京啤酒节等,让学生知晓德国啤酒节文化的传播过程,深刻认识到全球化对不同文化是如何进行影响的。
(四)中英文化对比导入
在文化导入法的应用中,除上述方法的教学应用之外,教师还可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学生的文化知识进行导入教学,以此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效果。对于这一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规划具有较强的主题性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逻辑梳理,以便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比学习,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以饮食文化为例。中国饮食主食以南稻北麦为主,而西方多吃面包燕麦,这是由于中西方的巨大气候地理差异形成的饮食习惯。中国饮食中肉蛋奶的占比低于西方饮食,这与双方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与饮食观念有关。中国的合餐制与西方的分餐制则体现了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餐桌文化。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可让学生从理解文化到进一步理解文本,增强学习的记忆性。另外,饮食文化涉及的不仅是用餐礼仪不同,还包括美食差异、饮食习惯、理念不同等。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不仅有异,更有相同之处:中西方文化在餐桌礼仪上的要求都很严格,中国的《周礼》中就严格规定进餐的顺序以及器具使用,法餐也以其繁琐精致的用餐方式而出名;中西方都把饮食当作人际交往的重要一部分,中国人喜欢在饭桌酒桌上谈生意,西方人喜欢在餐桌前社交;中西方在餐桌上都喜欢以天气、事件、服装与宠物开始餐前对话。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在对比中找到异同点,深入挖掘背后隐藏的文化内容,介绍课程文本与英语知识,进行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英语交流,使之在饮食方面的语用表达能够更加准确。
四、结语
应用文化导入法对学生展开英语教学,学生能够在对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逐步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问题,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文化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且学习兴趣不足。文化作为重要的语言教育支持元素,与英语相伴而生,只有当学生对英语文化充分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英语语言及语用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可将文化导入法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当中,以多种形式将英语文化引入其中,如情境导入、中英对比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英语文化进行拓展性培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英语文化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党培培.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J].校园英语,2018(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