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1-02 23:06张致超王�煼�林银凤李乐玲
电脑迷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张致超 王�煼� 林银凤 李乐玲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2023年“校长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03952023024);闽江学院2022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BOPPPS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MJUJG2022A009)。

【摘  要】 高校英语专业推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要趋势。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为例,从现状、意义和路径三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系统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肩负着向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聚焦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境界、道德修养等视界与维度上引导的力度、深度和效度,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新路径。”然而,当前课程思政的效能与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大学生个人成长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课程的比例相对较低。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致力于学习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可能造成中华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失语”现象,学生可能会过度崇拜西方文化,甚至产生对本国文化不自信的心理。其次,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许多教师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便有所了解,也可能无法准确地用英文表达,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再次,传统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难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校园生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少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故而求知热情不足,积极性较低。最后,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出于应试要求和就业需要,学生对英语专业课程的重视度较高,而考核占比很低甚至没有列入考核要求的传统文化课程就容易遭到冷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符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强调了立德树人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了“德育”在五育教育中的关键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德育不仅涵盖道德素养,还包含了理想信念等各方面,是一个人思想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意义非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涵养中华儿女的精神宝库,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健全品格,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内容应自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英语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大胆尝试,能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符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从专业教育出发,提升和改善学生思想认知的状态和专业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

(二)有助于厚植教师队伍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师说》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专业人员,也是学生言行和思想的引领者。对英语专业教师而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一不可:前者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后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高校英语教师应以专业知识为基点,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中汲取智慧与教学方法,用古老的东方智慧涵养品行、健全人格,从而全方位提高文化素养和育人能力。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思政教育,是一个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亦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的表现。通过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教师可以不断拓宽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广度,而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新融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专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再一次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更是促进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文化自信水平的提升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对传统文化認知不够,对先进文化认同不足,对外来文化较为崇拜,文化自信缺失现状不容乐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展文化传播的形式;同时,这种结合可以深化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充分发挥英语专业优势——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见证中国的发展。“语言学习本身就是双向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为课堂注入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其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福州是一座有着“海滨邹鲁”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是我国城市中心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此被称为“古代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三坊七巷的布局始于唐代罗城,占地38.35公顷,有明清建筑268座,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明清古民居群。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读书氛围浓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是中国名人密度最高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坊七巷历史上名人众多,有考证的名人至少在450人;而且出现许多家族群体——名门世家在30家以上。”在国泰民安之时,出现了王审知、陈襄、郑穆、郑性之等名士,他们或开化民风繁荣教育,或印刷书籍造福后人。在民族危亡之时,涌现了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陈季良、蓝建枢、林觉民、严复、林徽因、冰心等仁人志士,他们或翻译西学开启民智,或著书立说激励民心,或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或义无反顾奔赴战场。“鲜活的名人文化作为三坊七巷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其爱国、爱民、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励精图治、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身先士卒、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崇文重教、励志成才的尚学意识,开放包容、谋求进步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劳动人民团结奋斗的智慧结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民俗信仰、传统工艺、地方饮食、民间传说等也丰富了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为其增添了活力。

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地处福建的高校在将三坊七巷文化与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开设双语校本课程,编撰双语校本教材,带领学生系统地了解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学会用英文表达传统文化。英语系可以和三坊七巷管委会合作,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导游的志愿服务,锻炼用英语解说三坊七巷文化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在学生了解、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地域文化同英语专业的教学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并厚植了爱国情怀。

(二)与等级考试和学科竞赛相结合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等级考试和学科竞赛,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随着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汉译英由原来的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主要考查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

近三年英语四级考试涉及的主题有:火锅、中医、书法、京剧、茶文化、端午节、戏曲;六级考试涉及的主题有: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诗歌、中国象棋、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国传统书画等。在备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翻译能力,也积累了知识,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竞赛是促进学习、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磨炼专业本领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文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主题讲座和体验活动等。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校际、省际的大型学科竞赛,比如福建省教育厅举办的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外语技能大赛,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新航道”联合主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等。在备赛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赛促学,同时也在比赛过程中无形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其国际传播力,从而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舆论引导力,一举多得。

(三)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互联网上拥有海量信息且形式多样、易于获取,仅凭课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身处校园,亲身体验的机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高校的英语学习者共同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博采众长。各高校可通过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以及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开设英文版或中英双语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在线课程,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使传统文化教育更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并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传播正能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福州地方高校英语系可以创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语网络宣传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开展双语教育;可以搭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三坊七巷文化专栏,定期推送双语文章,深入挖掘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名人世家、坊巷建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执笔的学生锻炼了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阅读的学生锻炼了英语阅读能力,也增长了知识,这都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结语

在完善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 参考文献:■

[1] 张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路径研究[J]. 新西部,2023(04):158+159.

[2] 陈燕.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融入福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19-20.

[3] 张勇,张雪莉,徐小芳. 基于教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1):85.

[4] 叶俊,盘华.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45-46+49.

[5] 张意忠. 论大学教师的文化底蕴[J]. 辽宁教育研究,2008(12):93.

[6] 张楚鑫,陈花艳,胡玉.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性[J]. 长江丛刊,2017(24):229.

[7] 薛金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提升策略[J]. 学校黨建与思想教育,2016(21):67.

[8] 黄启全. 坊巷世家[M].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