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梅 王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项目“后冬奥河北省冰雪产业经济发展与人才支撑政策研究”(项目编号:JRSHZ-2022-02013)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未来科技与产业领军人才的使命,培养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下的主要任务。文章旨在探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意义,总结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师生;创新创业
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该能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实中,必须正视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迎接时代挑战,深入分析可行的策略和路径,解决困境问题,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一)促进创新科技成果的轉化
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为师生的创新科技成果创建了便捷的转化路径,建设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例如高校创新创业中心或孵化器等组织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平台汇聚了各类专业人才、资源和资金,为师生的科技成果打造了高效的转化通道。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通常设有专业导师团队,其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行业背景,可以提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营销、法务等方面的专业指导,高校也会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场地、设备等资源支持,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目的是帮助师生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障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高校创新创业中心会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与产业合作,通过与企业、产业园区等合作,将科技成果快速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发展。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师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商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举办各类创业竞赛和项目评选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和推广科技成果的机会,使其在该过程中获得投资和资源的支持。
(二)获取适配的产业化资源
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可以让师生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也可以从中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产业动态。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和交流,师生可以获得更多的产业化资源,包括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此类资源为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发展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师生可以理解社会和市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项目方向和目标,此外,与产业界合作,师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市场意识
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师生的创业意识虽然逐渐提升,但是仍存在观念偏差和缺乏市场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高校教育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创业过程中,实践经验和市场洞察力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师生在创业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困惑和迷茫。创业者应该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但是很多高校师生在创业前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盲目跟风或者只是凭个人兴趣进行创业,导致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不足。创业过程充满风险。部分高校师生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过分乐观地看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创业者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增加了创业失败的风险。创业不仅是技术或创意的实现,更需要商业思维的运用,创业过程中,若师生缺乏商业思维,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定价、渠道选择等商业决策,就会导致创业项目的商业可行性不足。特别是高校师生在创业初期往往面临资金和资源匮乏的问题,难以获得足够的创业启动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这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发展和扩展,增加了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二)缺少正确的创业方法和创业知识
创业者缺乏正确的创业方法和创业知识,是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师生在创业前缺乏创业经验,对市场、产品定位、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在创业初期遇到困难。市场分析不足,未能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消费者行为等信息,导致创业方向选择不当、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接受度不高。高校师生的创业方法落后,过于关注技术或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商业模式的构建和盈利模式的设计,导致创业项目在商业运营方面存在短板。部分创业师生可能缺乏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难以有效推广产品或服务,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三、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发动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组织建设
为提升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发动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组织的建设,如民间非企业单位和民间社团,以增强联创中介力量,促进高校师生的创业,高校要与民间非企业单位、民间社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创业导师,为师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创业导师可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实践,帮助师生找准创业方向,优化商业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创业资源共享。与社会组织合作,高校可以开拓更多的创业资源,如资金、场地、设备等,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社会组织也可以帮助高校师生建立创业网络,扩大创业合作伙伴的范围,提供多元商业机会。
高校应邀请民间非企业单位和民间社团的创业精英,举办创业讲座和培训,让师生了解创业的最新动态和市场趋势,提升创业意识和商业思维,在此类活动中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建设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为师生提供创业场地、办公设施和专业指导。孵化基地应该提供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训、投资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师生从创意到商业化的全过程。
(二)发挥政府职能,联创专项基金
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必要发挥政府职能,设立联创专项基金,为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降低项目的财务压力,政府还可以出台政策进行扶持,例如在税收、贷款、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励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政府可设立奖金,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将奖金用于资助项目的研发、市场推广、创业实践等各个环节,帮助项目克服资金困难,推动项目快速发展。政府可提供经费支持,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聘请专业的教师和培训师,组织课程和培训活动,提供教学设备和场地等,提高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政府可提供低息贷款和融资支持,帮助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解决资金问题,在低息贷款和融资支持下,促进项目的研发、市场推广、创业实践,帮助创业人员项目克服资金困难,推动项目快速发展。政府可以给予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一定的税收优惠,降低项目的经营成本,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引进产业资本,支持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产业资本可以为项目提供市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搭建平台、组织路演,让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与产业资本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建设特色科创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特色科创园可有效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可将创业资源集聚起来,包括资金、场地、设备、导师团队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加强技术与产业对接,科创园可以联合高校、企业等,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建立技术转移机制,将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科创园运行和发展中,可促进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与互动,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注重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包括创业孵化器、加速器、投资机构等,为创业者提供从创意到成熟的全过程支持。法律与政策支持是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资源,例如法律咨询服务,科创园可以设立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或引入律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包括合同起草、法律风险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等,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创园可以协助创业者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并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导,协助创业者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科创园可以向创业者提供相关政策的指导,包括税收政策、创业奖励政策、创业担保贷款等,帮助创业者合理利用政策资源,降低创业成本。在创业初期,科创园应该注重帮助创业者进行法律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法律隐患,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创业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定期组织法律专家举行讲座或培训活动,向创业者传授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使其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遵守法规。
科创园可跟踪最新的法规政策动态,为创业者提供及时的政策解读和法规研究,帮助创业者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商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增加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净化市场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良好的市场环境可为创业者提供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保障创业者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创新,提高创业者对知识产权的信心,吸引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优化企业注册和审批流程,提高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简化注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降低创业者在注册企业时的成本和时间,例如,可以推行“一窗式”服务、网上办理等便捷方式,提供更加高效、便利、优质的服务;降低企业注册资本要求,让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创业,例如推行认缴制度,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措施,让创业者在资金方面更容易达到标准,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制度,让创业者可以在网上办理企业注册、年检等事项,减少时间和精力成本。
建立企业注册审批绿色通道,为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实行项目备案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备案,并在备案后进行快速审批,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提高师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效率和成功率,减轻他们的负担,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加强对企业信用记录的管理,促使企业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为创业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经营环境。政府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创业引导和支持,通过制定税收政策、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投资机构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投资,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激发创业者的创新热情,推动创新驱动战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对策研究中,有必要加强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創新实践平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在未来的高校教育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最佳实践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 陈鹏. 共教、共学、共创: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角色的嬗变与坚守[J]. 高教探索,2020(06):112-119.
[2] 卓泽林.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满意度提升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53-63.
[3] 王洪才,郑雅倩. 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假设与实践意蕴[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6):34-40.
[4] 向敏,许钊钿,谢琅,等. 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模型建构——基于全国596所高校双创教师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8):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