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旺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教学的革新带来了活力。目前,很多优质平台与信息资源已经深度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课堂实效。站在解决问题教学的角度,广大教师应积极展开实践性的尝试与探索,开辟更多元化的融合方式,不断明晰问题的逻辑与过程,启发学生展开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在提炼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逐步获得逻辑推理素养、空间结构观念、学习方法等维度的全面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如今,国家正处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涉猎。尤其是在兼具抽象性与复杂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或是寻找优质的课程资源,营造出形声色光交融的氛围,推动学生建立浓郁的学习热情,将知识迁移到生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从多个角度实现有效的信息提取、数据的运算,在观察、分析、推理中达成思维的拓展,强化学生认知程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学习方法。文章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深度推进“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信息技术的价值,引入生活化问题情境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其本身充分明确了现实生活与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的紧密衔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的生活化元素可以作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组成部分,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不断迈入其中,展开抽象知识的转换,解析数学,获得素质能力的增长。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引入可以为学生创设迁移运用的空间。当他们迈入其中时,就可以展开对所学知识的巧妙组合,致力于目标问题的解决或实践活动的推进,展开运用等,有效培养学生整体的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水平,助力他们的核心素养成长。
(一)信息技术的情境化优势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赋予了数学教学无限的启示。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运用于生活”更是成为学科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应用性以及工具性,能够培养学生巧妙组合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分析生活问题、推进生活实践,以上都是他们素质能力成长的重要体现。因此,各类型生活化情境的选择以及应用尤为重要。
巧妙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焕发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促使他们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展开相应的思考与探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等,进而养成经常思考的习惯,迁移到各类型生活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形成有价值的拓展性效果,进而打造出一套双向培养的机制等。而分析信息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明晰与形象,往往可以将与课程资源相契合的图片、声音、动画融合在一起,赋予学生一系列的感官刺激,幫助学生投入一个形、声、色、光交融的氛围之中,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参与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浓郁的学习热情投入思考以及知识的运用中,有助于放大教学的效果。
(二)引用信息资源推进生活化问题教学的实例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解决分段计费”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积极引入生活化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交融性的体验中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留意过本地区随处可见的这种车子吗?——共享单车。探究共有几种共享单车吗?呈现资料了解它们的收费标准。2. 启发学生自主提取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展开绘制(如表1),归纳计费的规律。3. 立足情境,引出问题:一天老师骑松果单车从家去燃气公司交燃气费,老师家离图书馆6.8千米。老师该付车费多少元?(说明:老师全程文明骑行,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启发学生根据收费标准填表格:把6.8千米看成( )千米,分析解答。用线段图表示分段的过程,展开运算。
二、突出信息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化问题教学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信息技术具有智能性、高效性,往往可以带给学科教学无限的可能。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多与课程资源相契合的微课程资源,联系课堂的知识讲解,选择一些更加优质的工具,在赋予学生一系列感官刺激的同时,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实现有效的观察、分析、推理等,经历高度自主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原理,分析其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等。
(一)“高效”与“智能”
现代化信息技术集互联网与多媒体元素为一体,因此具有智能巧妙的优势。实际运用中,往往可以全面优化知识呈现的形式。尤其是空间集合、几何部分的内容,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整体效果会变得更加突出与明晰,为学生构建全方位观察的条件。学生深入其中,可以建立明确的图像认知,把握同一知识模型中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感知他们之间的整体与部分关系、互补性关系、递进性关系等,有效实现思维的发散,进行一系列的推理与验证,归纳出数学原理规律,明确其中的思想以及方法。与此同时,该模式本身会生成一系列的数据,而数据本身与步骤之间存在紧密的衔接,因此能够帮助学生达成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模式,学生则可以实现信息的提取、数据的运算以及公式、原理的导出等,在更加完整的过程中实现拓展与提升。
(二)应用信息平台推进智能化问题教学的实例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问题教学机制,促使学生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轻松得出结论。
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 展示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启发学生了解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明确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目中是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学生需要用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2. 信息技术呈现转化过程(图1)。使学生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3. 启发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及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导图工具的运用,梳理问题解决框架
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现代化教育视角下,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表格工具等,都可以作为有利的工具,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相应的助力。所以,在全面推进现代教育的视角下,广大教师需要达成有效的尝试与探索,不断明确先进工具所具有的價值,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来实现有效的渗透,增强学法的指导,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建构,实现对知识原理的有效归纳,生成完整的框架等。
(一)现代化“教”与“学”工具的衍生
现代化“教”与“学”工具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条理明晰、层次分明,因此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将所涉及的知识罗列或是进行分布探索,以此学生可以形成完整的逻辑,感知并明确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与此同时,导图类工具会涉及一些下划线、符号等,而这些工具又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对知识的特殊处理或整合,达成有效的串联,使学生明确在同一整体下所涉及的层次,明确数学问题的宏观线索,进而达成完整的认知。最后,思维导图可以辅助学生展开个性化批注,学生采用其可以联系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以及教师讲解的重点,展开批注思考,实现进阶,辅助自身掌握一系列的解题方法。
历经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所涉及的三个类别,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以及概率”等,进而归纳在这些知识模块中所涉及的各个细分知识点,从而掌握一系列的题型等。因此,学生在参与解答时,可以更加迅速、高效地去选择有价值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有效助力学生的成长。
(二)应用信息工具构建问题解决框架的实例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植树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渗透导图工具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流程为:生成“六一”儿童节的植树情境,启发学生研究。如“同学们在全长275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2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学生在读题分析理解时,可能会有许多同学列成:275÷25=11(棵),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出单位错误,即“段”,感知间隔的含义。如若小路的两端都要植树或都不植、一端植等,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学生找到规律,明确株数与段数之间的不同变化。最后,教师可以展开拓展性的引导,启发学生运用一些信息工具,参与到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即启发学生立足于生活实践发现问题、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魅力等,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运用信息技术,如PPT、导图工具等,最大化地提升信息整合的效率,数据处理的质量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融动画、图片、音频等元素为一体,可以全面提升问题教学的实效。新时期的教师应积极寻求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与课程相契合的问题情境融合在一起,打造智能化问题教学机制,使学生在交融性的体验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有效的观察、推理等,明确数据本身与步骤之间存在的衔接关系,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 参考文献:■
[1] 曾利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思[J]. 大理大学学报,2023,8(07):111-116.
[2] 闻华.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乡村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25(13):197-199+220.
[3] 王总义.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中国新通信,2023,25(08):194-196.
[4] 李晓辉.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 亚太教育,2023(06):168-170.
[5] 翟巧轩. 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国新通信,2023,25(05):176-178.
[6] 颜琰.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2023,25(03):173-175.
[7] 周秀花.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