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4-01-01 00:00:00曹雪雪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了重要议题。但目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仍存在众多现实困境,通过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剖析成因,充分挖掘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明确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品德和职业追求,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为此,须通过完善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着力培育“数字工匠”人才队伍以及打造“能工巧匠”型师资队伍等措施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Cao Xuexu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xi,Jiangsu 214000)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By deepl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auses,this paper fully exploits the times valu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ternet era,and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craftsman spirit,as an excellent professional moral character and career pursuit,is indispensabl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y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craftsman spirit,focusing on cultivating the talent team of “digital craftsman” and building the teaching team of “skilled craftsman”.

Key words:Internet;vocational colleges;craftsman spirit

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核心和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价值认知问题,对此,应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信息多元化对学生价值认知造成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多元化呈现也日益突出,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以及信息内容纷繁复杂,对于正在塑造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社会舆论价值导向的偏差,社会心态浮躁和个人功利主义突出。新闻媒体行业的市场化,以及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团队为了追求效益而罔顾伦理道德、违背公序良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认知,也使得学生心态浮躁。二是躬身工匠事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弱化。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标识,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得到充分的认可是激励劳动者不断进取的重要动力,但目前技术工人和基层劳动者的待遇偏低,对劳模工匠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再加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工匠品格的追求和认同,使得培育工匠精神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校内外工匠精神培育资源未充分挖掘

校内外工匠精神培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对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学校内部资源还未充分开发利用。工匠精神作为崇高的精神追求与校园文化密不可分,营造崇尚工匠品格的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是最深层次也是十分必要的途径,但弘扬工匠精神的展览作品、演讲、培训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占比较低,因此弱化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另一方面,还未充分挖掘属地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中,形成独特的培育特色和优势。每个地区都有独属自己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英雄事迹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如古建筑、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将其融入课程中,既能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追求卓越。此外,优秀的企业员工,以及各行各业的群体均蕴藏着专业技能优势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从而使得工匠精神培育成效有所缺失。

(三)工匠精神强烈的师资队伍亟待建设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工匠精神强烈的师资队伍,但在目前,一方面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尽管对工匠精神有所提及,但其在师资培养和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仍显不足,这导致许多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从而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成效。另一方面社会对工匠精神在师资队伍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更侧重于教师的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这种偏差导致一些教师忽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这导致教师之间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影响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另外,不同的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一些教师可能认为工匠精神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它不重要,这影响了工匠精神在教师群体中的普及和实践。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一些教师可能难以保持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从而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发扬。总之,要实现有效培育工匠精神的目标还需建设“能工巧匠”型师资队伍。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

(一)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未来职业发展,更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培育出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将成为不断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在各行业以工匠精神为指引,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在提升整个社会的职业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敬业、诚信、专注等品质,不仅是职业成功的关键,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高职院校通过教育和引导,将这些品质传递给广大学生,进而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为现代化强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为实现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支撑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人们追求的精神品质和职业态度,与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品质正是这些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素养,高职院校通过系统地培育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其次,互联网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丰富的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各类资源整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接受到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环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职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密不可分、彼此相连的,互联网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得高职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得以更加深入地实现。因此,应当继续深化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为互联网时代实现个体价值回归拓宽途径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对国家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必要性,同样对重塑匠人品格,实现学生个人价值有着现实意义。互联网发展是把双刃剑,既对学生正确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紧跟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创造条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少人选择“快餐式”的就业模式,难以在一个岗位上持之以恒坚守创新,学生在实习就业时也存在迷茫、容易放弃的情况,因此,在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增强抗压能力、树立职业坚守良好品质的内在动能。工匠精神鼓励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这种创新精神是互联网时代所急需的,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外,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是分不开的,人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实现个人价值,工匠精神强调为社会创造价值,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在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价值。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分析

(一)以宏观政策为导向,完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应以这些政策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完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确保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其次,构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格局需要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打造具有院校和地区特色的专业集群,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入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开展技能竞赛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动力,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适应数字化发展,着力培育“数字工匠”人才队伍

所谓“数字工匠”,指的是具有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水平,同时又熟练精通网络化技能,并能利用这些技术能力改进传统产业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融入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之中,培养“数字工匠”人才是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着力培育“数字工匠”人才队伍,不仅有助于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现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的数据显示,我国有两到三千万数字人才的缺口,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符合数字化发展的技能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使其成为一名“数字工匠”,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数字经济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工匠”的培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与数字经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发展资源。同时,还应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系统的合作模式,从大一到大三不同阶段分别划定跟企业合作的班级类别,以逐步递进的方式实现企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相契合,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另外,还需要构建多层次“数字工匠”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新能力,自发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打造“能工巧匠”型师资队伍

互联网背景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须要强化师资力量,精心打造一支“能工巧匠”型的师资队伍。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队伍不仅需要拥有教学技巧,还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首先,需要明确师资选拔的标准。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招聘具有深厚学科背景、良好教学潜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其次,优质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库,因此,应该定期组织专业研讨会、名师工作室和在线课程等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社区服务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教师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总之,打造“能工巧匠”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在教育环境、师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只有培养出工匠精神强烈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品格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1):75-81、113、157.

[2]宋松.“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4):15-18.

[3]蒋子郁.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22(4):51-55.

[4]高远.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6):26-31.

[5]苏日娜,曾祥明.“互联网+”时代职工教育的挑战与应对——以中国职工教育服务网的实践为例[J].职教论坛,2021(5):130-136.

[6]宋晓萌.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6):210-212.

(责任编辑 朱梦琳)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