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2024-01-01 00:00:00刘冰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评价模式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摘 要:文章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护理专业现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针对评价主体、评价频率及评价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反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模式;高职院校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of Nursing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High” Construction

Liu Bing

(BVTC International,Baotou Vocational amp;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The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nurs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terviews.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in four aspects:evaluation subject,evaluation frequency and evaluation process,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d result of feedback,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evaluation mode;vocational colleges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学校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推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1]护理专业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紧缺专业,面临生源多样化和用人单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成为护理专业发展所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本研究旨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通过对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三年制护生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提升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现状

(一)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向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共收到571份,结果显示:男生占比25.4%,女生占比74.6%。按年级划分,大一学生占比63.9%,二年级学生占比29.1%,三年级学生占比7%。有82.1%的同学参加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在评价效果方面,53.9%的同学认为是通过上课方式,37.8%的同学认为是通过授课方式是否适合自己,8.2%的同学认为是通过教师的职称。有10.9%的同学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对教师的客观评价,31.7%的同学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对教师的客观评价,而57.4%的同学则表示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影响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方面,56.9%的同学能看到,43.1%的同学看不到。在教学方面,30%的同学认为课外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比较重要;26.9%的同学认为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比较重要;22.7%的同学认为上课精神饱满、充满热情比较重要。在执教水平方面,21.7%的同学认为上课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富有感染力比较重要;21.7%的同学认为概念阐述准确、原理剖析深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较重要;21.6%的同学认为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比较重要;15.8%的同学认为板书和示范设计合理、规范比较重要。最后,96.1%的同学认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根据通过问卷网对109名从事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中女教师占比96.3%,男教师占比3.7%。在学历方面,专科学历占比0.9%,本科学历占比86.2%,硕士学历占比12.8%。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比18.3%,副高级职称占比37.6%,中级职称占比30.3%,初级职称占比13.8%。工龄方面,20年以上占比43.1%,16-20年占比17.4%。71.6%的教师曾参加学校开展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69.7%的教师了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条目,87.2%的教师知道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另外,64%的教师认为学生做出的评价是比较真实的、客观的,53.2%的教师认为学校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及时,在评价完之后可以看到针对性的建议。在评价重点方面,教师们有不同的看法。18.1%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应用,17.3%的教师认为是教学内容的设置,17.2%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16.8%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效果的达成度,15.4%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态度的呈现,15.2%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问卷,教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他们希望及时公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让教师和学校能够及时了解评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他们希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考虑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的差异性,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考核。此外,他们呼吁避免外行评内行的情况发生,确保评价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并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

(三)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落实逐级监控,系部主要是采取“开展分级管理、明确分工细则、实行协同监控”的方式。创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监控,落实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价专家组、学生信息员协同评价。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执行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系部实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检查,并在期中召开重要会议,如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研讨会、师生教学座谈会。此外,系部还制定了多维度的制度,包括教学质量标准、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考核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教师承担着首要责任,系部对课堂教学秩序包含的教师表现、学生表现和课堂环境等11项条目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除了评判教师的水平、能力和效果外,课堂教学评价还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2]

二、存在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参与者包括听课的学生、同行教师、各层级的领导和督导人员。目前,全程参与教学的学生是评价的核心对象,[3]评价的结果更真实和有效。而其他评价主体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能评价教师一次或两次课程,有时甚至没有听课,完全依赖学生的评价而评价,这种评价存在不准确性和不真实性。

(二)评价频率和评价过程不到位

每个学期的期中,系部通过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面对面地收集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然而,顾忌情面,学生不敢提出真实的结果和意见,导致反馈的结果与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不符,无法达到教学质量评价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方式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评价主体、指标体系、方法和反馈等多个要素。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提高教学质量。[4]由于评价主体在受教育程度、对教学流程的熟悉度以及对教学观念的理解层面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对教师评价的焦点也会有所不同。若统一采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会导致部分评价主体在解读评价指标时出现分歧,从而使得评价分数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实际状况。

(四)结果反馈不及时

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和合理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和教师看不到结果,学校存在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和不到位的问题,会让学生和教师觉得学校不重视评价,把评价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意识不到评价的真正目的,致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分析

(一)评价主体多样化

教师应具备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制定教学策略的能力,通过集中师资力量,实现教研结合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参与教学和评价工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发挥同行评价的作用,增加同行听课的次数,对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进行评价,推进协同育人。同时,增加督导主体的评价次数,观察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情绪状态,判断教学是否符合学校现行要求,以及教学是否有效,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此外,充分发挥领导评价主体的功能,通过巡察、短暂听课等方式,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结果对教师具有公正性。另外,增加教师自评的次数,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发现自身在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否合理、学生积极性是否提高等。最后,建议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各评价主体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二)评价过程规范化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注重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制定长效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可以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发放评价表格,这些评价表格应当考评备课、辅导、作业批复等方面的表现,以便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目前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学习通、职教云等平台开展教学,可以通过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这样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此外,引入多次评教可以避免片面性评价,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应当作为对教师教学指导的依据,以助力教师提升能力和质量。评价机制应当支持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评价指标合理化

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面对不同课程的特性和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这些差异来调整教学的重点和方法。根据评价的主体和课程的性质,制定多种评价标准。依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课程特性,成功搭建交叉互融的教学评价“立交桥”。[3]例如,同行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反映行业要求和符合学生的学情情况,教学方法是否选择灵活且有效等;领导和督导主体评价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具体、可评可测,是否着眼于提高素质,是否坚持教书育人,是否渗透思政元素等;学生评价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是否启发和培养创新意识,是否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自我评价语言是否清晰、精练、表达能力强,教学环节是否灵活、逻辑性强,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

(四)反馈结果及时化

建议学校及时公布评教结果,并开展教师教学改进工作报告会等活动,以便让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时期能够及时知晓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形成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的长效机制。对于刚入职且还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给予发展性的关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动态地进行评价且及时反馈,把教学质量评价视为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对于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成为有理论教学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

四、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服务需求是护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需要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三年制护生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优化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强化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到评价的主体、过程、指标和结果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主动探究学习能力,旨在满足双高建设要求,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莹,陈燕飞.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 (20):220-221.

[2]王婷.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以N大学为例[J].教师,2020(35):20-21.

[3]万春芬.课程思政下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 (3):3-5.

[4]廖贵强.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阐述[J].科技视界,2021(5):105-106.

(责任编辑 陈润梅)

猜你喜欢
评价模式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
浅谈技工院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0:2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翻转课堂中的外语教学评价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3: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