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
【摘要】文章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中创信测”订单班为例,说明在高职院校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型期,根据学生特征及企业需求的变化,如何改革原有专科阶段的订单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对此提出两层三段渐进式订单培养框架,面向企业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将本专科多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订单班中融合培养。并用实际项目的实施效果验证了此培养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高职本科订单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层三段渐进式;订单;培养框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3—0072—06
在高職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有利于促进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吻合,使教学过程服务于企业生产过程,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1],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与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目标一致。
升格前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企业深度合作,在订单班培养并输送了很多高质量的学生到企业,例如,“搬豆科技订单班”“苏州地铁订单班”等等。此类订单班学生结构单一,均为同一个专业方向的专科学生,选拔进入订单班后,培养目标与对接的企业岗位都是一样的,因此课程和学分置换方案也相对比较简单。
但现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级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从原本的专科升级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渡期,在校学生既有专科生,也有本科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由原先的操作技能型岗位,转变为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实践岗位,培养目标由原先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锻炼,转变为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要兼顾研发能力的培养[2]。而面向的企业也由原来需求比较单一的企业,转变为对本专科学生均有需求,需要多层次多样性人才的企业。如何在同一个培养框架下同时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本专科学生,使其在一个团队中各司其职,完成合作。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如何打破本专科学生之间的壁垒,抛开原先的班级束缚,在新的框架下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而非专业方向分层培养,是现阶段订单式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原先的订单班,学生报名,企业通过学生的简历筛选,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后新学期即刻开展[3]。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有些学生跟不上项目进度,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企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不满意,达不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情况[4],而学分和课程已经置换,学生无法回到原先班级,只能草草收场,培训效果不佳。如何避免此类问题,能否在订单班正式开始之前设置一个缓冲期,让企业和学生在项目中进行接触,双方深入了解,双向选择之后再进入订单班,这也是现阶段订单式培养过程中有待改革的地方。
一、两层三段渐进式订单培养框架的实践探索
(一)培养目标的调整
原先的专科层次的订单班多与小微企业开展,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偏重实践,培养毕业即上岗的人才。而现在尝试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以本科生教育的思路引入实际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毕业即上岗,且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
原先专科层次的订单班,一个班级同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以类似的就业岗位为导向;而现有的订单班,一个班级的同学培养目标是分层的,按照不同的团队任务,即以团队合作中不同的角色为导向。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
原先专科层次的订单班,来源单一,培养目标一致,所以学习内容也完全一致[5]。而现有的课程内容,按照增量包的形式设计,在一个大的内容框架下,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与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相对应,适用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且后期这些学生也能很好地融入同一个团队,分层次承担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
(三)培养阶段的调整
原先的订单班,主要是学生报名——双向选择——学分置换和培养——企业实习——就业这样的流程,学生在懵懂的状态下报名,虽然了解订单班的目标、内容,但是没有实际感受,后期即使觉得订单式培养不合适,因为学分已经置换了,也没有办法回到原先班级,只有在企业实习前退出。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而且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培养好的学生都不进入企业实习,有悖于校企合作的初衷。此外,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如果企业觉得学生表现差强人意,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没有开除机制,只能坚持到学期结束。以上问题都可能导致后续订单班很难继续开展。
现阶段的订单班,在学分置换和培养前,增加了暑期夏令营的环节,流程为学生报名——暑期夏令营——学生再次报名——双向选择——学分置换和培养——企业实习——就业。一方面让学生对于企业氛围、项目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让企业对拟进入订单班学习的学生素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真实感受,继而经双方慎重考虑后再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学分置换,整个夏令营期间和结束之后均有退出机制,这样不仅保证了正式的订单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而且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生和企业双方满意度都很高,从而能够促进后续订单班的顺利开展。
针对前述问题,笔者提出一种两层三段渐进式订单培养框架,并在中创信测订单班予以实施,具体如图1所示。“中创信测订单班”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与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用户行为智能识别系统的开发”项目为依托展开的联合培养,旨在研究传统识别技术自动化,拓展新技术AI识别,最终实现提高流量识别率、准确识别用户行为的目标。新的订单培养框架中,将培养过程改革为暑假预备期、秋季培养期与企业实习期这样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下一个阶段开始前,均设有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完成整个培养过程的学生与企业的匹配性。鉴于学生专业基础、学习能力、感兴趣方向的差别,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学习框架中不同的课程模块,两个层次班级学习的具体课程见图1图例标注。其中拓展课程供提高班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此类学生对应企业中的研发岗位,而仅学习了基础班课程内容的学生,在企业中对应测试岗与数据采集和应用岗。最后的企业实习阶段,基础班和提高班的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识别管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
二、培养效果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选择“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大型企业为合作对象,实施了前述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作企业简介
北京中创信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研发、生产通信网测试及维护管理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北京市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公司已形成通信网测试仪器仪表和监测网管系统两大类6个系列近30种产品,并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全面覆盖交换、接入与传输、移动通信、IP数据通信、七号信令、3G等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通信产业领域,从基本的物理层和网络层的测试到高层的协议测试和业务分析以及网络的监控管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测试解决方案,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通信测试厂商。
(二)学生状况与课程置换方案
根据自愿报名、企业筛选原则,参加暑期夏令营与秋季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共20人。专业组成情况:专科层次8人,均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本科层次12人,软件工程与云计算方向各6人。
以上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表3所示。
根据企业所需理论知识,并且考虑学生未来的成长性,将订单式培养过程中需要用到的DPI识别技术理论、综合实践方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需求设置了基础课程、实训课程与拓展课程三个课程模块,具体见图2,满足不同能力层级学生和不同企业角色“基础+增量”的培养需求。
其中,基础模块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在暑期兴趣班开设,基础模块知识的梳理总结以及实践模块在秋季学期订单班开设,而拓展模块根据学生前阶段的学习情况按需要选修。
在此基础上,前述三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置换方案如表4和表5所示,对应基础班与拓展班,既打破了原先本专科和不同专业的壁垒,又满足了原本的学分要求和课程置换规定。
无论本科段还是专科段,置换后课程的学分数与学时数均超过了原先的培养方案。具体的培养阶段与课程对应情况如图3所示。
中创信测订单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专科生8人,本科生12人,完成第一段暑假预备期基础课程与初级实践课程后,1人退出,开学前碰巧增补1人,在秋季学期基础课程回顾时,给他单独补课追平了进度,秋季培养期依然有学生20人,且构成不变。第二段秋季培养期结束后,经学生自愿报名和企业选拔,共12人进入企业实习,其中专科4人,本科8人,最终全部顺利留在企业就业。
在两层三段式订单培养框架下,最终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中,订单基础班8人——专科3人,本科5人,订单提高班4人——专科1人,本科3人。从满足企业要求最终进入企业实习的数据上看,本专科学生培养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整个培养周期结束后,对进入企业实习的12名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平时工作表现给出综合评分,并且设置了附加题,验证基础班和提高班两层培养的差异性。考核结果显示,本专科学生在同一个订单班融合培养后,基础内容掌握程度并无明显差异。
经过前述培养过程的所有学生,考核时绝大多数能够独立完成应用分析,并且具备了初步验证方面的能力,整体上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能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参与项目的实践水平也得到了较好提升。
暑期班和秋学期培养结束后经考核,所有学生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标准线。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和上机实践,最终形成综合评分。对比本专科三个原始班级,两个层次的同学均分无明显差异。
企业反馈、考核数据、实践效果均表明,此次跨专业方向和学科层次的订单式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举措效果明显,可尝试在高职院校转型期進一步开展,具有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两层三段渐进式订单培养框架打破了本专科学生的学习壁垒,改革了原先专科生进基础班,本科生进提高班的设置。在此框架下,实现了多专业方向、多层次学生在同一个订单班混合培养,且最终进入企业,顺利完成了团队合作开发、测试与应用工作。验证了按照学生能力与感兴趣岗位分阶段、分层次实施订单培养的可行性,为高职院校专升本这一特殊过渡期订单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强,李晨阳.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五级渐进式”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08):39-42.
[2]刘学普,邵长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5):02.
[3]王喜苗.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92-96.
[4]宋耀辉,杨锦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22(03):07-13.
[5]范琳,邓忠波.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21(09):38-43.
(本文系市厅级课题:基于知识图谱的众筹众创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评价技术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9-R-67748)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