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德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笔者所在的高中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做法比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认为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三种思维”。
一是系统思维。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体系化推动,不能单打独斗。从顶层设计来看,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系统安排。从学校层面来看,同样需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监测、心理预警干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谋划。
二是科学思维。教育部决定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通过组织专业力量承担研究、咨询、监测、评估、科学普及、引领指导等工作,其目的也是为了规范、改进和提高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但除了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前沿引领外,从学校层面保障和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不断提升一线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样关键。
三是预防思维。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另一方面,要建立较为全面的预防和保护体系,家庭教育要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社会层面要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学校教育要树立多元的成才观念,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总之,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需加倍重视的教育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除顶层设计之外,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系统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和实践范例,将能最大程度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