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升格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01-01 07:26陈维铅杜忠佩张又元
甘肃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团队发展困境双师型

陈维铅 杜忠佩 张又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提质升格是国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文章简述了高职院校升格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针对其发展定位不清、特色不明、缺乏学科规划、产教融合不深入、博士教师引育难等问题,提出建设“科教研”团队破解高职院校升格发展困境的理念,并阐明团队基本内涵及建设思路,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方案。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科教研”团队;“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3—0043—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双高计划”“职教20条”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也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目标,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我国高职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规模扩张,从“粗放式”发展逐步向“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双高校”“职业技术大学”提质升格内涵式发展转变,标志着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拉开序幕[2]。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实际来看,在高职院校升格发展过程中,面临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创协同等系列新问题,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研究在分析高职院校升格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科教研”团队破解发展困境的理念,并阐明“科教研”团队基本内涵及建设思路,为促进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方案。

一、高职院校升格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培育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和以技能为主的中职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高”“职”的特色,培育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或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这要求高职教师要有超前的行业发展理念,其教学内容能体现专业技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适应市场新需求[4]。但是,高职院校升格发展中面临如下问题。

1.发展定位不清、特色不明。发展定位是一个学校突出办学特色,决定发展方向的导航标。部分高职院校在升格发展道路上,未能弄清职业本科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式发展职业教育,渐渐模糊了自身高等性和职业性兼具的特征,走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而对自身的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未能巩固和加强,偏离了原来的办学方向和定位[5]。高职院校升格发展面临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侧重技术员、工程师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向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养较高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转变[6]。在现代化职业教育升格发展道路上,高职院校应遵照“职教20条”“双高计划”“职业技术大学设置条件”等有关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文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规划、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7]。

2.缺乏学科规划,课程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在实际转型发展过程中,因办学定位目标模糊,章程设立单一、学科发展没有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混乱,部分院校生拉硬套本科办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体系,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师资水平、实践条件及经费投入的限制,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专业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看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招生容易,就开设什么专业,未充分调研人才市場,没有认识企业需求规律,对专业设置、学科规划缺乏基本的科学预测,为“创收”或者“创规模”而开设热门专业,造成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发展没有特色,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社会供需矛盾突出。“双高”院校应在专业群建设协同发展中,打破原有的传统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校企有效联动产业群,打造共享实践试验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增加信息间的互动交流,减少教育要素的重复投入,走专业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8]。

3.“挂牌”式产教融合。构建以“产业学院”为运行载体,是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企业教育属性,发挥企业办学和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家颁布实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赋予政策许可,为发展多元混合办学体制提供依据。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产教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但不少高职院校基于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在产教融合规范和利益契合点没有达成共识之前,“挂牌”式产教融合成为主要形式,人、财、物、制度等产教融合核心要素整合不到位,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流于形式。

4.人才培养质量低。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主要来自中职及升学考试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理论基础底子薄,加之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看虚拟、轻实战、浮理论、轻技能”的问题,“严进宽出”的高职教学思维,进一步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导致高职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员工。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与企业利益诉求存在矛盾和反差,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产业发展实际脱节,学生培养脱离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缺乏完善的校企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剧校企人才供给矛盾[9]。

5.博士学位教师引育难。我国在职业技术大学设置条件中明确博士学位师资比例,各高职院校逐渐重视引进博士学位教师。但是,引进的博士与院校双方存在互不满意的问题和认知上的差距。高职院校认为高薪聘请的博士学位教师应该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事实上新引进的博士对职业教育理解不深入,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的科研、教学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发挥博士的作用。而博士认为职业院校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条件有限、学术氛围不足、应用研究找不到突破点,导致身心疲惫,难以适应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而基本选择更换工作岗位。

二、“科教研”团队概述

团队是实施重大项目、开展重要科研、教学、技术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包括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10]。笔者提出的“科教研”团队是基于高职教育特色,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依托,优化教学内容及创新创业资源,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项目化、团队化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组织团队。“科教研”团队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团队建设与发展兼具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和“职业”属性,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通识性,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科教研”团队应是具备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实现科教融汇、科创协同等功能,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学实践、创新创业于一体,且在加强不同学科交叉互补、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双师”队伍、构建创新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教研”团队应以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趋势,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知识结构合理、技术技能互补、年龄结构稳定的团队成员,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同,弘扬学术民主、畅通交流的和谐文化氛围。促进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工作,发挥企业在学科建设、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充分融汇、科创协同发展。负责人是团队发展的第一要素,要重视团队负责人的遴选,选好团队“领头雁”和科教研“排头兵”,运用“传帮带”的方法塑造团队精神,是“科教研”团队能否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应具备开展专业方向和产业领域方面的应用基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能力,能结合地方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三、“科教研”团队建设及管理策略

1.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团队建设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突出“高”和“职”的特色,注重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政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创协同的发展理念。“科教研”团队建设必须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载体,校企共享科技创新平台,打破学科壁垒,组织相关专业青年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围绕共同的“科研及教学”目标,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与教育教学实践协同发展。在项目实施和技术研发过程中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企联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创协同发展。

2.构建团队建设制度体系,完善绩效管理。“科教研”团队以项目化管理为主,又不同于项目管理,每支团队具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拥有共同的研究领域和教学目标,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科技项目实施完成后,团队仍然存在,继续开展原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教学实践工作,教学实践体现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因此,构建区别于项目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科教研”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打破学院、管理部门制度壁垒,以“科教研”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将科研方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依托团队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从团队发展角度调动人力、财力、物力,形成学科联动优势,夯实专业群协同发展。团队负责人及科研骨干由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与培养,主要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资助的形式支持团队发展。

3.明确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遴选条件。团队负责人必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具有与企业长期合作的经验和渠道,熟悉本行业发展趋势,有校企合作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1篇以上,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项以上;熟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国家政策导向,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培育青年教师,提升职业认可度,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理念。团队成员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有上进心,愿意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能服务等科技创新工作。

4.积极打造团队文化。以某一高等职业院校为例,“科教研”团队应由科研职能部门负责组建与管理,以该校“扎根大漠、阴泽苍生”的胡杨精神作为团队精神,同时弘扬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构建以团队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民主交流、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并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技项目实施,研讨教育教学改革,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

四、“科教研”团队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建设“科教研”团队,以其运行来破解高职院校在升格发展道路上困境,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深入,科教融汇、科创协同难以落实,青年博士教师引育难等问题。

1.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办学定位。“科教研”团队应具有明确的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目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和自身专业优势,围绕重大技术问题,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确定符合地方特色的研究内容,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牵引,以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工作,构建产教融合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开展教育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中,优秀的教师队伍能持续推进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扩大学科方向,提升专业群协同发展影响力,突出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明确办学定位以促进经济发展。

2.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匹配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适应国家战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宏观层面理解,产教融合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微观层面,产教融合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相互衔接[11]。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导向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校企合作难以把握彼此满意的利益契合点,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建立合作机制,产教融合浮于表面,产业学院建设流于形式。“科教研”团队建设,以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载体,团队成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工作,帮助企业走科技型、创新型、产教融合型、高新技术型发展道路,为企业赢得政府经费的资助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岗位实践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应用作为教学内容,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优化教学资源。

3.注重博士学位教师的培养,培育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院校引进的博士学位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可,双方存在互不满意的状况,学校认为博士学位教师的讲课方法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博士学位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没有可持续发展平台[12]。“科教研”团队可构建交流通畅、学术民主的学术文化氛围,并在较高学术造诣团队负责人的帮助下,为青年博士学位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科研平台和宽松良好的学术环境,指导其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工作转变,以适应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缓解青年博士的职业压力,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安心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从而培育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高等職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及实施计划,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提质培优升格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在升格发展过程中,面临办学定位不清、特色不明,产教融合不深入,科教融汇、科创协同难以落实,青年博士教师引育难等问题,提出“科教研”团队建设理念,汇聚学科、产业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破解创本升格发展困境,引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等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荟,张宝文.“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性建设的价值导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62-68.

[2]黄德桥,杜文静.“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04):35-40.

[3]黄涛,刘桂玲.创新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J].教育现代化,2018(10):106-108.

[4]韦智勇,张小春,李煜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5):204-208.

[5]白午光.地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应然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0(07):58-61.

[6]蒋炯坪.高职院校专业群带头人关键能力:构成要素、发展困境与提升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8):53-59.

[7]徐国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突破点[J].教育发展研究,2020(09):47-55.

[8]王亚南,王斌,张晓超,等.项目化任务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运行现状的实证调研[J].职教论坛,2022(11):83-89.

[9]原钰清.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困境及其突破[J].职教通讯,2022(12):71-77.

[10]费杰,张雨雷,贾瑜军,等.依托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构建科研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07):66-69.

[11]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

[12]邓天桃,薛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诉求、困境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04):44-47.

(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双高视域下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2B-489)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团队发展困境双师型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
宜春学院教学团队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