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议”味的构设

2024-01-01 21:28:00孙圣斌侯新旺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4期
关键词:议题学科素养

孙圣斌?侯新旺

[摘要] 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内在要求。议题式教学的高质量开展,需要做到一“构”二“设”。以统编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通过剖析课标、教材、学情等核心课程资源,精构有“议”味的活动议题;在议题统领下通过理顺学科内容、教学情境、活动任务和教学评价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脉络,精设有“议”味的议题活动,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议”味

一、剖析课程资源,精构有“议”味的活动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要“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可见,活动议题的构建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构建高品质的活动议题呢?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这离不开对课程资源的深入剖析,课标、教材和学情三类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研析课标,明确课程的素养目标

课标是国家意志在学科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航标。教师通过对课标的深入研析,把握教学的方向和课程要达成的素养目标。如本框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新课标修订版中对应的内容要求是“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進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框题的素养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增强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从而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的培育发展。

2.钻研教材,明晰教材的重难点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外显,是课标落地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和学科基本观点。如本框题在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两框关于文化的基础理论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深化聚焦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显然这是本框题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的落脚点。本框题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本内容高度凝练,且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各自实现路径的表述较为抽象,不易区分和理解,这无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3.关注学情,洞察学生的现实需求

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本框题中学生通过第七课前两框题的理论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当代价值等已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但回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当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时,如何在实践中坚守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存在较多的茫然和困惑。而议题的构建要回应学生的这一现实诉求,以体现其实践价值。

基于对上述课程资源的思考和剖析,笔者在教学中构建了“古今‘问天中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总议题,并以古今“问天”为逻辑线索,结合古代经典神话中的飞天梦想和当代中国的航天圆梦进一步细化构建了“品鉴《悟空》神话歌曲,探析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和“回眸载人航天艰辛历程,揭秘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创造奇迹”两个脉络清晰的子议题。议题的构建紧密围绕教材核心知识内容,用“探析”的方式来突破学习难点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揭秘”的方式来聚焦教学重点内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且立意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凸显了价值引领,较好地起到了统领教学活动的作用。此外,议题结合的素材视角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回应了学生的茫然和困惑,可以较好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效激发学生在议题的统领下开展深度思考、合作探究。

二、理顺逻辑脉络,精设有“议”味的议题活动

精设活动议题之后,需要在议题的统领下设计并实施适切的议题活动。教师应当认识到议题统领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学科内容、教学情境、活动任务和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之间是有机交融、浑然一体的,同时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要精设出富有“议”味的议题活动,教师必须在遵循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脉络基础上,做到以“理”定“情”、以“情”谋“动”、以“动”设“评”,为议题活动的开展创设载体、架设路径和安设引擎,从而实现议题活动的高效开展。

1.以“理”定“情”,创设“议”味的载体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施的活动场景和氛围等。新课标中有关情境功能的表述:“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呈现并运用相关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能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必要环节……呈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力求可操作、可把握。”可见,教学情境必须具有着眼于培育核心素养、指向学科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等功能。学科内容也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学科内容若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或问题)情境,其素养意义就难以发挥,而教学情境若偏离了学科内容,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依托和承载学科内容,实现与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遵循以学科的“理”定教学的“情”。基于此,教师要创设契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富有吸引力的、触发思维张力的课堂活动场景和氛围,让议题活动“议”味的实现具备有效的情境载体。

比如,笔者在子议题一“品鉴《悟空》神话歌曲,探析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中通过创设学生耳熟能详的《悟空》歌曲视频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品鉴歌曲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戏曲元素,体会歌曲在歌词上白话文与文言文混搭、伴奏上中西方乐器融合、演唱上融入戏曲唱腔等表现形式,感受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融合发展之美。这样就较好地实现了《悟空》歌曲情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在子议题二“回眸载人航天艰辛历程,揭秘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创造奇迹”中通过创设学生引以为豪的“问天梦成真”中国航天发展视频情境,同时呈现中国航天事业中经历的挫折、技术的难题及航天员的艰苦训练三组辅助图文,从而将载人航天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等学科内容深蕴其中。两种教学情境,有机地承载了学科内容,并且取自现实生活,素材鲜活,意蕴丰富,实现了“情、境、理”的交融,为学生创设了想议、能议、乐议的场景和氛围。

2.以“情”谋“动”,架设“议”味的路径

活动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新课标中围绕议题开展的活动设计提出要“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由此可知,活动设计由情境设计和任务设计两部分构成,其中“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教学情境设计,“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是活动任务设计。显然,活动任务旨在实现对教学情境的深思与解构。教师要依据教学情境的内生信息设计活动任务,合理确定任务的形式及其问题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并提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实现以“情”谋“动”,从而引领学生在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具体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议题活动“议”味的实现铺就一条有效的任务路径。

比如,笔者在子议题一中设计了模拟传统文化发展专家论坛活动任务。通过挖掘《悟空》歌曲情境中蕴含的信息设计了由低阶到高阶的序列化问题链:(1)与一般的流行音乐相比,你认为《悟空》歌曲有一种怎样的独特韵味?(2)歌曲中融入了哪些优秀传统戏曲元素?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什么?(3)歌曲将流行风格和戏曲风格完美结合,这对突破传统戏曲发展困境有何启示?(4)在当今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让其绽放出新的光彩?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举荐一位代表作为专家进行发言,组内其他成员作为本组专家的智库成员,分工协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在子议题二中设计了模拟中国航天事业新闻发布会活动任务。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我国航天事业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并搜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经历的挫折、挑战,以及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素材等前置性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结合教学情境进行简要交流分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新闻发布会的要点问题:(1)作为“总设计师”,您是如何面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2)作为“技术总工”,您是如何看待航天员执行任务前写遗书时的情绪的?(3)作为“体训大队长”,您如何评价航天员的选拔与艰苦训练?(4)作为“航天员”,您对立志成为一名未来航天人的高中学子们有何期许?随后将学生分成四组,让其各自认领本组的模拟发布会要点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提炼形成本组的观点并由代表进行“新闻发布”。两则活动任务建立在对教学情境深度剖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任务形式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同时运用序列化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对教学情境进行多维度思考和多层面剖析,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具有指导的、可操作的活动任务的亲身体验中,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观点碰撞,深化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在充满“议”味的路径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3.以“动”设“评”,安设“议”味的引擎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施的、验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测评方式和策略。新课标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和‘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并进一步说明“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但它会通过各种具体任务的执行,外显为行为表现特征,从而借助这些行为表现评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此,教学评价是议题式教学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教学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立足活动任务的开展,教师要在“动”中设“评”,即在学生执行具体活动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指标等,来观测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验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当然,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素养达成状况,也是为了激励学生在执行活动任务过程中朝着预定的目标方向稳步前进,引导教学活动过程,从而为议题活动“议”味的达成带来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比如,筆者在子议题的活动任务中,一方面,针对小组代表发言所阐述的观点或见解,适时地进行相应的点评、补充乃至修正、完善等即时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个体的视角设计并实施评价量表。具体教学中,笔者将师评和生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和结果中的关键行为表现,紧扣目标达成这一导向,力求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且有统一标准(求同取向)而无标准答案(求异取向)。如此,既诊断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也有助于发挥评价对学生课堂活动过程的引导与激励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驱动作用,从而有效保障了议题活动过程“议”味的构设。

猜你喜欢
议题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