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域下产业学院概念辨析

2023-12-31 12:10周佳丽赵彦彬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学院

周佳丽 赵彦彬

[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河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河北 保定 071002]

2007年,我国学者俞步松率先提出打造大型企业集团产业学院功能,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与培育特色的构想[1]。此后,徐秋儿等学者相继提出要在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学院,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2011年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专业镇合作成立了多所产业学院,实现了我国在产业学院建设上的巨大突破[3]。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相关产业和区域的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4]。从此产业学院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学院的基本概念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这极大地影响了产业学院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有必要对产业学院进行深度解读与剖析,从而明确产业学院的定位,更好地发挥产业学院的独特优势。

一、什么是产业学院

(一)产业学院的不同界定

当前,学术界对于产业学院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使用 “产业学院”这一概念时也常会出现混乱。通过梳理发现,学界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出发对产业学院做出界定。

1.从功能角度对产业学院进行界定。张志东等认为产业学院是集 “产、学、研、培、服”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产业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为办学宗旨,重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5]。陈小中认为产业学院是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的驱动下应运而生的,作为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型模式,产业学院承担着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职责与使命,有利于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6]。聂挺认为,产业学院是为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校企双方紧密联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渠道拓宽而创立的新型多功能组织体[7]。

2,从办学主体间关系的角度对产业学院进行界定。邢晖等认为产业学院是一种需要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与依赖,且共同承担风险的新型办学实体[8]。励效杰认为产业学院的产生是基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制定的契约,属于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9]。邓小华等认为产业学院的组建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基于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主体间物质、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形成的混合型办学实体组织,是产教融合的新型模式。产业学院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为行业企业及相关产业输送人才[10]。

3.从组建逻辑角度对产业学院进行界定。张志凯等认为产业学院的建设既遵循产业逻辑又遵循教育逻辑。产业学院以相关产业的存在为前提,同时符合所服务产业的发展类型、所处阶段及规模。此外,产业学院是拥有完整组织架构、独立运行机制与资源保障的办学实体,肩负着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责任与使命[11]。

4.从与现有办学机构相区分的角度对产业学院进行界定。张艳芳等认为,产业学院与高职二级学院相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产业学院通过对法人进行治理,实行混合所有制模式,突出了服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功能[12]。欧阳育良等认为产业学院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办学宗旨,有针对性地为产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将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与产业链对接,解决了传统大学中普遍存在的人才技能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13]。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可以认为,产业学院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由政府有关部门、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组建的,以培养相关区域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新型办学实体组织。

(二)产业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产业学院蓬勃发展,并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四种办学模式。

1.由一所高职院校与当地一家或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的办学模式。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格力明珠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立足于高端制造行业,共设立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8个专业,着力培养格力电器相关岗位急需的能够熟练掌握精密模具、智能装备、质量管理等相关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4]。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集团、共好未来 (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聚焦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领域,着力培养新能源领域复合型人才[15]。

2.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高校与有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如在盐城市人民政府、大丰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盐城工学院、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的新能源学院。该产业学院以盐城海上风电产业聚集区和海上运维服务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为盐城风电产业培养高层次工程技能人才[16]。

3.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由高校与政府或企业联合共建的办学模式。如池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与池州学院、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建池州学院半导体产业学院,并在产业学院内部打造了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与重点实验室。半导体产业学院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池州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17]。

4.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由一所或多所高校共建的办学模式。如华为公司与江西工程学院、大同大学、黑龙江职业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校共建的华为ICT 产业学院。华为ICT 产业学院致力于为高校学生传递华为ICT 技术与产品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华为技术认证,从而为信息技术产业培养ICT 人才。

二、产业学院的基本特征

(一)多方主体协同性

产业学院是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建共管的混合型办学实体组织。通过各合作组织间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互动与补充,既能实现产业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又能满足各合作组织成员的利益诉求。产业学院的多方主体协同性具体表现为:在专业设置上,产业学院整合多方资源在其内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高校学者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目录修订。在教学方式上,由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及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员工共同组成教研团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在评价方式上,产业学院依据产业链中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制定内部评价标准,由学校教师、行业精英、企业导师等多主体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共同参与学生评价工作。在科研平台建设上,产业学院打破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壁垒,选聘行业企业中从业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的专家与高校中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学者共同组成问题专项攻坚团队,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独特优势,有效提升科技创新高度与成果转化效率。

(二)产业需求导向性

产业学院的设立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实现 “产、学、研、培、服”一体化发展。区别于传统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均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明显的产业服务职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产业学院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贯穿始终。在专业设置上,产业学院突破了传统职业院校以学科分类或以传统专业分类的限制,将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岗位实际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据,同时增加实践性课程占比[13]。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产业学院强调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在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上,为有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产业学院通常采用学科标准与行业标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18]。在科学研究方面,产业学院将产业及相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致力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升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社会服务方面,产业学院作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及时捕捉产业发展最新动向,为当地行业及企业提供政策及技术咨询服务并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19]。

(三)人才培养全周期性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承担着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

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全周期性的特点,不仅注重学生对于有关知识的掌握,还强调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产业文化灌输及问题解决意识的提升。此外,产业学院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职前培训,使其掌握所从事产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可以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及产业核心岗位技术人员搭建职后教育平台,使他们能够增长知识并及时更新知识,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四)可持续发展性

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下的一种创新型办学载体,其可持续发展性既表现为在办学过程中对于所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适应,又体现在对于内部多方参与主体与各类资源的组织与调配。

对于外部环境而言,产业学院拥有明显的服务产业发展的特征,这就注定了产业学院会根据产业市场主体间的利益竞争及供求关系变化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并以市场化运行机制运营。产业学院还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转型、调整与改造,在适应产业发展与引领产业发展间实现动态平衡。对于内部组织而言,产业学院由高校、行业及企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因而在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能够进行实时更新。此外,产业学院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促进高校、行业及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20]。

三、产业学院相关概念辨析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不断深入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企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等多种办学形式。深入分析多种职业教育办学组织与产业学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找准产业学院自身定位,从而发挥其独特优势。

(一)产业学院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

职业院校通常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处在第二级 (学院制),是职业院校中最基本的教学与行政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职业院校二级学院是办学活动的执行主体,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学生考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内部通常拥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对于学院领导、行政管理人员与专任教师的责任与权利均作出明确划分,以保障各权利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学术研究方面,职业院校二级学院通过组建学术团队与搭建学术平台、为专任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保障专任教师科研自主权等方式促进学术研究的有效开展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在学科建设方面,职业院校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已有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助力学科发展[21]。

产业学院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产业学院是依托职业院校二级学院组建而成的,组建形式分为三种。一是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在履行原有职能的基础上承担产业学院相关职能,二级学院与产业学院同属于一套领导体制,二级学院院长同时担任产业学院院长;二是产业学院从原有的职业院校二级学院中分离,同时承担二级学院的职能;三是产业学院与二级学院为隶属关系,产业学院在二级学院下组建而成[11]。由此可见,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在产业学院的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学院与职业院校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产业学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调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而言,职业院校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学校办学层次及办学定位而设置的,明确了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岗位的适应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22]。在课程设置上,产业学院有明显的侧重点。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部门组成合力,在保障课程设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学院的自身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确保课程内容覆盖相关产业岗位所需的实用技能,突出产业学院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特征。而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广而全的特点。职业院校二级学院的课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与生产劳动实际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同时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22]。在管理体制上,产业学院拥有较多的管理自主权。由学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由产业学院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行使重大事项决策权。同时实行院长负责制,并在产业内部实行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考核评价等相关机制[23]。而职业院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管理权大多集中在学校层面,极易导致二级学院在人事调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在二级学院内部也常出现各部门权力分配失衡以及工作内容重叠等情况。

(二)产业学院与企业学院

企业学院是在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以高职院校与企业为人才培养主体,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荣共生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建设专业 (群)、搭建实验实训基地等方式形成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企业学院能够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同时以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企业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职业院校将特定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时,产业学院基本等同于企业学院。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博洋产业学院、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与广联达科技股份公司和辽宁省城乡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建的广联达数字建筑产业学院等。

产业学院与企业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整合能力以及院校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产业学院立足于培养产业链岗位群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而企业学院更倾向于为特定企业的特定岗位培养人才,可见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适用范围更广。在资源整合上,产业学院的资源整合能力强于企业学院。产业学院是由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组建,在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可以将多方资源加以有效整合。企业学院的办学主体一般仅包括职业院校及企业,导致企业学院的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在院校属性方面,产业学院更加突出科研属性,企业学院更加突出社会培训属性。独特的平台优势有助于产业学院进行科技创新,使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

(三)产业学院与职业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及资源有效整合而作出的有益探索。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在骨干职业学校的带动下,由其他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24]。2019年 《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联盟)建设的通知》中决定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联盟)建设工作, “鼓励集团内校企间、院校间、企业间、区域间合作共赢”[25]。这意味着,职业教育集团能够使政府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功能性、区域性等特征。集团化办学的形式有助于促进中职与高职、职前与职后以及城乡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6]。

产业学院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办学的重要形式之一。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27]。由于现有职业教育集团大多由院校主导,而我国现行法规政策尚不完善,职业教育集团难以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也就难以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整体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专业 (群)为纽带,以产业学院的形式将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各单位组织起来,即将职业教育集团的各组成单位打造成产业学院的形式,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集团的实体化运行[28]。

职业教育集团是先于产业学院出现的一种校企合作组织形式,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职业教育集团的人才培养指向性较弱,常会出现经过培养的学生无法服务于合作企业的现象,长此以往便会极大地削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积极性,继而出现“校热企冷”等问题;而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定向性,倾向于为特定产业或企业培养人才,能够保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在办学定位上,职业教育集团与产业学院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倾向于推动教育链发展,后者则更倾向于推动产业链发展。产业学院在具备职业教育集团的教育属性、技术属性、服务属性、职业属性的同时还拥有产业属性这一特有属性[29]。

结 语

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型模式与载体,承担着将现有知识转化成知识资本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职能,即产业学院不仅是学习平台,更是创新与合作平台。在国家全力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今天,探究产业学院内涵、分析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及基本特点,并厘清产业学院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要在牢牢把握产业学院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学院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学院掠影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