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国强
摘要:新课标指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指导思想,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带来全新的启示。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性,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究能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文章主要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价值,根据化学课程目标,以及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化学课堂;实践;价值;路径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学领域备受推崇的模式。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缺乏活力,存在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教学能效不佳等问题。积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合作空间,增强化学课堂的互动性和探究性。教师应该以生为本,从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学情出发,重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价值,落实学习小组的编排,以及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从而引领学生共享集体智慧,并得到充分的技能提升。
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价值
1.1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但是从以往的化学教学来看,学生在化学课堂上难以掌握主动权,部分教师处理不好教与学的关系,长时间占据着主导地位,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得过多,学生的自学行为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难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支持。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将原本要灌输给学生的知识优化成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者任务,并组织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将从被动听课升级为主动思考和自主求知,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经验,尽情地交流表达和发散思维,这样学生的身心会得到解放,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从而使化学课堂环境更加开放、自主,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1.2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
初中学生接触化学课程的时间比较短,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知识吸收效率、学习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对于相同的化学知识,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有的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或者他人的帮助,才能达到对知识认知和内化的目标。在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下,教师以一人之力,很难面面俱到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更倾向于与学习兴趣浓厚,发言积极的学生进行互动,至于化学能力水平处在中等、偏下的学生,由于对自身观点的不确定性,不敢主动地争取发言机会,那么他们的认知偏差就不易被察觉,久而久之,学情差异就会越拉越大,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将其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他们在抒发观点时,就会减少很多思想上的压力和包袱,不畏惧说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组内学生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发挥化学优势生的引领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互补。
1.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新课标主张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在实践训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养成情况直接关系到其对化学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效率。就化学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缺少实践学习的机会,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并未经历分析、讨论、操作、探索等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而且会阻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小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大有裨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和解决化学问题,是一次实践学习的机会,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会积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借助身边的材料、资源和工具,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协作的方式,将路径和方案付诸实践,在合作中获得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
2.1做好学情分析,精心编排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小组构建的合理性。以往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经常忽视学生的差异化特征,让学生自由结对,或者按照座位的排序来分组,导致各小组之间的能力素养参差不齐,这会降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实效性。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不合理的分组方式,做好对学生化学学情的分析,重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均衡调配,精心地编排合作学习小组,从而为化学课堂的教学和探究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必须遵循先分层、再分组的原则,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情,例如可以结合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表现,日常的测验和考试成绩,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正面、侧面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性格特点等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化学学习兴趣、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学生;B层是化学基础和领悟能力处在中等水平、具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学生;C层学生属于后进生,对化学课程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学习能力偏弱。教师应参照分层名单,以每组5~6人的单位结构进行小组人员的分配。分配时要坚持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就是组内成员的能力素养要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师可以在每组中对A、B、C三层次的学生各设置1~2名,这样更便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互补;所谓组间同质,就是指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实力要均衡,做到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平衡,对组间的细微差异进行调整,为竞争性的合作学习创造先决条件,从而落实高质量的分组。
2.2找准合作学习时机,结合问题组织互动研讨
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片面地认为这种方式既然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就应在化学课堂上应用得十分频繁,讲解任何化学知识点和问题时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场面看似热闹,但实际的学习效率却非常低,这就是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教师应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难度和探究价值,如果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到学生能够脱口而出,那么就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当此类问题出现时,并不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好时机,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真正的合作学习时机应该设置在难点问题、争议问题和开放问题上,此类问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无法独立解决,脑海中有一些头绪,但还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拓展。就其中的争议问题来说,通常是学生对某个化学原理和规律持有不同的见解,并难以互相说服产生的,那么此时就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教师可以把争议问题中的分歧部分提炼出来,让各组学生围绕争议点展开细致、深入的研讨,甚至可以相互辩驳、争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使争议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这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和表达能力,使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得恰逢其时。
2.3设计合作实验任务,引领学生协作开展实践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将具体的问题或者任务作为主线。而化学实验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需要多名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是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类型。因此,教师应该从化学的学科特征出发,聚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以及团队精神的发展需求,重视设计合作实验任务,引领学生协作开展实践探究,从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提质增效。
在设计合作实验任务时,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课题,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技能,创设真实的情境,比如呈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各小组学生对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展开讨论和猜想,教师顺势引出化学实验任务的背景知识、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兴趣,使其明确实验任务的指向。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器材和学习工具,让各小组学生根据实验假设或者猜想,合作完成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方案制定、装置搭建、手动操作、观察记录、结果讨论等一系列实验探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保障各小组的学生都能参与实践锻炼,获得协作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优势,合理地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如安排信息素养强的学生负责查询化学实验资料;让做事严谨认真的学生做实验活动的观察记录员;鼓励化学基础扎实、善于概括总结的学生主导实验结论的研讨和分析等等,这样就能确保小组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展现自身的优势,通过分工与配合,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感受到成就感。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实际的化学学情,精心地编排合作学习小组,结合要点问题,选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设计合作实验任务,增进学生的协作配合、提升科学探究素养,同时协调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自身的主导和帮扶作用,从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使化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马芳勤.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研究,2023(7):36-38.
[2]沈赟.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J].读写算,2023,(12):119-121.
[3]独金龙.小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践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64-66.
[4]梁秀娟.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9):78-80.
[5]苗西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学园,2021,14(36):31-33.